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精神”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实践探索*

2022-03-01 07:32曹建军李栋梁刘咏梅李金莲
地理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精神

曹建军 朱 莹 肖 晖 李栋梁 陈 建 刘咏梅 李金莲

(1. 南京晓庄学院 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1; 2.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依托专业课、通识课进行“浸润”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程在教育实践中“孤岛化”的局面,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学校和专业课程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教书育人的协同效应,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命题。[2][3]“行知精神”是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即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的“求真精神”和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和奉献精神是由内而外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是由外向内的知识积累和素质养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精神是教育要素和过程内外融通的纽带和桥梁。“行知精神”所蕴涵的理想追求和践行路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折射出强烈的时代意义。然而,“行知精神”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课程思政的资源开发亟需重视;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亟需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亟需反馈;基于“行知精神”的闭环式课程思政体系亟需完善。

南京晓庄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下简称为“专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秉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风和“教学做合一”的校训,依托“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央财政项目、“地理与资源环境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实践中心建设项目、“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全国高校GIS优秀实验室、“GIS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多项国家级和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了新的模式。

二、理念与举措

1.发展三师协同教育,优化教学团队建设

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名师与名企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行业引领与社会需求结合”的理念,创新课程教师、项目导师、企业工程师相结合的协同教育方法,优化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柔性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引进企业工程师9人,注册测绘师2人,与行业主流企业共建专业课程。

2.基于OBE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体系

以OBE理念引领专业持续改进,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形成教师引导、企业协同、学生参与的多目标、多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GIS现代课程体系。《“百年行知园”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验》《典型流域水文与水质变化过程仿真实验软件》获批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获批江苏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地图学》《遥感概论》等课程分别在超星、慕课等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四自主、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见图1),以学科竞赛为引导、以项目实践为途径,深入进行校企融合及第二课堂建设,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

图1 GIS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获批建立“地理与资源环境”省级实践教育中心,近3年有20多个项目在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赛事获奖。

4.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建立基于“项目主导、讨论成长”的教学培养体系,以提升课堂“挑战度”为教学抓手,加强过程性考核,形成“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考核评估-结果反馈”的闭环教学模式(见图2),有效提升了课程学习参与度、教学内容挑战度、课程目标达成度。同时,完善教学成果配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成果产出。

图2 GIS闭环教学模式

专业教学成果突出,1项成果获全国高等学校GIS教学成果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020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比例超过30%,近3年学生一次就业率接近100%。

三、成效与应用

1.课程思政成果丰硕,学生产出良性递进

专业一直秉承“行知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知地明理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自2015年我校实施大类分流后,每年选择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均超过计划招生数,该专业已成为学院乃至学校的热门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各类专业课程中,浸润了“大爱”“奉献”“求真”“实践”的“行知精神”,教学效果显著。班风学风积极向上,毕业率100%,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参与面广,研究生录取率逐年上升,2019年达20%。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苏省测绘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荣获多类奖项。专业社团开展了多项专业渗透思政的活动,如国家版图意识宣传、电脑硬件知识普及、GIS考研分享会等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了“知行统一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延安精神中知行合一思想在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应用的研究”以及“南京晓庄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共筑时代芳华”等思政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小桔灯志愿服务队”为活动平台,开展了环保公益行、环保宣讲走社区、环保课堂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共同承办了核辐射安全、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等环保宣传活动。已有多项省、校级大创项目结题并获奖。何亮同学参加了2016“创青春”速度中国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其成果以创新创业成果展出,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1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政府、学校、企业的三方联动下,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王步林同学在2016年注册了南京千百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地理信息服务。

2.课程思政溢出显著,专业建设健康有效

“行知精神”课程思政实践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产生了鲜明的溢出效应。奉行“大爱”“奉献”“求真”和“实践”精神,专业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卓有成效,专业建设也得以良性循环。专业在2012年成为校级地理学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获批教育部中央财政项目“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2016年获批“地理与资源环境”省级实践教育中心,2018年获批校级GIS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教育部GIS应用水平考试中心将华东地区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中心设置在本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本专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利用“知行精神”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卫星导航定位原理》进行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移动GIS开发》进行了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碎片化学习方案设计、《测量学基础》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等,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试验,探索出了具有“行知精神”特色的GIS教学特色模式。

四、结语

“行知精神”在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实践得到了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广泛认可。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等环节充分践行“行知精神”,及时总结凝炼,先后发表了50多篇相关教学研究论文。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2019年专业由原来的校重点专业建设点提升为校品牌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举措在院内、校内多个场合进行了经验交流,对旅游管理、环境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专业牵手上述专业,联合开展生态学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市级重点学科、地理学校级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实践教育中心、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等项目的合作交流研究,成效显著。

实践证明,专业课程思政中践行“行知精神”,能更好地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激发企业、行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深学校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为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专业见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项目合作,先后与武汉中地数码、南京国图、速度中国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实践模式示范效应持续辐射,参加校园招聘的企业越来越多,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质量越来越好。以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龙毅教授为首的成果鉴定组认为:“该成果对我国地方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具有示范作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拿出精神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