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阳桂英
河流的凹凸岸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知识,这个知识对于很多初学者,甚至初教者都感觉像绕口令一样,凹进凸出、绕来绕去,从而导致概念把握不好,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弱等问题,本文以图、题形式,从其概念、特点和应用角度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突破该教学难点的方法与技巧,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概念
河流凹凸岸,岸指陆地部分,凹岸和凸岸是针对河流弯曲处来讲的,河流向陆地凸出的或陆地向河流内凹进去的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陆地向河流凸出的或河流向内凹进去的一岸就是凸岸。
2.判断河流凹凸岸的方法
图1
方法一:从字面上来理解,“岸”指陆地部分,陆地部分凹进去的就是凹岸,凸出来的就是凸岸。
方法二:也可以顺着河流的流向,河流右拐之处右侧凹岸、左侧凸岸;河流左拐之处左侧凹岸、右侧凸岸(如图1所示)。
方法三:从概念的角度来判断,图1中河流大体自北向南流,此河段有两个较大弯曲处A与B,A处河流向西岸陆地凸,或是向外凸,则西岸为凹岸,东岸则为凸岸;B处河流向东岸陆地凸或向外凸,则东岸为凹岸,西岸为凸岸。由此可总结,以河岸作为参照点,不论河流流向如何,河岸线内凹的一岸则为凹岸,对应的岸就是凸岸。
综上所述,河流流向各不相同,凹岸、凸岸的位置无法用东岸、西岸、南岸、北岸来绝对定义。同理,也无法用左岸、右岸来绝对定义。事实上,哪一岸都可能成为凹岸或凸岸。图1就是佐证。其次,要明确凹岸的出现是因为流水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恰如“凹”字形,上面被破坏掉一块,其形态类似于海湾那样凹入陆地之中。同理,凸岸地出现是因为流速小,泥沙容易沉积,恰如“凸”字形,上面多了一块,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平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继续接受堆积,久之形成了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之后,河流改道,原来的河漫滩不再被淹没。第三,到底哪一岸受侵蚀,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如果从地转偏向力角度来看,北半球河流右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南半球则是河流左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如果原来河谷因最初地形起伏及走向的影响,已先期存在凹岸,凸岸的形态,那么不管该河位于哪个半球,河流都将因为保持惯性前行而冲刷凹岸,使河流曲流处弯曲度更大。如我国长江上的荆江河段,被称为九曲回肠,在河的左岸、右岸都有凹岸,这是因为河流弯曲度增大,流速减慢,地转偏向力就几乎不会发挥作用了。
1.特点
河流的凹岸——水深,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河床深、河岸陡,适合建码头(港口)。河流的凸岸——水浅,流速慢,泥沙易沉积,河床与河岸较缓,可能使河中的沙洲与之相连接。
2.应用
(1)建深水河港
凹岸处。这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不易淤积,水深。
(2)聚落
凸岸处。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易沉积,建筑的地基就比较稳定;受到河流的侵蚀少,凸岸天然水面围绕,还有利于军事防御,居住较安全;水浅,易取水,适宜建住所或旅游地。
(3)农业
凸岸处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堆积,易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便于发展农业。
1.图2为某河段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图2
①甲为凹岸侵蚀,乙为凸岸堆积
②甲为凸岸堆积,乙为凹岸侵蚀
③河流大体自北向南流
④河流大体自南向北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分析,甲为凹岸,由于水流较急,故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而乙为凸岸,水流较缓,故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故①正确,②错误。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是相反的,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答案】A
2.图3中,若右图所示剖面图对应左图中的PT线,则可以确定图示河流位于
( )
图3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解析】甲图中PT线处于河流相对弯曲较小的河段,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大,T是河流左岸,P是河流右岸,从图3右图显示的信息是P处(右岸)沉积为主,T处(左岸)侵蚀为主,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该河流位置应位于南半球。
【答案】B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4左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4右照片)。
图4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解析】据图分析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河流右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床较深,流速较快;而河流左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能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