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牟晗璐
1.案例描述
浩浩和贝贝在户外活动,浩浩说:“如果操场上有个小房子就好了,可以休息一会。”贝贝立刻应和:“好!现在就搭!”说着,浩浩和贝贝就开始寻找材料。浩浩和贝贝准备搭房子的想法也吸引来了许多其他幼儿。他们第一次找来了木棍搭房子,但发现木棍太小了,其他幼儿提出:“可以用轮胎摞起来做房子!”浩浩说:“房子太小了,只能装下我自己。”于是幼儿决定“扩建”房子,并用大桶做房子的围墙。
2.诊断分析
(1)幼儿具有游戏的愿望,他们能根据情境及已有经验主动开启游戏。
(2)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获得数学方面的经验——材料的大小与空间的比例关系。例如,幼儿寻找木棍和轮胎做搭建材料,浩浩发现这二者搭的大小都不合适。幼儿在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材料与房子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个过程体现了幼儿“发现—探索—运用”的学习过程,也反映出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与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1.案例描述
房子搭好了,幼儿继续开始讨论“用什么搭房顶”。“大垃圾袋!”“应该量一量!”“一个肯定不够!”于是幼儿找来皮卷尺对房子进行测量并开始分析。“这是多长?”“看这有个‘m’,一个m应该是1米!”“这有个20,那这应该是1米20吧!”幼儿在摸索中学会了看懂皮卷尺后正式开始对房顶进行测量。
测出房顶大小后,幼儿开始拼接塑料袋制作房顶,他们先尝试用透明胶带和固体胶将塑料袋拼接在一起。为了把房顶固定在围墙上,大家纷纷想办法。有的幼儿找来了鞋带,将一个个“屋子”绑在一起;有的幼儿用万能胶涂抹在了房顶与围墙连接的地方;还有的幼儿找来了很重的物体压在房顶上面。
2.诊断分析
(1)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相处合作,解决问题。
(2)幼儿具有奇思妙想并体现了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能用自己制作的作品布置环境。
(3)幼儿在游戏中能利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基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数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4)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开始从“集合与分类”逐渐向“模式”阶段发展,能发现简单的抽象性规律。例如,轮胎直径决定轮胎大小。
(5)幼儿在“发现—探索—运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出了“识别”能力,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幼儿逐渐可以识别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知道选择不同的粘贴工具可以与不同材质的材料匹配发挥其最大黏性。
(6)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使用工具(如皮卷尺、鞋带、粘贴工具等),积累生活经验,促进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1.案例描述
幼儿正沉浸在搭好房子的喜悦中时,房顶突然漏雨了。于是大家又一次开始讨论:“拆了重盖。”“两边低中间高,水就会流下来了。”幼儿开始商量用梯子为房屋加装房梁。正在大家运梯子的时候,浩浩说:“梯子是空的,中间会存水,得找一个硬一点的房顶。”于是大家找来了更结实的材料把梯子换了下来重新固定。最后幼儿为房子做了一次“防雨检测”,就这样,房子最终建好了。
2.诊断分析
(1)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2)幼儿利用生活经验完善他们的游戏。
(3)幼儿在游戏中增长生活经验。通过不断尝试,幼儿获得新经验。游戏给幼儿生活的经验以练习、验证和反馈的机会。
幼儿将生活、游戏融为一体并从中得到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这正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最好方式。
1.健康领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在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能搬运轮胎等重物。
2.语言领域: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3.社会领域:具有自信自主的表现,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4.科学领域:喜欢探究,能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根据观察结果大胆猜测答案;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的规律,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数学核心经验处于开始进入“模式”阶段;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能运用想象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展开想象,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新的想法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艺术领域:能用自己制作的作品布置环境。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世界,在实践中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要放手游戏,观察幼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突破自我。
1.目标设定
(1)健康领域:进一步发展平衡能力,能在携有轮胎等重物的情况下保持平衡前进。
(2)语言领域:使用常见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述自己搭建的场景。
(3)社会领域: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能想办法吸引更多同伴参与到自己的建构游戏中。
(4)科学领域: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学会计数,建立自然数与具体元素之间的联系。
(5)艺术领域: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行动策略
(1)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搭建成果,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作品的“美”。
(2)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为幼儿提供能促进艺术经验发展的材料,而不是简单的轮胎、圆桶和塑料袋。
(3)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数和计量单位,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与计量单位的信息,体会数和不同计量单位代表不同的意义。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5)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搭建任务,并随时调整难度,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心理动力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对幼儿行为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对幼儿行为水平诊断的能力、决策干预行动的能力、选择干预方法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使用本案例时,可根据幼儿具体行为表现,结合相关理论及关键经验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判断,思考“我看到了什么?幼儿在干什么?”案例中幼儿行为主要指向通过寻找材料、尝试测量,解决了用什么搭房子、如何搭房顶的问题。包括在探索中学会了使用皮卷尺;拼接房顶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粘贴工具的特性;共同寻找房子漏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经过试误最终完成搭建。
其次,对幼儿进行发展水平诊断,思考游戏是否需要教师干预?若需要干预的依据是什么?这需要结合幼儿发展核心经验进行判断与分析,只有清晰解读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才能为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架。案例中,教师没有急于干预指导幼儿游戏,而是最大程度地放手幼儿,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水平的发展。
再次,提出发展建议,思考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经验增长效益最大化?在充分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经验点提出发展建议更具有适宜性。
最后,案例体现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发展过程。促进幼儿园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考如何对幼儿其他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提高与幼儿互动的能力,以及创设环境、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