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3-02 02:09:30李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研究组

李进

小儿脑瘫大多在患儿出生后1 个月内发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脑部损伤性疾病,患病后经常会伴有运动障碍、癫痫、感知能力降低、智力低下、行为障碍等临床症状[1]。小儿一旦患病,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对其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也给家庭与社会增加了很大负担。因此,小儿脑瘫应及时进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方式较多,综合康复治疗最近几年发展较迅速,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运动与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文针对200 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展开讨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200 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研究组男63 例,女37 例;平均年龄(3.12±1.20) 岁;病 程1.5~3.2 年,平均病程(2.53±0.72)年;其中偏瘫30 例,四肢瘫70 例。对照组男59 例,女41 例;平均年龄(3.12±1.56)岁;病程1.2~3.5 年,平均病程(2.46±0.45)年;其中偏瘫28 例,四肢瘫7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治疗,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与病情观察等对症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2.1 物理治疗(PT) 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将输出的强度设置为0~15 mA,并固定频率,两个输出通道对应两个电极。把通道1 电极放在颏下方,有效刺激患儿的舌外附肌群与一部分的舌内附肌肉组织,促使患儿的咽部上抬;把通道2 电极放在患儿的面神经颊支,刺激面部神经,促使面部肌肉收缩;治疗1 次/d,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侧治疗时间为30 min,连续治疗8 周。

1.2.2 作业治疗(OT) 主要针对患儿手部与上肢功能进行训练,康复师根据患儿不同情况将训练运用于活动当中,如与患儿进行插木顶板、退磨砂板、虚拟游戏等,逐渐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还可以训练患儿独立进餐、穿衣等,提高患儿独立生活能力。

1.2.3 语言训练 选择合适的情景训练患儿的发音结构,先从简单的a、i、u 等元音,b、p、m 等双唇音开始,逐渐锻炼患儿进行连续发音。

1.2.4 感统训练 该训练主要对患儿的方向感、肌肉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等进行训练,这种方法主要是提高患儿对节律变化、速度、协调性等感觉能力。为不同病情患儿作出详细的课程方案,训练时需要使用的设备为花生球、旋转浴盆、圆筒、大龙球、羊角球、跳跳床、独角椅、平衡台、平衡木、滑板等,指导患儿进行训练,1 次/d,1 h/次,训练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和调整训练项目。

1.2.5 按摩 ①康复师手握成空拳状,用除了大拇指以外四个手指的第一个关节凸出位置放在头部、臀部、肩背部、手脚关节皮肤上,手腕应放松,在腕关节的带动下进行小幅度的运动。②手指螺纹的位置按在患儿的胸部、头部与四肢关节,稍微向下压,手腕与前臂小关节进行小幅度的顺时针旋转带动此处的肌肉。③将手背部靠近小手指的地方放在患儿的颈背部、腰部与肩背部肉比较多的地方,通过腕关节带动前后运动。以上几种按摩方式可以舒经活络,增强肌肉韧带的活动能力,加速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增加>14 分;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ADL 评分增加1~14 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MFM、PDI、MDI 评分采用GMFM 评价患儿粗大神经发育情况;采用PDI 评价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采用MDI 评价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评分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好[3]。

1.3.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评分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GMFM、PDI、MD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MFM、PDI、M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PDI、MD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PDI、MD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PDI、MD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脑瘫是儿科较常见的脑损伤疾病,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其发生原因较复杂,可以发生在产前、产中与产后等多个环节中,疾病进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脑瘫患儿因为长时间存在姿势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活动受限等情况,经常会发生行为、知觉、语言功能障碍,也有部分患儿会出现骨骼肌肉萎缩或者癫痫等症状[4]。近些年,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治疗中包括了PT、OT、语言、感统训练与按摩等多种方式,其中PT 是通过力、电、声、磁与热动力疏通患儿的经络,目的是改善患儿的肌肉情况,达到活血化於、松弛肌肉群功效,是治疗小儿脑瘫比较好的一种物理方式[5]。OT 是有目的的进行选择性运动,促使患儿在作业中进行功能锻炼,促使身体与精神都参与到功能运动当中,改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增强肌力、改善手功能与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注意力,改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促使患儿放松心情[6]。通过语言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发音情况,提高语言能力,利于以后的社会交往与之沟通。感统训练可以锻炼患儿的协调能力与肌肉力量,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按摩具有较好的舒筋活血、减轻疼痛、放松关节效果,可以缓解肌肉挛缩症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PDI、MD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患儿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与发育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2013年36期)2013-08-18 0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