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2022-03-02 04:40:34谭晓帆
关键词:教师应语文教师

谭晓帆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 广西河池市 547000)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国家需要不断扩充人才储备,因此实现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顺应时代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期阶段,且语文科目是学生对其他科目进行学习的基础。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价值发挥。为此,本文首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教学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随后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与学生群体特点,从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提问过程以及构建双向评价机制四个角度阐述教学策略,力求稳步提高教学效率、灵活创新教学形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以及实现正向教学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保证教学达成任务与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加快,教师需完成教学创新的任务,并且逐渐认识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因为部分教师缺乏整体规划与全局眼光,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仅能做到改头换面,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创新,因此便产生了下述四个方面的短板与不足[1]。

第一,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过程,学生无法在过程中感知教学的乐趣,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小学生群体也呈现了新的特点,学习行为的实施越来越以内驱力作为主要推动因素,因此,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注意力极易被趣味性事物吸引,从而其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以及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进而其学习成效与教学成效同步下降。

第二,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不应再是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将其综合发展作为任务与目标,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深远,教学的开展仍旧以保证成绩提升作为唯一目标,并且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这一形式缺乏活力,且学生无法在其中培养多方面能力及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教学进程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进展缓慢。

第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对话,影响了师生之间正向互动关系的构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只有听取知识这一项行为,长此以往,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与距离感,并且学生逐渐丧失参与教学的热情与兴趣,被动听取知识。与此同时,师生良好关系是推进学生重视学科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有效开展师生间的对话,会导致学生逐步丧失主动学习意愿与能力。

第四,教学活动缺乏完整性,教师仅将讲解活动的完成作为教学活动的结束,而忽视教学反馈这一环节,从而学生无法在此阶段获取教师的指导与建议,教师也无法从学生处知晓其对于教学的意见与感受,进而教师缺乏依据调整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学反馈环节是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缺失这一环节,教师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学无法形成完整闭环,从而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实现良性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1.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稳步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媒体资源,增强内容展示性

媒体资源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具有较强的展示性,将其运用至教学中,可以将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动态的物象,从而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将媒体资源形式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运用幻灯片中的动画效果将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表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避免其对文章内容产生混淆的情况;其次,在讲解完课程知识后,教师寻找并播放讲解《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视频内容,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结合讲解内容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于该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最后,教师在课程结束前,播放故事讲解的音频内容,此时要求学生脱离课本,在倾听音频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回想过程,以此通过音频这一形式引导学生完成第一轮复习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媒体资源,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帮助其理解课程内容,切实提高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展示性[2]。

(2)结合微课资源,提高教学灵活性

微课是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手段,一般依托于视频形式存在,并且因为时长较短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课穿插进各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讲解《从军行》这一首古诗内容时,首先,教师搜寻介绍故事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的微课视频,并且将其作为课程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体会诗作的感情基调以及创作意图;其次,教师在讲解简单古语知识时,运用微课视频简单地一笔带过,在涉及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时,教师暂停视频加以全面且深入的讲解,以此既保证知识讲解的全面性,又留有较多时间供教师深入讲解以及学生自主思考,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微课手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搭建了联系,省去了教师的冗余讲解,并且打破固化的课堂模式,推动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3)善用线上平台,保证教学连贯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活动多存在于教室以及学校中,并且无法有效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阶段,因此教师无法保证这两个教学环节发挥价值,但是线上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学生离校后为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应善用线上平台,延伸教学活动。例如: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资源分享以及解答疑惑,首先,将所有学生纳入同一平台中,为师生之间的课前、课后沟通创设场所;其次,教师在课前将与第二日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平台进行分享,并且要求学生结合分享以及课本进行预习,以此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造了条件;再次,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知识点以及内容框架分享,并且告知学生存疑知识及时反馈。由此可见,教师合理运用线上平台,有助于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2.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创新教学形式

(1)构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群体喜好和特点创设的,其可营造轻松正向的情感氛围,促使学生在其中感知到学习乐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进程中。为此,教师应构建恰当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忌赛马》这一课时,首先,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本文章的主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创造前提条件;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名同学,两人结为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且还原对话内容,开展情景演绎活动,学生在参与进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容,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随后站在人物角度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此种方式运用了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主观角度理解课程内容,并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最后,教师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随后与讲台下一起观看的学生票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并对其进行奖励,以此创设激励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成效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2)推进小组合作,实现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是具有长远眼光的教师应坚持的原则,但是小学生群体处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水平,因此引入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才是符合此阶段教学要求的重要举措。为此,教师应推进小组合作式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忆读书”这一课时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程内容,基本掌握课程中阐述的观点以及写作过程,以此对课程内容进行初步掌握;其次,教师在具体讲解知识前,要求学生五人为一组自由结组,组内围绕预习心得与体会以及存疑的知识内容开展讨论活动,此时学生实现平等基础上的交流活动,既实现学生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学习,又可解决部分疑问知识;最后,教师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再次按照分组进行讨论,具体围绕其经过教师讲解获得的新知识以及新方法,以此在群体探究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设。由此可见,教师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关键方法,切实提高其学习技巧[3]。

(3)创设趣味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探索世界的初期阶段,具有较为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若教师运用合适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至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其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创设贴合小学生喜好的趣味活动。例如:在讲解《白鹭》这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并且总结课文中关于白鹭的特征描写,以此通过文字内容在脑海中构建文章中白鹭的形象;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结合其对白鹭形象的想象,画出符合文章描写的白鹭,以此教师将美术活动的形式引入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并且促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班级内开展画作评比活动,将学生创作的画粘贴在班级墙上,学生依次在喜欢的画作上画出一朵小花表示投票,奖励获得最高票数的画作在班级墙上展示一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构建趣味性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并且推进其主动学习行为。

3.重视课堂提问过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关系正向发展的基础,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并且课堂提问过程是师生之间对话的高效方式。为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季之美”这一课时,首先,结合课本内容创设问题:文章中描写的四季有哪些美景?作者通过什么物象展现四季之美?在阅读后,你觉得哪一个季节是最美的?随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文章内容;其次,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邀请五至七名学生回答问题,在其回答过程中,教师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吸收以及理解程度,并且在其回答结束后,教师对回答积极且具有新颖性的学生予以肯定,此举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讲解活动,保证知识全面讲解。由此可见,教师重视课堂提问过程,是推进师生关系良好运转的重要之举,对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创新教学形式具有促进作用[4]。

4.构架双向评价机制,实现正向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教学完整性的重要因素,并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从教师处获取科学建议与指导,教师从学生处获取对于教学的意见与感受,是学生与教师同步调整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应构建双向的评价机制,推进教学反馈环节的落实。例如:教师关注学生的日常以及考试表现,首先,对学生每次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级并记录,并且着重记录其待改进的部分,另外教师记录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选择一月为周期,综合分析学生的进步或退步情况;其次,教师与学生展开一对一的交谈活动,结合其每月的学习表现,为其发挥优势以及弥补劣势提供指导;最后,教师从学生处获取关于教学的意见,并且结合通过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得到的教学效果,总结出需要调整的教学策略,逐步完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构建双向评价机制,对于正向教学反馈环节的实施意义重大,从而其推进了教师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结构的过程,进而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成效[5]。

总而言之,时代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其为国家与个人的发展均提出了新任务与新目标,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培养,因此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初期,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并且语文科目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基础,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为此,教师应结合新的时代要求,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意义,寻求多方位的高效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