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蕾 文彦君* 王思涵 王天英
(1. 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13; 2. 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16)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学科,包括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1]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使得研学旅行能很好与之相契合。学生参加地理研学旅行使其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感受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不同特色,[2]培养核心素养,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建构地理知识。[3]
研学旅行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推广下,已成为国家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大力发展国内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4]陕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且研学旅行市场基础庞大,当前中小学在校生已达700万余人。2017年省教育厅发布《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研学时间;[5]2021年,省教育厅公布第四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共有61个基地参与评选。杨陵区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城,充分发挥农业优势,积极实践国家研学相关政策,出台《关于印发杨陵农科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创办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等7个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了以农科研学为主的研学路线,不断提升杨陵区研学旅行的知名度。
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中学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均衡发展。地理学科与研学旅行的结合满足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城市中学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实践研学旅行;农村中学生离农愿望强烈,且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学校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未参加过地理研学旅行。[6]
近年来,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领域从研学旅行内涵、价值功能等,扩展到研学旅行的基地、教育价值、需求等多元化主题。[7]就研学旅行需求研究而言,多数学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入手,关注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目标及要求,希望通过研学旅行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往等能力,[8]但研学旅行需求的城乡差异问题并未受到太多关注。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杨陵区城市和乡村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需求进行分析,以期为城乡中学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在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城乡差异,为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地理研学方案,推动城乡中学地理实践教育活动的均衡发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杨陵第四初级中学和杨凌高新初级中学7~ 9年级的学生(见表1)。杨陵第四初级中学为农村中学,杨凌高新初级中学为城市中学。问卷发放总数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回收有效率为95.7%。
表1 调查对象构成情况
问卷分为单选题、多选题两种题型,共24题。问卷参考学者李林的《昆明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需求的调查》,[9]同时结合杨陵区城乡中学生的情况以及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地理研学旅行的经历、地理研学旅行的认知与意愿、地理研学旅行需求四个方面(见表2)。
表2 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需求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对收集到的28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按照问卷结构,分别对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认知、经历、意愿以及需求4个部分进行赋分,单选题部分按照答案的顺序由“1”分开始依次递加赋分,多选题部分各选项按照选择或未选择,分别赋“1”分和“0”分。运用Excel分析数据并绘制图表,用于分析城乡中学生各题目选项所占比例,进而进行相关差异比较;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之间均值的差异,在本文中用于检验城乡学校属性是否对地理研学旅行需求的各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1)从地理研学旅行认知途径来看,城乡中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均为学校宣传(城市中学生占比50%,农村中学生占比46%),其次是家庭组织、亲友介绍、广告等途径,说明学校宣传对中学生研学旅行认知具有主导作用。
(2)城市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兴趣程度高于农村中学生(城市中学生占比75%,农村中学生占比73%)。
(3)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重要性和作用的认知均处在较高水平。对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地理研学认知进行差异检验(见表3),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01),认同地理研学旅行重要性的城市中学生比例为87%,农村中学生为85%;认同研学旅行对地理课程学习有帮助的城市中学生比例(92%)略低于农村中学生(94%)。
表3 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认知的差异检验
(4)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对杨陵区地理环境认知差异性显著(p=0.037),了解杨陵区地理环境的城市中学生比例为85%,农村中学生为86%。
研究发现,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认知途径较为单一,当前西北地区研学旅行的推广度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对研学的认知来自于学校。其次,农村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和作用认知程度较低,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形式基本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结果表明,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参与地理研学经历的差距较大。
(1)城市中学生一年内组织家庭旅行的次数高于农村中学生,家庭一年旅行超过3次的城市中学生占63%,农村中学仅22%。
(2)城市中学生参加地理研学次数高于农村中学生,有过地理研学旅行经历的城市中学生比例为41%,农村中学生为22%,当前地理研学旅行在杨陵区的组织参与度较低。
(3)对参与过地理研学旅行的学生进行研学缴费情况调查,参与过且没有缴费情况的城市中学生比例(5%)略高于农村中学生(3%),说明目前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收费情况,且部分收费较高。
研究发现,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经历少,且城乡差距较大,杨陵区开展地理研学旅行的频次远远没有达到教育部为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求。其次,研学收费情况也较为严重,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落后,教育经费有限,少有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研学旅行,学生参与机会少。
调查结果表明,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参加地理研学旅行的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进行差异检验(见表4)。
表4 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参加地理研学旅行意愿的差异检验
(1)城市中学生愿意参加地理研学旅行的人数低于农村中学,愿意参加地理研学旅行的城市中学生比例为91%,农村中学生为96%。
(2)对不愿意参加地理研学旅行的原因进行调查,参与作答的学生中城市中学生考虑时间因素(11%)、距离因素(10%)较多,而农村中学生更关注费用因素(14%)、时间因素(10%)等;
(3)城市和农村中学生接受在地理研学过程中安排作业的差异性显著(p=0.003),接受研学作业的城市中学生比例为70%,农村中学生为81%。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地理研学有较高的热情,且大部分同学愿意接受地理研学中的学习任务。
研究发现,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参与意愿高,但部分学生不认可研学过程中加入作业,且城乡中学生在考虑影响研学旅行因素中存在一定差异。当前,大部分研学在组织过程中存在“旅行”为主,“研学”为辅的本末倒置现象,师生对研学课程定位模糊,忽视对实践和探究性活动的引导。在开展地理研学活动中应加入不同形式、风格的学习任务,同时关注学生的诉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选择。[10]
调查结果表明,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1)城市中学生倾向于在上学期间专门安排一段合适的时间开展研学旅行,占比49%。农村中学生希望将研学旅行安排在周末、寒暑假的需求较高,占比60%。
(2)48%的城市中学生选择了5天以上的研学旅行时长,32%的农村中学生选择3~ 4天、28%的农村中学生选择1~ 2天的研学旅行时长,说明城市中学生相较于农村中学生更倾向于长距离研学旅行。
(3)48%的城市中学生选择一年内3次以上研学旅行频次,48%的农村中学生选择2次以上的研学旅行频次。无论是参加过或是有参加需求的研学旅行次数,城市中学生比例均高于农村中学生。
(4)研学知识偏好上,城市中学生对逻辑推理类(19%)、分布规律类(19%)喜爱度较高,农村中学生对分布规律类(24%)、区域分析类(21%)占比较高。
(5)自然生态类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分别有31%的城市中学生、35%的农村中学生选择,人文景观类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分别有27%的城市中学生和22%的农村中学生选择。
(6)对地理研学旅行知识与能力需求调查,选择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城市中学生占21%、农村中学生占22%;选择亲自参与地理科学研究体验的城乡中学生各占20%,与其他需求相比较靠前。
(7)对研学途中的供给与保障需求调查,选择有效的组织工作的农村中学生比例(76%)高于城市中学生(71%),城市中学生对舒适的交通食宿、优美的景色需求高于农村中学生。
研学旅行是教育改革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之举,研学旅行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为城市教育减压提供机遇,也使得农村教育焕发生机。[11]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研学时间安排、研学时长、研学知识偏好等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认知程度较好,认知途径主要来自学校宣传,对地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和作用认知均处在较高水平。
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的经历较少,没有参与过地理研学旅行的学生占比很高,这一结果在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没有明显差异。
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参与地理研学旅行的意愿较强。学生不希望参加研学旅行的原因中,费用因素占比最高,且城市中学生更关注距离因素的影响。
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城市中学生倾向5天以上的地理研学旅行,农村中学生偏向周末或寒暑假安排4天以下的研学旅行;城市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频次的需求高于农村中学生;城市中学生偏爱地理计算、逻辑推理类知识,农村中学生倾向分布规律、区域分析类;城乡中学生对自然景观类研学目的地,交往合作与地理科学体验能力均表现出较高需求;城乡中学生均关注安全保障,城市中学生注重优美景色,农村中学生关注有效组织工作。
加强研学旅行的宣传。城乡中学生对地理研学旅行的了解主要来自学校宣传,且研学经历较少。学校、社会、家庭应加强对地理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地理研学旅行的内涵、作用及参与研学旅行的意义。
对农村中学研学旅行的开展投入更多关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农村教育的发展,应推进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其中就包括研学旅行开展。通过发放研学旅行补助金、提供免费或低消费研学旅行等方式,帮助困难家庭减轻研学旅行经费负担,让每位学生都有条件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12]
关注城乡中学生研学旅行需求差异。城乡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学校能够提高中学生每年参加地理研学旅行的频次,满足课程与学生的需求。在研学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学情的研学课程,推进城市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实施不断创新,提升农村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参与度及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