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地理练习部分》的灵活使用

2022-03-01 07:32张春贞
地理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题题目内容

张春贞

(上海市长征中学, 上海 200333)

2021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的文件。其中,在2021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全面落实“双减”以及“五项管理”工作部署,2021年8月,上海市教育部门下发“双减”细则,再次明确作业规定,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作业管理的通知,限制作业时间。在此背景下,上海中考的非计分科目原则上不留家庭作业。

上述情况给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不能布置课后作业,配套的地理教材《地理练习部分》的使用,成为地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地理练习部分》往往是在课堂上完成,但是很多情况下会占用一点学生的课后时间。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这一现象被明令禁止。而《地理练习部分》属于配套教材,里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课堂知识。

《地理练习部分》主要的题型为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讨论题、辩论题和问答题。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由浅入深的层次。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停留在知道或领会的层次则为浅层学习,涉及的是提取简单知识、机械记忆符号表征或了解浅层逻辑背景等低阶思维活动。认知水平较高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则涉及的是理性思辨、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相对复杂的高阶思维活动,属于深层学习。[1]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地理练习部分》中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属于浅层学习的内容;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属于深层学习的内容(见图1)。浅层学习的内容,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预习学案内容,而深层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学生课堂讨论的内容。此外,《地理练习部分》中一些知识内容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图1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及对应的题型层次

一、浅层学习内容设计为课堂预习学案

《地理练习部分》每一节的第一题都是填图题,填写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山脉、城市、河流、周围的海或者洋的名称等。因这一部分内容难度不大,所以在正式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填图。在填图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对这节课的一些地理事物有了初步的认知。填图题可以发挥课堂预习学案的作用,有效缩短授课时间,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六年级“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这一节课时,学生在教师授课前,通过完成练习册第一题的填图题,可以认知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主要的河流、盆地、山脉等地理事物。在教师讲课时,学生便较容易跟上教师授课的进度。

二、深层学习的内容,以小组讨论形式落实到课堂教学

美国的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是明显不同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听与看”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20%;“示范、展示”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70%;而“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又进一步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学习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学习方式,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地理练习部分》在很多章节都有讨论、分析、辩论的题目。这些题目是针对地理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的。学生往往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思考、作答。这样的题目可以巩固重点知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受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结果的启发,笔者决定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课本知识、也要备《地理练习部分》,把讨论、辩论、问答等的题目设计成小组讨论的题目,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样既有效使用了《地理练习部分》,又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年级“东方文明古国——印度”练习部分的第二题:“印度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很多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请你将印度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条件列在下面(至少写三条)。”笔者上课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思考农业生产需要哪些条件(耕地、人、水源等);教师介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地形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国家政策、技术、劳动力等);请学生分小组,以地理课本和地图册为资源,找出印度有哪些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六年级“金字塔之国——埃及”练习部分的第三题“尼罗河对埃及有何重要意义(从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分布、城市分布、旅游资源等方面分析)”;七年级“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部分的第四题“到青藏高原进行登山的人员,都穿着保暖服,眼戴墨镜,背着氧气袋,这些装备与青藏高原的哪些环境有关”。这些题目都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完成。

三、综合性强的章节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2]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学科一个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为此,教师可以将《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练习,作为课堂检测的内容。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质量监控,并且面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题目的完成的时间也不相同。利用一节课进行面批,教师在检测学生的同时也进行了“补缺补差”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年级“南美‘巨人’——巴西”的题目既能够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也能够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水平。如第一题的第3问:在地图上标注伊泰普水电站的位置。教科书介绍了该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的国境线上,位于巴拉那河上。学生只有清楚伊泰普水电站是在两条线的交汇点才可以准确作答。本节练习一共有26个答题项。笔者采取的是错一个扣四分的形式,最后呈现给学生A~ E的等第成绩。

七年级“众多的河湖”的练习在考查学生对当堂课的河流湖泊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复习与巩固了前一段时间学习的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等知识。设置第一题每格3分,28格共84分;第二题每题4分,四道题共16分;总计100分,并以A~ E等第的形式呈现。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地理练习部分》可以按照以上策略灵活使用。

猜你喜欢
图题题目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更正
学术出版物插图的编排要求(2):版式要求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主要内容
更 正
追根求源
图注的位置应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