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探究

2022-03-02 04:04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徐玲玲
学苑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环境保护教材

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徐玲玲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同环境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那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于地理课本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认清地理的本质,让学生掌握其中精髓,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要想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教师就必须要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使当代学生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此唤醒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笔者认为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探究是一个极具实践意义的论文课题,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地理课堂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必定会是一片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希望之地。为了能够更加真实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地理教学中如何联系环境教育,笔者选取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和融合的重要性

虽然物理、化学、语文、地理等多个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涉及多方面的环境教育,但就环境教育一词主要是出现在地理学科当中,地理学科与它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学地理教材当中对于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地理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相连。对于学生环境教育的渗透,是地理课堂中教师在备课开端首先要明确的教学目标,环境教育可以涉及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目标导学、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还是正课教授、课堂总结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渗透地理环境教育,而且只要备课充分,渗透环境教育都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一切都不会显得突兀。所以作为地理教师既要教授地理文化知识,也更应该重视环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重要性,要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交付给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下,环境教育也开始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为增强学生对生态变化的认知,如何立足于地理课本内容,在地理教学各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我们当今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非常需要关注以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就目前来看,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被广泛地渗透到了教育教学领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首先,地理教学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有利于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调动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地理学科包含较为丰富的自然科学内容,对于正处在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高中阶段学生们来说,这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树立较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也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人和自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和融合存在的问题

当代地理课堂中,学校、教师对于环境教育的认识还是有局限性,对于环境教育的了解也仅仅从教学参考、教材、一系列的参考书中,能够切身实地的感受环境教育,并且去考察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环境教育的学校教师少之又少。加之学校基本情况差异大,城市和乡村学校经济水平不同,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的学校无法为环境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和认定。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也很少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有关培训工作,所以导致一些地理教师对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殊不知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制约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和融合。地理课堂中培训环境教育不是培养环境专家,而是要注重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公民,做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

加之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课本教材中环境教育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也无法利用多媒体新型技术手段对环境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地理教学当中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抑制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

1.挖掘地理教材,找准环保教育切入点。

环境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是在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基础上建立的,因此高中地理教材是环境教育的渗透与融合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将高中地理课本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而且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材知识学习与环境教育的统一,达到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必修一课堂教学中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对大气环境有破坏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作为保护大气环境的较好习惯,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共同探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从而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三《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章节中教材从国际、国内两方面介绍了荒漠化综合治理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和毛乌素沙地治理2 篇阅读材料,点明了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方针,列举了可采取的治理措施。课程最后教师可设置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荒漠化综合治理是荒漠化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再例如还可以加入塞罕坝林场案例,一方面表明治沙工作的艰巨,需要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另一方面也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重要意义。教材活动设计“区域开发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办事,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恢复自然生态面貌。”意在引导学生在开展上述活动的过程中,参考人物对话提供的思考方向,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完成活动任务。

2.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

环保教育不同于常规地理教学,其许多教学内容都是由常规地理教学内容衍生出来的,所以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以不同方式来呈现环保教育内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如在运用传统课堂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由课本内容引出生态环保的教学内容,然后将自己课前搜集整理的素材,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单调,但胜在运用简单,可以在每节地理课中都渗透环保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教材必修一《地球上的水》内容当中,教师在讲解局部降水情况时,可以对影响降水的人为因素进行讲授,延伸出环境污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造成的降水增多等热门话题,从而由此及彼,渗透环保思想。再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更为直观地呈现环保教育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就环保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灾害》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环境,把有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场面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护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ppt,展示地理环境教育背景和网络系统,对地理学科中环境教育的各个章节内容进行联系,让学生去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要学生根据环境污染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工作当中,发挥环境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3.以生活中鲜活的实例为出发点。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能够更好地给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加深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以为还能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例如,学习黑河腾冲一线的地理意义,一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区域的分析讨论,学生认识到即使在人口稀疏区,只要条件合适,也有人口分布,通过讨论黑河腾冲线与我国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最后通过议一议“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西安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引导学生用动态变化的眼光分析人口分布。再例如学习人口迁移,教师可以介绍我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以及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展示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人口迁移示意,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阅读材料是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通过对比,理解不同时期引起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变化,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不同影响,国内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这都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多用案例和资料,让学生自己描述分析出人口与环境,重点解释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些课堂实例都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教育以生活中鲜活的实例为出发点的特点。

4.注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增强他们爱护环境、守护自己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认为为了学生从心底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例如在世界环境保护日、保护地球日、植树节等法定节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其中将环境教育深入到生活中,用走出学校走出课堂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人们对于环境破坏的程度,通过实践认可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和接触地理知识以及树立正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比如,学校可以不定时地为学生组织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最热门、最新的环境问题动态,切实感受到现如今的环境问题。加之,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的环节之一。生态环保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往往会使学生认为环保问题与自身相距甚远。实际上,环保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生活实践切身感受到环保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仍以《环境与发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从生活中寻找由人类发展引起的污染现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素材,然后设计自己的实践方案,然后让其自发走入城市、深入乡村,去发现诸如臭水沟、雾霾、酸雨等环境污染现象,从而让其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遭受到的巨大破坏,进而达到更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相关理念融入课堂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优势的,而且要始终贯彻环境教育,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丰富环境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真正能够重视环境保护,养成良好的环境维护的行为习惯。而我们地理学科包含了自然、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内容,其中也包含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当代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意识。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就需要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调动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主动性,为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环境保护教材
环境保护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