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新生心理行为特点及入学教育调查研究
——以安康学院为例*

2022-03-02 05:30唐明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心理健康

唐明宇

(安康学院 陕西安康 725000)

引言

从2018年开始,“00后”大学生开始大规模步入大学校园,由于时代和环境变化,“00后”大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行为特征[1]。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新生心理行为特点,针对性开展入学教育,将践行“理论武装、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管理”的“五位一体”思政工作大格局贯彻新生入学教育全过程,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为寻找学生共性特征和个性问题,本研究对目前大学新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入学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以帮助大学新生快速适应新角色,提升入学教育质量。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围绕安康学院新生心理行为特点、入学教育现状两个大的方面展开,调研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走访教师、学生座谈等。首先以走访一线教师的方式,对安康学院2020级、2021级辅导员进行访谈,了解各学院入学新生特点、入学教育开展形式、内容。并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收集学生对入学教育的看法和建议[2]。再者,自编《新生特点及入学教育适应性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对2020级、2021级新生进行调研。共有效问卷 579份。其中男生223份,占48.27%,女生239份,占 51.73%。

二、新生心理行为特点

1.家庭经济水平偏低,农村人口占比大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90%以上都来源于陕西本地,农村人口占40.70%,城镇人口占39.81%,仅有19.42%同学居住在三线以上城市。其中家庭贫困同学占总体63.26%,家庭特殊经济困难17.78%,仅有36.73%同学表示自己家庭情况良好。同时28.64%的同学是独生女,71.36%同学都是非独生女,其中,12.14%的同学有三个以上孩子。在访谈了解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尤其是家中兄弟姐妹较多的同学,由于受制于经济条件以及教育背景,入学后更难适应。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这类同学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往往更适应应试教育模式,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面对丰富的课余生活和宽松的学习管理模式更加不适应。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上,这类同学往往自信心不足,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与不同家庭环境的同学、室友相处过程中,相互融合难度更大。

2.网络化特征明显,网络使用娱乐化

在新生网络行为特征方面,调查数据显示,45.1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5个小时,30.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5-12个小时,17.96%的学生上网时间在2-3个小时,每天上网12个小时以上的同学在4.37%,1小时以下的在2.43%。在上网活动排序上,排名第一位的是看短视频,第二位的是聊天,第三位的是浏览新闻,第四位是听音乐,第五位是学习或工作。当今时代是一个自媒体、网络化的时代,“00后”大学生生活虚拟化及学习网络化特征明显。在了解过程中发现,当同学们遇到困惑或者有需要了解的信息的时候,大多数同学会首先选择到网络上收集信息寻求帮助,同学们的手机互联网使用偏娱乐化,真正用于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并不多。很多同学对于一些基本的网络学习资源并不了解,上网效率低,时间长,受影响大。

3.入学适应分布正态化,新生“四种能力”亟待提升

调研结果显示,在新生入学适应情况呈正态化分布,18.45%的同学能够很快适应大学生活,40.78%的同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对大学生活进行适应,16.5%同学要一个学期的时间适应大学生活,8.74%的同学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来适应。具体来看,新生在入学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规划能力及行动能力这“四种能力”存在不足,亟待提升。其中,在适应内容上,38.74%同学认为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34.82%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目标,很茫然困扰,7.59%同学适应能力较差,10.47%同学认为最受人际关系处理的困惑。在大学生涯规划上,53.14%同学有规划,但行动力差。21.73%同学想规划,但不知道方法去规划。17.28%同学有明确的规划,并按照计划实施,5.24%同学表示没有规划过一天算一天,还有2.62%同学没想过,但是现在开始愿意尝试。经过了解,同学们表示,理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和现实存在一定落差,同学们没有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积极转变,很容易丧失学习目标,缺乏积极改变的行动力。

4.院校及专业认可度偏低,身份认同教育不足

据统计显示,37.38%的同学在选择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校,对学校不了解,服从调剂录取的。23.3%的同学根据老师或者亲朋的建议填报,对学校不甚了解。只有39.32%的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院校了解并认可才选择。在专业选择上,49.03%的同学对自身的专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10.68%的同学根据老师或者亲朋的建议填报的自身专业。另外,有47.09%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感到困惑,更有13.59%的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到失望,觉得前景渺茫,只有39.32%的同学觉得自身专业前景好,充满希望。在了解中发现,同学们对自身专业和院校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网络和在学长学姐处了解的只言片语。一大部分学生,甚至在大学生活了四年都对学校的校训、校歌,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知之甚少。对于专业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老师在课上传达的未来的求职方向,对于更深层次的专业前沿、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鲜有了解。

三、入学教育现状

1.入学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互动性活动认可度高

经统计,55%的同学认为目前入学教育方法多样,容易接受,比较喜欢;39%的同学认为目前入学教育方法单调,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另外,还有6%的同学认为入学教育方法很单调,枯燥乏味。在入学教育形式感知上,60%以上的同学参加过所有的入学教育形式,其中,参观校园的感知度最低,主题班会和听讲座、报告的形式感知度最高。新生见面及交流会、班级活动是同学们认为大学生活最有帮助的入学教育活动,集体学习、参加学院、学校召开的大会,老师个体指导的认可度较低。经过了解,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需要增强入学教育活动的参与性,并且营造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满足新生的多层次需要。

2.各入学教育内容感知力不一,部分传统教育模块存在感偏低

在对入学教育适用性的评价上,60%的同学认为目前入学教育内容很符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36%的同学认为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入学教育内容感知上,党团教育、助学引导类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创新创业学生感知度较低,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对此类教育没有印象;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普查、军训等入学初期一直开展的内容印象深刻。在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中,同学们认为最应该加强的是心理健康引导及人际交往引导。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添加社交与礼仪、恋爱观教育、性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应该通过增强入学教育活动参与性,满足新生需要,以及提高入学教育氛围,从而发挥新生的主观能动性。

3.入学教育引领力不足,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80%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入学教育,但仍有12%的同学觉得开展入学教育无所谓,8%的同学觉得没有必要开展入学教育。在对入学教育效果的评价上,27%的同学认为目前入学教育帮助很大,32%的同学认为目前入学教育较好,帮助较多,35%的同学认为目前入学教育效果一般,有一些帮助。有39%的同学认为在入学教育中,周围班级同学对自身影响最大,27%的同学认为学姐、学长对自身影响大,18%的同学认为新生辅导员对自身影响更大,10%同学认为专业老师对自身影响更大。

四、对策与建议

从前期调研来看,对于一个地方二本院校,在生源地区、城市农村学生分布、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社交能力、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都有其自身特征。在实际入学教育过程中,整个入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仍存在欠缺,且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情感互动和双向沟通,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影响入学教育实效。结合地方院校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1.紧扣时代精神,因势利导增进思想引领实效

在开展思想引领教育过程中,要从大学生理想信念、使命担当、身份认同、品格修养等多方面出发,结合时代精神和时事要求,通过党课、团课、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系列讲座、团体辅导、学生活动、榜样示范、新媒体服务等方式多举措探索新生思想引领教育工作新途径[3]。一方面,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注重从情感认同教育、价值辨析教育和为国奋斗教育三方面加强思想引领。以传统和现代节日为契机,以最新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为切入点,深挖重大历史事件下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以“四史”文化宣传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生动运用史料、案例、事实,通过拍摄短视频、讲地方党史、党史小故事接龙等各种班团活动以及微党课、微团课等形式使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能够理解现实,把握未来,进而增强自身理想信念。

2.立足地方院校典型特征,多手段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促进身份认同

在专业思想教育方面,一方面,学校应把握新生进校关键时期,结合各专业特征,组建专业思想教育团队,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核心能力、就业前景、发展方向等,引导其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认识和认同所学专业,树立专业意识,牢固专业思想[3]。另一方面,发展专业社团建设,开展感知专业参观活动、行业魅力调研、优秀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享会、专业知识竞赛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发挥优秀学生和优秀校友的作用,开展专业分享会,增加同学们对本专业历史前沿、就业前景、专业魅力、学习方法的具象化认识,使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在提升专业自我效能感中提升对本专业的热爱。大学生与同学、朋友相处的时间更长,相互之间形成复杂的人际网络,关系也非常密切。很多“ 00 后”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情感问题时,更愿意向同龄人寻求帮助,向他们吐露胸怀,因此周围的朋友、同学会成为大学生最愿意交流和陪伴的对象,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缓解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可以建立朋辈交往模式,在班级中设置男、女生心理委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也要安排宿舍社长来,关注社员在寝室中的心理状况,如果存在心理危机应及时向老师回报,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保证学生的安全,并疏导学生的心理。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使得朋辈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交往,缓解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提升朋辈心理危机的干预质量。第三,多角度加强入学适应性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在规范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同时,通过开展生涯规划大赛,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创新创业展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尽早适应入学生活。高校应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每个系都建立心理咨询办公室,由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共同组成,加大对心理建立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支持,强化心理健康专业团队的建设,从班级、宿舍、活动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习平台,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信心,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中磨砺。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应积极向老师咨询,打消顾虑,正视心理问题。高校应积极利用校内外的心理健康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在每年的各种节日、重要时间节点中,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可以开展“ 525 ”心理健康月,还可以举行心理征文活动、心理剧等活动。加强网络和媒体的宣传,通过讲座、海报宣传、励志故事等,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使学生可以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正确看待情感、就业、考试等问题,积极进行人际交往,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3.把握00后心理行为特征,五育并举优化交互式教育体验

对于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要把“五育”培养落到实处。一方面,以班风、学风建设为抓手,营造优良学习氛围。高校还应重视学风建设,形成学校、学员、班级以及宿舍四级体制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得新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良好的学风,进入到班级就可以体会到良好的氛围,加强班级建设,重视班级口号,以此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丰富学生每日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打造良好的班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可以立下宏图志,实践求真知。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明确自己当前的任务,把握好空余的自由时间,对知识结构以及内容进行强化,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学校要以学风建设为基础,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各科教师以及辅导员应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定位,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以学风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结合院系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班集体建设、“走进教室,关闭手机,加强课堂管理,反对不良四风”学风建设等系列活动。第二,通过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深入推进“举止文明、就餐文明、宿舍文明、课堂文明、网络文明”等文明创建活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第三,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及美育教育,弘扬劳动精神。通过劳动课,第二课堂、“美文美图”比赛等形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劳动教育和校园美化主题活动,通过劳育、美育教育,提升入学教育学生参与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4.立足网络化时代特征,立体多维提升融媒宣传力度

据调查,在心理问题咨询方面,虽然仍然以“面对面”的方式为主,但是“00 后”大学新生在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过程中,应不断拓展新的方式,而网络在线心理咨询成为非常重要的途径,尤其是男生,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打卡热”、H5、B站、QQ空间、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等青少年聚集的网络阵地,开创新生入学教育新媒体宣传教育新局面。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汇聚更多专业力量,加强全体辅导员、职能部门、专家学者间的沟通交流,建设成一支专业化的入学教育指导队伍。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创新教育方式和技术处理,网罗新媒体教育形式的最新动态。在线下内容建设方面,继续探索时代感强、专业结合度高、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方案,充分利用专业社团,依托专业发展背景,将思政工作内容与第二课堂高度契合,做实、做精、做亮入学教育线下课程、党团课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并研发相关如“萌新引路,学姐寄语”主题书签、信纸、笔记本等入学教育周边产品,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入学教育实效性。因此,高校应认识到这种变化,并积极研究和分析这些线上的心理辅导方式,充分利用好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QQ、校园轮胎、手机App等开展线上心理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