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学校治理现代化案例研究

2022-03-01 18:38:11王亚丽刘公社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学校

王亚丽 刘公社

(河南省电化教育馆 河南周口 466001)

一、背景与思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扁平化社会需要新的治理理念》提出,“鼓励学校行政人员专职做管理”。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行政化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而言的,当管理中的层次减少,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管理形式。学校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改革管理机制,减少管理层级机构,权利中心下移,以业务项目为单位,工作决策交由项目小组实施完成,尽量减少决策在层级汇报中的延迟和空间上的不适应性,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过程的民主化,从而形成学校治理的扁平化。

扶沟县实验小学管理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亟待解决。①学校内部管理横向幅面过大,顶层信息处理压力大。由于减少了纵向层级,必然造成了顶层横向幅度过大的问题,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都要直接给校长进行反馈,会造成校长对信息的应接不暇,尤其牵涉到各种横向信息的汇总,更是一个烦琐的工作,必然造成顶层的精力不足。②过程性信息仍然不能及时地反馈给顶层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横向幅面的扩大,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化,过程性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何把横向的过程性信息及时、准确地呈现给顶层决策者,已经是一个问题。③给教师的反馈缺乏场景。扁平化治理,提升了管理的实效,也让管理更加贴近教师工作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学校各方面关于教育的工作要求反应更快了。但是,和教师相关的信息如何汇总和反馈,成了一个问题,而传统的会议式反馈,已经不足以支撑扁平化治理精细化的要求。④难以实现学校幸福管理的需求。学校实行的是幸福管理,具体理念是用教师的幸福保障学生的幸福,没有教师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无源之水。所以,扁平化管理的初衷就是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为教师提供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学校全面且精细化的管理是为了发现教师的优点和长处,给教师辅以过程性的帮助,最终的评价结果是为了认可人,帮助人,成就人。所有的反馈都要个性转达,督促而保护教师的隐私,评价而保护教师的尊严。然而,现有的治理体系还不能实现学校幸福管理理念的需求。

通过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治理现代化策略的研究,能很好地找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总结实践经验,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学校体制僵化的现状。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二、主要举措

1.教育信息化建设原则

(1)尽量尊重教师的传统习惯的原则

所有创新技术的运用,都要研究教师现有的工作习惯。实现以人为中心,从而让教师更为顺畅地接受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2)需求原则

以学校管理有效、高效为目标,满足项目管理中各个负责的需求,方便数据的上传、查看、统计和转达。

(3)标准化原则

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部署,学校的各项工作流程、标准更加规范,合法、合规,实现学校的标准化办学。

(4)人性化原则

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基于提醒指导教师、帮助教师、鼓励教师、尊重教师的原则,所有的信息的实时录入,所有的结果都实时转达,所有的反馈都个性推送。

2.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抓住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契机,完善内部治理的体系,决定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扁平化治理之路。

(1)选用企业微信平台,基于企业微信的第三方平台乐享,部署了学校的云文化系统。学校的文件、通知、文化宣传、校务公开等通过云文化沉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校内部的文化平台。云文化平台的使用,使学校的文化建设更公开、更公正。

(2)基于企业微信的第三方应用“简道云”,部署了学校的云管理系统。这套管理软件秉承使用者即开发者、开发者即使用者的伴随性开发理念,具有数据的分析、统计和报表功能,权限设置灵活、严格,评价分析个性推送,而且可定制性强。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学校的业务、德育、师生档案等进行全面部署,督促而保护隐私,评价而保护尊严。

赋于“信息”新环境,创建“承载”新平台。学校内部管理所有项目的反馈信息统一称为数据。这些数据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统一平台承载,智能处理,适应移动、台式机等各种终端。所有项目管理的数据都收集于平台,按照需求进行各种数据处理,方便中层管理者、教师、校长等进行使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幅度过宽、信息集中困难、汇总困难的问题,也使管理的幅度更加自由。现在学校云管理平台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随时根据项目的设置可以增加新入口,创建新表单,并且解决了学校各个项目之间的协作不容易的问题。现在,学校云管理平台协作表单达到244个,数据量达到720060条。

(3)创建“云德育”,走进学生治校新时代。德育工作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是每所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治校更加高效,成为教育实践研究的一部分。这个服务于学生治校的信息化平台,学校把它称作为“云德育”,实施完善的德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实现了管理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主人。

云德育实现了“信息实时录入,结果即时反馈,数据平台承载,评价自动汇总”的功能,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可以让班主任及时地帮助教育学生,给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量化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把每天检查的卫生、行为规范、两操通过简易操作的云平台上传云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心。

(4)基于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合作方“腾讯智慧校园”部署了学校的家校沟通和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平台。通过平台的知识沉淀功能,形成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库。

学校通过建立电子素质评价手册,把学生各个学科的必备素养具体化、可评价化、过程化。根据不同年级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评价方面涵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各学科学习日常评价、综合学习日常评价、学期学习规划、学期学习总结等多维度、针对性评价。语文学科评价涵盖: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写字姿势、语言表达、字词默写、朗读背诵、课本保护、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字体、书面、读书习惯等是一个维度。素质评价手册注重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手册一生一档,关注学生成长的连贯性、阶段性、发展性。

学校充分发挥在线电子题库优势,试卷自动生成。实现客观题有系统自动批改,教师在线进行主观评阅。家长可在线查看学生试卷批阅情况。系统进行自动分析汇总,生成学校报告、年级报告、班级报告、学科分析。对每一试题、学科进行精细化分析,帮助教师进行数字化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可以在手机微信端随时查看,每个家长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情况、班级的整体情况,学情趋势,但是不能看到其他学生的信息,从而安全地保护个人隐私。

(5)运用“希沃白板”平台,部署了学校的协同备课、上课系统。通过希沃大数据平台,形成了校本资源库,教师的备课情况可视、可量化,帮助教师进行了工作流程沉淀,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职业幸福感,助力了教师专业成长。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教学均衡,探索出了“一课四备”的高效备课模式。各学科每周开展一次历时两节课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采用四“固定”,即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中心发言人、固定流程。每个学科都安排专人管理,每次集体备课的出勤都及时录入学校平台,推送给教师本人,备课组长对备课质量进行把关,每周五,全体教师把当周的课件教案导学案发送平台,由专人负责统计汇总,平台自动汇总数据,结果计入个人量化。同时,细化梳理出《扶沟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流程12条》,让备课更简单细化。

通过大数据平台,形成了校本资源库,教师的备课情况可视、可量化。学校从选资源-学资源-改资源-用资源-创新资源发展理念,帮助教师进行了工作流程沉淀,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职业幸福感,助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6)学校自购平台建设了学校的云资源平台。云资源平台的建设,让学校的电子档案建设有了本地化存储方案。通过云资源平台的建设,拥有了单独账户,学校资料随地、随时可查,资料共享一键分享。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治理现代化过程

1.内部治理在技术的支撑下更加完善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创建更及时、更高效、更公开、更公正的管理文化。内部治理的目的也是民主决策、提升效率。二者具有相近的管理特点,而教育信息化环境又能够很好地实现扁平化治理中的信息处理,信息推送,结果发布的途径不通畅问题。二者互相融合,整体推进,从而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

2.内部治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再质变

(1)赋于“信息”新环境,创建承载新平台。内部治理所有项目的反馈信息统一称为数据。这些数据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统一平台承载,智能处理,适应移动、台式机等各种终端,有效解决了传统内部治理幅度过宽、信息集中困难、汇总困难的问题,也使内部治理的幅度更加自由。

(2)赋于“信息”新概念,创建人文新环境。学校云管理平台创建了更及时、更高效、更公开、更公正的文化氛围。学校的各项事宜,都是通过平台推送,各项管理尽量通过平台反馈。这样,教师接受到的都是真实、客观、即时的数据,在对教师进行准确评价的同时,又弱化了情感的伤害。

(3)赋予“信息”新思想,形成持续发展新动力学校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精准的人事选拔体系和科学的人事更迭体系。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根据每年的信息化量化评价结果,让各方面优秀的教师能够得到认可,并且以制度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

(4)赋予“信息”新价值,形成教师治校新权威。传统的学校管理,运用两大权威体系,就是业务权威和行政权威。学校内部管理通过“我的地盘我做主,谁的事情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提升了业务权威,丰富和弥补了传统的业务权威和行政权威的管理体系。

(5)赋予“信息”新角度,助力学生治校新时代。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德育各项负责人需求,借助简道云的开发功能,设计出了学生德育管理模块——云德育。量化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负责人把每天检查的卫生、行为规范、两操通过简易操作的云平台上传云端,自动汇总的信息结果即时发送给班主任,让学生更自主、更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做学校的主人。

四、成就与特色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内部治理现代化实践研究,教师们的教育信息化素养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平台也越来越完善。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实时录入,个性转达,用数据说话,用平台评价的校园文化,整个的管理更及时、更高效、更公开、更公正,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数据的作用,使单位风清气正,积极向上。

通过学校的访谈、数据分析,教师们更为接受这样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学校先后接待省市县近千所学校观摩。教育时报、周口日报等也先后以“幸福”为题报道了学校的信息化助力现代化管理的做法。

教育信息化管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了学校现形成了一校四区的格局,即实验小学校本部、实验小学郑关校区、实验小学金海路校区、金塔路校区。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从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入手,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绿色校园、省师德先进学校、省信息化示范校、河南省数字标杆校、河南省人工智能、河南省创客示范、河南省标准化示范校、省抗震减灾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学校“云管理”平台、“云德育”平台,分别在2020年、2021荣获省教育信息化成果一等奖。

教育信息化下的内部治理,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功能,所有信息个性转达,督促而保护隐私,评价而保护尊严;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全员参与,我的地盘我做主,形成的科学的人员选拔体制和人事更迭体制;以师生的幸福感为目标,从而让信息技术为学校现代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评价学校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奇妙学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