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史入境:高中地理课堂融合党史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2-03-01 11:08尹海匣殷官标
地理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柏坡党史育人

尹海匣 殷官标

(1. 浙江省海宁中学, 浙江 嘉兴 314408; 2. 海宁市第一中学, 浙江 嘉兴 31449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将党史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党史是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修课,加强党史教育,是时代赋予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要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好地理课程的顶层设计。在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导向下,如何在地理课堂主阵地中融入党史教育,成为地理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地理新教材为载体,以党史为融合对象,以引史入境为教学策略,探索高中地理课堂中党史教育融合的可行路径,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课程思政:高中地理课堂融合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1]课程思政并非课程与思政的机械相加,而是依据课程特色挖掘育人元素,达到课程与思政的本质统一。[2]将党史融入地理课堂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素养的同时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价值引领和人格教育。

1.构建多元立体的认知体系,提升学习深度

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以知识的联系为纽带,以核心概念归属的学科为主要视角,将教学认知体系中的不同概念进行联系。[3]地理课堂与党史教育的融合以地理知识结构为纽带,从地理学科视角切入,完善对党史事件认知的拼图,[4]使认知途径由单一走向多元,认知过程由平面走向立体。构建地理视角下多元立体的跨学科教学认知体系,有助于提高理性认知能力和水平,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统一,使地理课程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立意,提升学习深度。

2.增加地理课堂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

中共党史是一门兼具历史学和政治学性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5]而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内容。把党史教育中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教育元素与地理课堂中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不仅可以赋予地理学习浓厚的人文色彩,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和关注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使命感,实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3.探索显隐结合的育人方式,形成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地理课堂与党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实现显隐结合的有机统一。不同于历史学科,党史与地理课堂的整合并非系统全面地讲述百年党史,而是像盐溶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弥补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在育人环节上的不足,打通学校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使全面协同育人落实到细微之处,形成育人合力。

二、引史入境:高中地理课堂融合党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引史入境教学策略指向基于问题解决的地理知识与党史的融合,是指引用党史材料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党史内容地理目标化、党史情境地理问题化和党史问题教学活动化,最终实现党史教育价值内在化。让党史情境贯穿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始终,有助于在素养本位下进行爱党爱国教育,使地理课堂教学兼具“立德”与“树人”功能(见图1)。

图1 地理课堂与党史教育融合路径

以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2019版)选择性必修二“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为例,立足红色革命根据地西柏坡,运用引史入境教学策略,呈现地理课堂与党史教育融合的具体过程。

1.党史内容地理目标化

党史内容地理目标化是指以地理知识结构为导向演绎党史内容,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党史,设置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地理·党史”教学目标体系,实现素养本位下的爱党爱国教育。依据新课标选择性必修2中“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根据图文资料,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西柏坡的区域自然特征,说明抗日战争时期西柏坡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通过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地理有效信息,利用地理区位分析方法,分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总部基地的原因,掌握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党的精明决策部署产生政治认同,知史爱党。(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爱党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新时代党立足西柏坡红色资源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西柏坡精神,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人地协调观、爱党爱国情怀)

2.党史情境地理问题化

将党史情境地理问题化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党史情境中提出具有地理学科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使问题具有探究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立足红色革命根据地,围绕党史情境主题构建“5W”思维模式,并利用该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思维建模和爱党情感孕育,从而将党史情境中蕴含的地理知识难点进行分解,转化为问题链,将党史情境地理问题化。例如,在“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教学时,立足西柏坡红色革命根据地,引导学生利用“5W”思维模式对情境素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见图2)。

图2 “5W”思维模式学法指导示意图

3.党史问题教学活动化

党史问题教学活动化就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角色扮演、同伴合作探究和云端研学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寓知识教学与品质教学于活动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政治认同、党国情怀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教学时,学生根据“5W”思维模式提出问题,通过同伴合作研讨等活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进行“5W”思维建模。

活动1: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西柏坡

材料一:西柏坡介绍视频片段(略)。

材料二:西柏坡地理位置图(略)。

材料三: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的一个小镇。这里因滩地肥美、稻麦两熟,为14年抗战提供了丰富的物资,曾被称作“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教师任务:播放西柏坡视频,带领学生参加一次穿越时空的研学旅行。

学生任务:根据“5W”思维模式,从Where和What的角度提出问题,通过与同伴合作研讨的形式分析西柏坡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西柏坡农业发达的有利区位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视频带领学生走进西柏坡、了解西柏坡,激发学习兴趣,从地理视角品读西柏坡;根据“5W”思维模式,提示学生从Where和What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西柏坡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加深对西柏坡区域的认知;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西柏坡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活动2:历史的选择——从延安到西柏坡

材料一:《历史的选择》视频片段(略)。

材料二:西柏坡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易守难攻。包括西柏坡在内的整个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延安移驻这里并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里还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教师任务:展示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运用“5W”思维模式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讨论结果适当补充扩展,将零散的点串联起来,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任务:利用地理区位分析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军事家,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中共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总部基地的原因。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地理实践力;迁移应用地理区位分析法,掌握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党的英明决策部署产生政治认同,培养爱党情感。

活动3:西柏坡精神的延续——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路

材料:位于滹沱河畔的西柏坡,因其下游水患灾害频繁,致使大片耕地被淹没,许多村子变成了贫困村,党和国家决定在此修建岗南水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组织扶贫干部领导群众脱贫致富。近年来,脱贫干部带领群众立足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也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让绿水青山成为了金山银山。2021年,西柏坡片区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先进片区”。

教师任务: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柏坡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意义。

学生任务:与同伴合作,分析西柏坡发展红色旅游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新时代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说明因地制宜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人地协调观;发扬西柏坡精神,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4:利用“5W”思维模式进行知识建构、思维建模

教师任务:对学生的总结适时纠正、完善,进行活动小结。

学生任务:与同伴合作,利用“5W”思维模式进行知识建构、思维建模,最后通过组间评价完善思维模式(见图3)。

图3 “西柏坡”的“5W”思维模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5W”思维模式进行知识建构、思维建模,以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党史教育价值内在化

党史教育价值内在化是指运用有关党史的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渲染党史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高境界的思考和联想,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最美追梦人。例如,在“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小视频解读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西柏坡精神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弘扬西柏坡精神,确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做党的好儿女,爱党爱国,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总结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在开展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课程思政的时代高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融入党史教育。

猜你喜欢
西柏坡党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一次学党史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