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对肩周炎的诊断及引导注射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2022-03-02 02:09:14李伶俐张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3期
关键词:肩周炎活动度肌腱

李伶俐 张润

肩周炎具有自限性等特点,但是部分患者肩功能无法完全恢复,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出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导致其生活能力下降,因此,需要及早治疗。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类固醇激素注射、运动疗法等,其中注射疗法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注射部位包括压痛点、结节间沟肩峰下等,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超声具有实时引导、无辐射等特点,能够准确定位病变区域,并可清晰显示软组织层次,在疼痛等病症的诊疗中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本次研究以2019 年5 月~2020 年4月进行治疗的76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肌骨超声引导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 年5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超声诊断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等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肩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肩部肌肉萎缩等;患者意识清晰且能够判断自身疼痛程度;均为单侧肩周炎。排除标准:合并重大免疫缺陷者;对类固醇激素或者局部麻醉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者;伴有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者[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 例。参照组中男16 例、女22 例;年龄27~86 岁,平均年龄(54.36±10.55)岁;病程2~13 个月,平均病程(7.03±2.35)个月;结节间沟积液患者30 例。观察组中男15 例、女23 例;年龄29~87 岁,平均年龄(53.56±11.15)岁;病程2~14 个月,平均病程(7.12±2.29)个月;结节间沟积液患者3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小针刀治疗,采用压痛定位法及神经定位法进行定位,依照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神经,指压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冈上肌起止点以及肱二头肌肌间沟等部位,以压痛点作为治疗点。于治疗点进针,确保肌纤维走形平行于刀口线,刀体与皮面保持垂直并迅速刺入皮肤直达病灶,松解过程中应避免肌腱受损,松解幅度≤5 mm,作十字点切并于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治疗完成后行压迫止血操作,治疗频率为1 次/周,连续治疗12 周。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刀松解治疗联合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针刀松解治疗方式同参照组,同时为患者实施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 型),应用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定性以及定位诊断并与健侧进行对比,扫查部位包括肩胛下肌腱、肱骨大结节肌腱附着部位、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部位、喙肱韧带、肱二头肌短头喙突抵止端等。消炎镇痛液配方包括20 mg 曲安奈德、15 ml 生理盐水、5 ml 2%利多卡因,结节间沟、肩峰下滑囊及关节腔注射剂量分别为3 ml、4 ml 及10 ml。结节间沟注射方式如下:叮嘱患者保持上肢放松,肩关节轻度外旋,在肱二头肌长头腱上方放置线性高频超声探头并沿结节间沟进行扫查,若可见“标靶征”图像则应用平面外技术引导穿刺针自制肌腱上方,然后注射消炎镇痛液,若注射过程中阻力明显则需要对针尖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再次注射。肩峰下滑囊注射方式如下:取患者坐位,确保患侧肩部充分暴露,背伸患肢并于同侧腰骶部放置手背,采用线性高频超声进行扫查,明确冈上肌腱自肩峰下穿出至肱骨大结节,冈上肌腱和三角肌之间部位即为肩峰下滑囊,通过平面内技术引导穿刺针至目标靶位,注入1~2 ml 生理盐水,穿刺成功则注射过程中超声可见高回声影且呈旋涡状,将穿刺针固定并注入消炎镇痛液。关节腔注射方式如下:应用后路穿刺途径,在冈下肌腱部位放置高频线性超声探头,自后外侧斜向穿刺关节腔,待穿刺针进入关节囊约5 mm 后即可进行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频率均为1 次/周,连续治疗12 周。治疗后次日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肩部旋转法、划圈锻炼法、摸耳法及爬墙法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应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估内容包括肌力(25 分)、关节活动度(40 分)、日常生活能力(20 分)及疼痛(15 分)等,评分与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即评分越高则肩关节功能越好。②治疗前及治疗后1、12 周分别指导患者采用VAS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总分为10 分,评分与疼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参照组治疗前肌力评分为(15.56±2.49)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5.21±3.0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51±3.42)分、疼痛评分为(5.67±2.95)分,治疗后分别为(18.22±2.51)、(32.14±2.67)、(15.84±2.58)、(10.45±3.52)分;观察组治疗前肌力评分为(15.48±2.75)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5.43±3.1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47±3.38)分、疼痛评分为(5.56±2.87)分,治疗后分别为(20.57±2.81)、(36.78±2.49)、(17.37±2.62)、(13.47±3.39)分。治疗前,两组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 周,观察组VAS 评分分别为(2.59±0.59)、(2.21±0.52)分,均低于参照组的(3.45±0.63)、(2.99±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同期对比,aP<0.05

3 讨论

肩周炎以肩关节活动度下降、关节周围疼痛及僵硬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肩周炎后期活动明显减少并造成关节滑液减少,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等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等表现进一步加重,继而引发关节功能障碍,临床必须在明确病变部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情况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疼痛缓解,加快关节功能恢复[3,4]。

针刀能够对冻结肩关节挛缩增厚及关节外粘连等病变部位直接进行操作,可取得粘连松解效果,还可促进瘢痕及挛缩消除,减轻对神经及血管造成的压迫和刺激,促进损伤组织区域细胞微环境改善,加快炎症介质代谢,使肩部疼痛感得到减轻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治疗过程中必须谨慎操作,以免周围软组织受损,引发血肿等不良反应[5,6]。

关节腔内外联合注射既能够抑制囊壁内炎症介质引发的疼痛反应,还能够使囊外韧带、滑囊、腱鞘等炎症介质介导的炎性疼痛得到缓解,有助于广大患者从中获益。作为临床常用长效类固醇激素,曲安奈德镇痛、抗炎效果理想,能够使局部炎性渗出及浸润、纤维细胞增生等得到有效抑制,可促进肩关节囊与周围滑囊组织纤维化改变以及炎症反应缓解[7,8]。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 周,观察组VAS 评分分别为(2.59±0.59)、(2.21±0.52)分,均低于参照组的(3.45±0.63)、(2.99±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肌骨超声下引导注射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准确定位病变部位,操作人员在可视状态下进行引导注射治疗可减轻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保证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肩周炎患者应用肌骨超声进行病情诊断及引导注射治疗可促进疼痛缓解,并可显著改善其肩关节功能以及机体素质,有效提升其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肩周炎活动度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4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2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