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中积淀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做事性学习”教学范式探析

2022-03-02 13:4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226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房子计划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226000)秦 伟

“做事性学习”是在做事过程中学习,学生通过做项目、做课题、做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亲自实践,亲手操作,亲身经历。“做事性学习”不仅仅是动手做事情,而且要动脑思考事情,是一个做思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综合性学习过程。“接受性学习”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毫无半点选择权和主动权。“做事性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学生靠自己的双手去实践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做事性学习”优于“接受性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活的知识,而且发展了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接受性学习”不能培养科学素养,“做事性学习”才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由之路,学生在亲历做事的过程中积淀科学素养。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做事性学习”教学,摸索出一套基于“做事性学习”的教学范式,整个教学范式包括“精选项目”“精设情境”等五个环节。

下面,我结合《造房子》一课的教学,谈谈“做事性学习”教学范式的具体操作。

一、精选项目,点燃做事兴趣

“做事性学习”是一种项目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精选项目是“做事性学习”的第一步,“做什么事”是“做事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里的做事指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是“做事性学习”的承载,也是需要科学研究的核心。“做项目”是“做事性学习”的一种表现类型,是针对某一项感兴趣的科学项目展开自主性探究,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项目”我们要精选,要做到趣味性与疑问性相融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项目去研究,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学生只有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对所做的事情充满好奇,才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

“做应该做、能够做和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做得最好。”哪些项目是学生喜欢的?科学学习的事情又该从何而来?有趣的事情、真实的事情、身边的事情、熟悉的事情,这些都是选择项目的原则。科学学习的事情应该从生活中来,生活是科学的土壤,生活是做事的舞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欢的项目供学生研究,这样容易产生真实感、愉悦感、亲近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做事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之中去。例如,在教学《造房子》一课中,我结合学生喜欢宠物的特点,针对许多学生家中饲养宠物这一现象,构思了“宝宝的家”这一项目进行研究,提出给流浪的小猫、小狗、小兔子等无家可归的动物“造房子”的设想。我的这个建议深得学生的支持,学生听说要给小动物造房安家,非常开心,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宝宝的家”项目得以正式启动。

二、精设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鲍波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引擎,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探究。问题是“做事性学习”的主线,“做事性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人人会提,各人提的问题都不同,提问是科学教学的基本方式。引出问题是“做事性学习”的前提,是一种任务式驱动。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做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从而展开“做事性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问题,用指向找方法、找理由、找过程的问题,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引导学生探寻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科学学习的问题如何展示?是教师直接将问题出示给学生,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成为“一根根有思想的芦苇”。优秀的科学教师善于将问题融入情境之中,利用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出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场景中感知体验,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项目,点燃做事的导火索。例如,在教学《造房子》一课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巧妙引出造房子的相关问题,我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淘猫历险记》片段。生动有趣的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注意,并激发起他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花猫无家可归,只能到处流浪,好可怜!”“是啊,如今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我们身边就经常有小猫、小狗四处流浪,没有住处。”我趁机引入现实生活中流浪动物无处藏身这一现象,并向学生提出倡议:“让我们来给它们造房子,还它们一个温暖的家。”“造房子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不仅要了解房子的特点,还要知道其他许多方面的问题。”我继续引导学生围绕“造房子”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你们知道造房子前还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准备建造一座什么结构的房子?”“造房子需要哪些材料?”“造出的房子要有什么要求?”“怎样才能使房子结实、美观?”“建造房子的步骤有哪些?”……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与项目研究高度相关的问题。

三、精心研讨,设计项目计划

“没有计划去做事,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项目计划是关于“怎样做事”的问题,它如同行军的路线图,宛如作战的计划书。学习、做事需要计划,若无计划,行动则会漫无目的,最终无功而返。设计性是项目学习的重要特征,做设计是“做事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对实践操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不重视项目计划和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么把活动方法、步骤等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要么干脆跳过这个计划设计环节,让学生直接进入动手操作环节。如此教学虽然省事,但却剥夺了学生思考设计的权利,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计划是项目研究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计划是项目研究成功的保障。一份完整的研究计划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针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其次,要考虑问题解决的方法、步骤、要求;再次,要明确活动的材料和各阶段的任务、目标、人员分工,等等。“做事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从问题的产生到计划设计,到实践探究、制作作品,再到展示测评、改进优化,最终形成结论。在一系列的过程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学生在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包括项目研究的计划方案,这些都应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设计项目计划也是“做事性学习”,着重于动脑思考的过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教师会忽视计划设计这一步,或者轻描淡写地处理这个环节,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计划的制订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绝非学生个人所能完成的,常常需要依靠群众的智慧,借助团队的力量。我在科学教学中尤为重视项目计划设计,精心组织学生合作研讨,形成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项目计划设计分为两个层面的活动:小组讨论与集体研讨。小组讨论是小范围内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案,形成初步的活动计划。集体研讨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汇报交流项目研究的具体计划,同时相互补充完善,通过合作研讨,借助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制订周详的项目计划。例如,在教学《造房子》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没有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围绕前面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围绕如何建造一座结实、美观、低成本的房子展开探讨,设计初步的图稿,形成制作计划方案。接着,通过组际交流、集体碰撞,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制作计划,为下一步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该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人人开动脑筋,积极献计献策,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思维、技术思维等思维能力。

四、精工制作,亲历实践过程

“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实践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动手做”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策略。学生只有亲自实践、亲手操作,才能有效习得活的知识,练就精湛技能,形成真正能力。“做事性学习”分为设计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两个阶段,其中探究性活动是“做事性学习”的核心,再完美的计划,若不实施,也是一纸空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去做实验、做作品、做研究,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亲手搜集证据,亲历实践过程,亲手造型表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制作是“做事性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学生设计完成项目计划之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实践,施行项目计划,变理想为现实。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欢、最活跃的环节,此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操作为方式,以作品造型为成果,是亲自做事的过程,是精工制作的过程,学生亲历实践过程,有效历练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造意识等。在此教学环节,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与服务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结构性的实践材料,组织学生顺利开展制作活动。教师应该让引结合,既要让出时空,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时间,又要注意帮助引导,为每个小组的操作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制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例如,在教学《造房子》一课中,当学生研讨形成计划方案后,我给各组学生提供同种类、同数量的材料,让他们开展制作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建造房子的任务。具有竞争性的操作活动,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制作热情,他们情绪高涨,亲密合作,有条不紊地按照原先设计的方案实施。学生有的做房屋框架主体,有的做屋顶,有的打结,有的裁剪,有的拼装,有的装裱……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做事性学习”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实践创造的过程。实践制作环节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促进了学生工程素养、技术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发展。

五、精彩展示,测评总结拓展

杜威说过:“多给学生些事情做。”在“做事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只做一件事情,而是做许多事情,不仅有动手做,还有动脑思;不仅做方案、做实践,还要做分析、做交流、做反思、做总结等。制作任务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结束,在实践操作结束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展示测评、总结拓展环节。该环节旨在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分享成果、思想交锋、思维碰撞,通过对作品测试评价,帮助学生改进优化,并进行反思总结、拓展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造房子》一课中,当所有小组完成了房子的建造后,我组织他们进行展示评比,让各组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评价房子的外形特色、美观程度。我还组织学生对房子的性能进行测试,比较房子的稳固性与承重力,评价房子的结实度。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成败得失,提出改进设想,优化制作工艺。学生在展示中分享成果、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提高技能,提升思想。展示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反思总结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主人,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最后,我对各组做了总结性点评,说出了各组作品的优点与缺点,评价了各组在合作中的表现,总结了这节课的整体学习效果,给“宝宝的家”这一项目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学无止境,研无终点,科学素养源于日积月累。为了激发学生做事的兴趣,涵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在本课结束之前,对“宝宝的家”项目适当拓展,给学生提出“为流浪动物建造稳固舒适、功能多元的现代化元素的房子”这一任务,开辟出新的研究内容,延伸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时空,延展了科学探究的深度。

“科学素养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在做事的过程中形成的。”让我们践行“做事性学习”教学范式,引领学生亲历做事的过程,在做事中积淀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房子计划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孤独的房子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