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杰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若患者的高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代谢紊乱,从而累及全身多脏器功能,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消瘦及多尿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常规西医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是总体效果有限,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较大,整体血糖达标率较低[2]。随着中医的不断推广,中医药在该疾病治疗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将该疾病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本文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旨在探讨消渴方与六味地黄汤联合治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 例。研究组男27 例,女15 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1.05±7.47)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96±1.79)年。对照组男28 例,女14 例;年龄41~79 岁,平均年龄(60.85±7.94)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6.02±1.8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2 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3];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③临床病例资料完整;④了解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本研究药物过敏;②肝肾功能异常;③1 型糖尿病;④酒精或药物滥用史;⑤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运动、饮食以及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0.5 g/次,2 次/d 口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调整剂量,连续治疗4 周。研究组应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方药组成:人参15 g、生地黄15 g、葛根10 g、黄芪15 g、苍术10 g、莲须10 g、山药15 g、玄参10 g、熟地黄15 g、泽泻15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山茱萸10 g以及芡实10 g,用水煎服,1 剂/d,于早晚分2 次服用。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包括痞塞不适、大便秘结、脘腹胀满,得分为0~3 分,0、1、2、3 分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②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FPG、2 h PG。③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为有效;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无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及心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痞塞不适、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痞塞不适、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2 h P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 P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以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该疾病发病率高,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4]。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尤其多发于肥胖人群[5]。该疾病以往主要采用西医治疗,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是也会存在药物依赖、不良反应等问题,长期使用效果欠佳[6]。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效果。中医将该疾病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认为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素体阴虚及情志内伤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对其治疗以滋肾活血和益气养阴为主[7]。
消渴方是在降糖方基础上发展而来,对2 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已得到较多研究证实。六味地黄汤源自《小儿药证直诀》,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主要包括牡丹皮、熟地、山茱萸、泽泻、茯苓、山药等药物,方中牡丹皮性苦味辛、微寒,具有活血化淤、清热凉血的功效;熟地性温味甘,具有填经益髓、补血养阴的功效[8];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有涩精固脱和补益肝肾的效果;泽泻性寒,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和泄热带下的作用;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够起到健脾安神和利水渗湿的功效;山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固精、益气养阴的作用。将消渴方与六味地黄汤联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优势,获得更为理想的降糖效果。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消渴方与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1.30%,显著较对照组73.91%高,且安全性良好,证实了该治疗方法具有良好降糖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痞塞不适、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 PG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研究组治疗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低其血糖水平。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对2 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0],证实了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2 型糖尿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积分,降低其血糖水平,从而增强临床血糖控制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