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凤凰镇凤凰完小 刘亚平
语文课是一门极具思想与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传授,更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情感的深度交融。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运用情感教育之“舟”,渡好语文教学之“河”,在完成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的同时,挖掘其自主学习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回归语文教学以文化人的本真,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一个现实教学课题。
情感教育作为学校认知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情感教育不单是教育方法问题,它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即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行为自觉的教育方法。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等,它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进步为根本出发点。
现代教育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构成一堂成功语文课的三个维度”。情感教育作为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特别强调把情感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参考,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人们已经普遍接受“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认识理念,认识到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情绪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情感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认同,进而调动起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爱,实现语文教学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1)教育目标形式化。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各项认知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但对情感教育,很多教育工作人员要么将其流于形式,要么干脆弃之不理。对于教材中本可用于教学开发利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要么对其视而不见,要么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形式化的教学目标。其潜意识里认为,情感教育不是硬指标,实际教学中上级用来检查考核的指标不多,将其写入教案,应付一下上级检查就可以了,没有将情感教育摆上应有认识高度。
(2)教育内容狭义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对文章中积极健康的基本情感重视不够,喜欢侧重于对学生理性情感的培养,有意无意间忽视了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传统教学中,大家都习惯于接受每篇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大都被这个主题思想所牵引,很少去认真体会教材中蕴含的其他丰富的情感教育意义,狭义的情感教育理解,使得原本丰富多彩、可以深入人性层次的情感教育化为了泡影。
(3)教育手段简单化。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在手段运用上大多停留在理性分析层面,不太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不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丰富的内心情感,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机械呆板,过于简单的情感教育手段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不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之所以在当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很多教师习惯于长期以来的惯性教学做法,缺少情感这个语文教学的“气”。
(1)低估了言语行为对情感教育的深层影响。教师的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一则是教师素质教育的体现,另一则是为学生树立典范,可见,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但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不善于运用言语行为活跃课堂氛围,不注重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讲课机械呆板,四平八稳,气氛较为沉闷,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激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情感早已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还谈何情感教育。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是靠言行来沟通的,如果教师拒绝学生的热情,何来情感。例如,有些教师在面临学生犯错进行批评时,总是厉声斥责,不但伤了学生的心,而且对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没有任何的帮助。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我们就应该用父母般的爱去关心帮助他们,通过情感的传递,让他们感受世间的爱。
(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影响制约了情感教育。教室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师生之间真正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才不断会擦出情感共鸣的火花。然而,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驾驭这个舞台的本领,失去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在他们的心目中,未能把教育当作一个神圣的职业来看待,刚步入这一行时,带着憧憬和希望的新老师还努力的认真的对待这份工作,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热情淡漠了许多,“教书育人”在他们眼中只是任务,而不是事业。以上种种因素,使得他们拒绝教室这个舞台,情感教育在他们那里只能是句空话。
(3)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难以满足情感教育需要。教师的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当我们要求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首先要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用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然而,在现代教育事业中,有些老师仍然保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意识的体现,在教学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没有认真仔细地钻研文本,致使在课堂中总是拉着学生走,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情感教育说到底是关爱人的心灵、丰富发展人性的教育,应把出发点放在“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上,并努力做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根据对人的情感形成发展过程研究以及对中小学学生的情感特点分析,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大多比较注重对所学课文基础知识的描写,但是对人物的内心情感揭露相对欠缺,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讲解时,对其中涉及情感内容的部分,一般都是采取略讲方式简单几句话带过,不愿进行深入的情感分析,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十分不利。落实情感教育要求,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避重就轻的教学习惯,要求教师必须结合课堂内容,真正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讲授,对课文知识要多做一些感情较为深入细腻的讲解剖析,让学生们准确领会其中的深层情感含义和老师们爱的情感表达,感受到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和真情。因此,语文课教学中教师们务必要紧盯课文中与情感表达有关的知识点,以此为切入点,想办法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为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要敢于对原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努力实践探索那些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时代气息、又灵活多样的新的教学方式,尽力营造一种教师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一线语文教师要主动扛起责任,站在引领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育质效。另外,还要尽可能提高当前教师队伍素质,因为只有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他们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情感教学的真谛和精髓,语文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地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富有成效的情感渗透。教师在开展情感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为学生搭设情感教学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把知识传授带入情感互动交流的春风里,努力向情感教育的彼岸靠近。作为知识载体,现行语文教材本身有着无比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和思想情感,内容广泛涉及民族精神、人物思想、历史典故以及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是学生初步接触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社会文化气息,尽可能丰富情感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汲取知识技能,又能增长人文见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中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从文化根源上来说,大都符合我们国家所倡导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二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教学实践来看,为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进行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我们国家倡导的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必须融入情感教育的趣味性元素,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了解我们国家的多元化文化,满足自身的猎奇心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快乐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教育实效。客观地讲,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的层面,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引导培养仍较为欠缺,这既不符合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特别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确保语文教学始终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带领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语文课所要表达的深远意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能够真正建立并保持一种彼此信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潜心学习知识、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还比较差,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又特别强,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又不想表现出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面,总在师生面前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让周围的人认可与肯定自己。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为参考,制定一个真正切合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的教学计划,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爱和保护好每一名学生。同时,关注学生生活情感方面遇到的矛盾问题和精神困惑,适时加以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成长。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开展必要的教学辅导,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以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适当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对丰富学生情感有特殊帮助的课外活动,搭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爱心桥梁。
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只是教师们苦口婆心式的情感说教,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适时融入渗透到情感教育中去。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将学生每一点成长进步都归因为有提高、善于总结自我,使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感受到自身的成长进步,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自信。另外,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用自身的言行感染每一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多听取学生对共同关注问题的看法和对不同社会行为的评价,内心情感上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一是建议增设心理课。帮助学生认识情绪、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二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分析,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讲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学且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时,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交流,如果教师可以对学生施以必要正确的情感教育,真正培养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就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情感素养,使其学习效率得到可靠保证,让学生们在情感教育下得以全方位发展。因此,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