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广播电视大学 桂键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每一个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广大青年要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新时代的青年面临着历史发展的机遇,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生活环境逐渐改善,人民生活日益富足。青年面临的机遇更多,未来出路也更广,在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同时,应当树立用个人努力报效国家的信念。如果每一位青年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能做到“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尽情展现青春的风采,树立远大抱负和报效祖国的志向,就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包含对祖国的情感,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的奋斗史,让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在学生心中也是在教育学生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号召高校的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当代青年学生存在政治意识薄弱、国家认同感低的问题,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民族自信心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更加重要。爱国主义教育能让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树立“精忠报国”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当前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我国内外环境都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都更加多样化,当代高校学生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下长大,没有经历过近代中国的苦难,缺乏坚定的信仰,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被不良信息影响,加上外国媒体通常会对自己国家的优势和价值观念大肆宣传,国内青年的民族自信削弱,产生民族自卑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经济全球化使得高校学生出国留学和异国就业更加频繁,也会削弱他们的心理归属感,淡化爱国情感。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凝聚民族力量,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优势,形成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爱国主义教育不像其他课程的教育那样有教学框架和特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特定的教学方法。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充实教学内容,用丰富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计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选取体现祖国可爱可敬的事件或者个体,祖国的秀丽风景、风土人情、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的特殊技艺都可以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框架之中。另外,在教育形式上也应当具有多样性,并用新鲜有趣、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获更好的效果。
爱国是一种情感,它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感情。爱国情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并不会显露出来,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被激发。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激发爱国情感的情境,这就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班主任首先应当具备充沛的爱国情感,将这种对祖国的浓厚爱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用热情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班主任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尽可能抒发真实的感情,因为这样的情绪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真实性。同时,班主任也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爱国热情,如绘画、写文章、讲故事、演讲等,即便每一位学生的爱国情怀只能散发微弱的光亮,但当每一位学生都能坦然表达出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敬爱之情时,就能点燃爱国主义教育的火把,照亮学生的未来。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辨别对错是非的基本能力,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停留在内容讲解和口头号召上是没用的。对学生来说,生动的画面远比空泛的文字更具备说服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做到看得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摸得着。针对已经形成基本价值观的学生,与其将他们关在校园中接受形式单一的爱国主义演讲、讲座、班会,不如引导他们去实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风情,去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之情。爱国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意识上,更要反映在行动中,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将爱国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让他们感受这种行动带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强化他们对国家的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学生教育的一根红线,从小学开始,学生就接受了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学生来说,这类教育更应当长期坚持,持续进行。高校班主任的工作需要长期进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有阶段、有计划地进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历也在增加,只有通过每个阶段递进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让爱国这一伟大的感情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要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班主任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国家历史、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等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自己的未来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通过分析当前国际局势,让学生观看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国际新闻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意识到国际竞争的严峻性,树立国家主权意识;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举办图书分享活动,邀请优秀学生、教师等开展榜样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归属感与国家自豪感。
班主任是最接近学生群体的岗位,与学生更加亲近,接触更加频繁,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保证自身具备坚定的爱国信念以及丰富且准确的理论知识,不断引领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要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观念,需要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是分不开的,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当脱离社会主义这一实际。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念,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另外,班主任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观上的共识,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凝聚学生的爱国力量。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等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些价值观念,并将其消化吸收,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兴趣。在新媒体时代,年轻人的社交工具转移至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青年学生每天都要接触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爱国思想。因此,班主任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关心的热点事件,与学生一起探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理性爱国。另外,教师也可以班级为单位注册微博、微信、短视频账号,按时发布正面话题,传播贴近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青年是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关键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学生的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学生班级最直接的管理者,班主任应当采取措施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承担起“育人”的重要任务,让爱国主义教育在班级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