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中职微课设计模式及应用*

2022-03-01 06:27李明勇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实验班学习动机

张 琴,李明勇

(1.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市教育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 401331)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现已进入微时代。MOOC、SPOC等微课程大量的涌现,为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支持。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觉性,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信心等[1],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好学、善学、持续的学习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另外,微课作为微课程的重要载体,围绕某一学科知识点、重难点、实验操作等开展的教学过程或相关资源的整合,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内容短小的特点。与微课相比,传统课堂一节课时长四十几分钟,而中职学生的注意力难集中,大部分学生不能一直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微课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教学时间长、内容多、中职学生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等缺陷,这对激发与维持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ARCS动机模型

ARCS动机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勒提出的基于动机和教学设计的宏观理论[2],相较其它学习动机内涵,ARCS动机模型强调实践层面的动机生成,主要包含4个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要素,即注意(Attention)、关 联(Relevance)、信 心(Confidence)以 及 满 足(Satisfaction)[3]。注意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并产生关注;关联让学习者感受学习内容或任务与自身具有相关性;信心是指学习者有完成任务的信念;满足是指学习者完成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四要素没有主次、先后之分,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如图1)。

图1 ARCS动机模型

国内,高利明最早研究ARCS动机模型,他将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动机模型归纳为“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使他们感到关切、帮助他们增强信心、使他们获得满足”四条途径。每一途径对应多种激励方法,如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通过利用矛盾和冲突阐述问题或变化教学方法、提问方式、语调节奏等方面激发[4]。随后此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不同学科、学段,这为在中职中开展微课教学提供思路。

二、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

张春兰将微课设计分为选题、吸取经验、教学设计、表现形式、视频录制、教学反馈6个环节[5]。莫健樱将微课设计分为学习需求、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等5个环节[6]。针对中职学生注意力低、学习动机弱等问题,本研究根据ARCS动机模型相关概念,结合以上学者的微课设计模式,从前期分析、微课教学过程、评价三方面构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如图2)。整个微课设计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趣味性、实用性为原则,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行,最终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图2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

(一)前期分析

传统课堂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基于ARCS的微课设计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教师是微课的开发者,但微课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以“学生的眼睛看画面,学生的耳朵听声音”,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分析,制作出风格各异、学生喜欢的微课。

(二)微课教学过程

1.学习内容呈现多元化,吸引注意

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是ARCS动机模型的第一步,它回答了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的疑惑。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学习者才会对其产生注意。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类,教师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注意,如在设计微课时可设置巧妙、有趣的情境导入、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习者的无意注意或展示颜色靓丽的字体,突然出现的音调等故意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教师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

2.强化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间的联系,提升关联

当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注意后,紧接着会出现学了这一内容后有什么用的困惑。ARCS动机模型的关联可解答这一问题。当学习目标与学习者自身呈正相关时,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将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的生活、需求、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关联起来,使学习者明白所学内容与生活、未来职业息息相关。

3.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信心

学习者了解“为何要学”和“学了能做什么”后,还需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否则,学习者即使对学习内容产生注意和关联,缺乏信心最终也会导致学生放弃学习,无法维持学习动机。因此,在微课设计时知识点的讲解应由易至难过渡,讲解每一知识点时利用微课具有交互性设置有梯度的练习题,能够使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促使学习者获得成功体验。

4.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习体验,获得满足

满足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学生对学习产生满足的前提是学习效果和学习期望一致,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并学会举一反三,满足学生需求。新课讲授完成后,提供学生努力就能完成的练习题,学生完成后给予积极反馈,使学生体验完成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从中获得满足感。

(三)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微课教学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微课的看法分析,以便及时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进行优化。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的应用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根据此模式设计微课案例。研究内容为《办公应用基础》中的部分内容。研究对象为中职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班2班共61人,对照班3班共63人,在实验班中实施构建的案例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态度两方面,其中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对比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对比来验证中职学生的动机水平,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检验学生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的认可度。通过成绩、问卷、访谈这三方面验证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的有效性。

(一)前期分析

1.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某市高二年级二班的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中职学生自觉性不高,对“好奇”的保持时间不长,学习是被动学习或者直接放弃的状态。

2.教学目标分析

微课时间短,因此设定的教学目标范围不能过大,需要依据最新的考试大纲[7]。中职《办公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课改教材,主要有四个单元,以第二单元任务三中的《混合引用》为例,这节知识比较抽象,让中职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应用到其它场景中去,仅靠教师的讲授是非常困难的。

(二)微课教学过程

1.吸引注意

微课视频以水利部门查看每家每户用水使用情况的登记路线为故事情节展开,水利部长要求老王将自己查看过的水费路线表汇总发给他,随后抛出如何快速的帮助老王解决路线登记汇总表这一问题作为本节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学生保持注意。

在微课制作过程可使用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适当更改界面布局维持学生的注意。依据故事情节,本节微课构建室内与室外场景,室内场景主要为知识讲解部分,室外场景则为导入部分,场景不同角色不同则传递的信息也不相同。在讲解过程中搭配幽默有趣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2.提升关联

在《混合引用》中,主要讲解混合引用的两种情况即行相对引用,列绝对引用或行绝对引用,列相对引用。本节统计老王查看用水使用情况路线汇总为主线讲解混合引用,老王主要负责翻斗社区的路线,翻斗社区共有6幢,每幢有6个单元,将查看过的路线以一幢一单元,一幢二单元的形式汇总在一个表格中,其要求为只需要在单元格中输入一个公式完成整个汇总表,此时就需要使用到混合引用。观察发现幢数向下复制依次递增(行发生变化),向右复制保持不变(列保持不变),讲授混合引用的第一种情况行相对引用,列绝对引用。将单元数向下复制时单元数不变(行不变),向右复制时依次递增(列发生变化),讲授混合引用的第二种情况行绝对引用,列为相对引用,最后使用连接符号“&”将幢数与单元数连接起来,就可完成汇总表。

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会举一反三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设置了学生熟悉的九九乘法表,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

3.增强信心

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普遍较低,在课程开始前,直接展示本节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知识的呈现或练习题应该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借助图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图表清晰地将混合引用的两种情况即行相对引用,列绝对引用与行绝对引用,列相对引用直观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理解本节重点。一节微课时长保持在10分钟内,以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在重难点知识处可设置有梯度的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全部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4.获得满足

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已经对混合引用有了认识。在课程结尾处,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布置课后练习题即学生尝试绘制九九乘法表。通过学生观察乘法表间的规律后,借助混合引用图表会比较容易制作完成,从而体验九九乘法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沉浸其中建立心理层面的认可,获得满足。既能提升学习效果,又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良性循环。

四、效果分析

(一)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编制《办公应用基础》学习态度问卷并检验问卷信效度,使用SPSS中的克隆巴赫系数检验问卷信度,其值为0.852,大于0.7,则问卷信度较高。同时使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问卷效度,得到KMO值为0.905且显著性结果为0.000,小于0.05,则说明问卷的效度较高。问卷的信效度结果较好,可以继续实验。实验结束后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班2班、对照班3班前后测问卷对比,得到如表1、表2所示数据分析结果。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描述性分析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前测:四维度对应的F值分别为2.31、0.36、0.06、0.04,相伴概率分别为0.13、0.55、0.81、0.84,P值均大于0.05。因此,接受方差相等的假设,对应的显著性分别为0.55、0.18、0.82、0.29,P均大于0.05,则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后测:四维度对应的F值分别为1.98、11.76、8.12、2.73,相伴概率分别为0.16、0.00、0.01、0.10。对应的P值概率分别为0.00、0.04、0.01、0.01,P均小于0.05。则认为A、R、C、S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期存在差异性,且实验班的学习动机水平高于对照班,说明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案例教学对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有效。

(二)学习成绩分析

学习成绩也是检验学习动机水平是否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收集两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对比分析的数据。同样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成绩是否存在差异性。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成绩对比描述性分析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对《办公应用基础》的前后成绩分析发现,相伴概率为0.26,对应的概率为0.00,P<0.05。则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成绩是具有差异的,且实验班2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3班的成绩。验证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设计的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访谈分析

进行实验教学后,在实验班中随机选取6名学生访谈,通过此次访谈掌握学生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的态度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

对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学生更加喜欢按ARCS动机模型设计的微课案例教学,并且认为使用这种学习方式自己的学习习惯比以前好,对《办公应用基础》这门课也有学习热情,同时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通过对比实验,实验班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微课的态度都有所改善。可见,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对中职学生大有裨益,可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提供参考。

五、结语

本研究以ARCS动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中职微课设计模式。以《办公应用基础》微课为例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从学习动机、成绩、对微课的态度三方面验证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提升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性。但是,ARCS动机模型不应只是单一的教学理论,随着技术与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进而促进教学的高效性与智慧性[8],为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实验班学习动机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