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及洪(冲)积扇的形成模拟实验

2022-03-01 06:42
地理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泥沙水流

汪 强

(蚌埠市第一中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及洪(冲)积扇形成”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困难度,为突破该教学难点,笔者在参考曹俊设计的模拟实验装置基础上,[1]设计了改进和延伸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

1.实验原理

(1)水流在通过河流弯曲段时,凹岸水流速度快,易被侵蚀;凸岸水流速度慢,易产生泥沙堆积。

(2)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2.实验器材

亚克力板材制成的容器(上层尺寸为60cm×40cm×8cm,下层尺寸为60cm×42cm×10cm)、铁架台、饮料瓶切割成的盛水容器、软管、止水夹、沙土、水等(见图1、2)。

图1 实验器材—亚克力板材制成的容器

图2 其他实验器材

二、实验过程

第一步:组装实验装置。将沙土平铺于上层亚克力容器,厚度约为5cm,用水将沙均匀润湿。挖出一条“V”型河道(见图3)。将水倒入饮料瓶切割成的容器中,水的体积约为1.3L。

图3 实验器材中的“V”型河道

第二步:将软管出水端对准河道上游,打开止水夹,让水匀速流出(见图4)。在实验过程中,水流速度忽大忽小易造成泥沙淤塞河道,影响实验效果,因此水流速度需保持平稳。

第三步:学生观察河流凹岸、凸岸及河口位置泥沙变化情况。在流水作用下,河流凹岸泥沙被侵蚀带走,且河岸坡度变陡;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明显,且坡度趋缓(见图5)。河口处泥沙大量堆积,且堆积体呈扇状(见图6)。

图5 水流流动前后凹岸、凸岸对比

图6 水流流动前后河口对比

三、实验创新点

自主设计并制作实验装置,便于操作。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教学内容在教科书中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洪(冲)积扇的形成探究实验在教科书中虽有提及,但操作步骤是将细沙或小米从倾斜的书本中缝由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没有流水的参与。因此,本研究自制实验器材,提升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实验过程直观化、动态化。通过模拟实验,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及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较为明显,将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四、实验效果与反思

1.实验效果

实验有效模拟了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及河口洪(冲)积扇形成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该模拟实验由学生亲自参与并操作,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落实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实验反思

为了短时间内达到实验效果,该模拟实验对很多因素进行了限制,比如河道的宽度和深度、沙土的含水量和紧实度等。而在自然界中,河道的宽度和深度千变万化,沙土的含水量和紧实度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影响泥沙的侵蚀和堆积结果。

洪(冲)积扇沉积物呈“离扇顶越远,颗粒物越小”的分布规律。该模拟实验受制于河道流程短,且流水搬运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故选用的是颗粒大小均匀的沙土,因此未能反映这一规律。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泥沙水流
泥沙做的父亲
哪股水流喷得更远
能俘获光的水流
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基于模拟实验研究不均匀沉降对加宽路面结构的影响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弹道修正模拟实验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