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万李鹏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在开展小学数学时,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依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这门科目来说,老师最主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让整个课堂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我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依据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并将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渗透于其中,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体验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即是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借助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基于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学习与记忆数学知识。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并非是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而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例如,教师可应用微课视频、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渗透到情境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使得自身的数学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当然教学的方法也可以融入图片或者视频去解释各种知识点,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得到拓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相关的知识点,让他们更加热爱数学,热爱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依据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围绕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学习水平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保证情境的创设能够包含该课堂当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与此同时,还需要思考该问题创设是否具有教学的意义,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不能为了构造生活情境而出现错误的情境创设方法或者错误的情境创设做法。而且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作为基础,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之后,将其与课堂的内容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一个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也考虑学生对数学实例的思考能力。
在现今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当中,而学生们也可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就算是使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点的传授,教师不能够渗透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今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具有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例如,教师在教“地形地貌”的知识点时,教师会使用教材上的一些图片来进行讲解,这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并且产生视觉疲劳,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甚至有部分教师好几年都使用同一个PPT 来进行教学,而PPT 上的内容,却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当然除了情境模式单一之外,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课堂体验不足和知识对接匮乏的情况。
其实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问题情形的创设必须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学。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蕴含着数学的知识,小到8 块积木、3个柠檬,大到4个小区、9栋楼房,这些内容都是数学的相关问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以优秀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作为基础,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是贴近生活的,然后才能够用心的学好数学,并学以致用。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各个领域都能够运用各种新型的技术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在教育领域当中,教师们也可以应用这些新型的科学技术来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变成另一种形式,并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比如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变成视频或者动态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的情境当中去。
其实数学这门科目当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能够与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以实际的问题作为类别开展数学知识点的教育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将生活当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情境。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转变为课堂当中数学的问题情境,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潜意识当中将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与数学的问题紧密的联合起来,从而更加系统的整理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并达到一个较高的高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创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数学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其实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并且获得更高度的教学效果和更强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作为基础开展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这些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之前,需要先用另一个图形将部分图片的内容盖住,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个图形的名字,如果学生猜对,那么就可以将图形的全部内容播放出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组学生猜对的次数多。使用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观察这些图形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以这些图形作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的图形学习任务。例如在播放某一个幻灯片时,学生会回答教师这个图形的名字,可能是三角形、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不会是什么图形呢,为什么呢?学生就会回答不会是长方形也不会是正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4个直角的,但是图形当中并没有空缺的直角。
其实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发展并不是非常的成熟,而该阶段正是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最好的阶段,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存在于他们的脑海当中,如果教师能够在该阶段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而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去让学生进行思考,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会更高。其实很多小学生在学习部分数学的知识点之后,会认为对全部的这些都已经完全的掌握,其实根据这些情况,教师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创设情境,让他们更加全面的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同时发展自身的思维。当然除了使用以上三种方法来进行数学情境教学之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去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机统一。
例如,在学习100 以内数字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把黄豆放在纸袋当中,纸袋当中的黄豆数量可以是10颗也可以是100 颗,只要在这期间之内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黄豆告诉学生,在课堂上我们需要进行黄豆的数数比赛。其实在数黄豆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检验数黄豆的正确性。这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学习与100 以内相关的数字的概念,教师也可以更快地发现学生在100 以内的数字内,对于哪些类型的数据具有模糊的概念。
目前,仍有许多学校在上课的时候,只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巩固题,最后这样的学习就算结束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们在潜意识当中认为自己学会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到位,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十分不利。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那就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了,而小学数学这一科目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需要更加开拓的思维才可以理解,只有动手操作才可以把知识掌握全面。所谓的动手实操,并不是盲目的做实验、做活动,而应该在教师讲授的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去操作,如果盲目的去做实操,学生们根本不知道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才可以把实操做好。小学生们正处于一个思维还未完全拓展的阶段,如果教师们一味在课堂当中教授知识,而不采取任何实操活动,学生们是无法真正的理解课堂当中所讲的任务的。所以教师们要在实操的基础上教授学生们新的教育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们应该先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应该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们小组讨论,总结出这节课的大概要点。之后教师们在一定的时间内结合课本为学生们讲授这节课的理论知识,讲完课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们根据刚刚讲过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实操演练,在实操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在学生周围,对实操过程中有困难或者没有实操思路的学生要加以指导,最后再针对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以及实操练习做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
例如,当教师要教授学生们加减法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们自己预习一下书本知识,然后总结出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老师再根据内容教授学生们加减法的原则以及做题方法,之后询问学生们是否能够理解,当学生们能够理解时,这时候并不应该结束课程,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实操练习刚刚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学校周围去捡几根小木棍,比如在学习3+4 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先准备好三根小木棍,放在一个地方与其他木棍分开,然后再准备好四根小木棍,将这四根小木棍放在准备好的三根小木棍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木棍,最后就可以告诉学生们数出来的数目就是这道题的最终结果了,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真正地学到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了。再比如当学生们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些平面形状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各个图形分别是什么样的,提前对课本知识有一个了解,然后让学生们分别说出各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在学生说出答案的时候,不应该给予否定,而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之后教师们应该为学生们讲授应该学习的内容,讲授完之后就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操练习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还是去准备若干小木棍,但这次需要准备长度不等的小木棍,假如由四条不相等的小木棍组成,那组成的图形就不是真正的正方形了,所以在选择小木棍的时候要严格要求。然后教师们要向学生们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教师告诉学生们先用小木棍组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然后学生们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实操完成之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根据所学的知识以及实操过程做相应的练习题,假如老师只是一味的讲知识或者做各种实操,而不加以练习,那么学生们还是无法真正的理解到位,做练习题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牢固,会更多的理解知识,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将知识学会。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猎的范围也很广,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使用新型的情境教学模式来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点的传授也存在着较多的困难,要想能够将这些困难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必须要认清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将情境教学的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里面,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将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使用问题情境的方法,或者是创设活动情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