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民族中学 彭海波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科目,目前存在教学形式陈旧、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这些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与解题正确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都没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正视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合理设置“问题陷阱”,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从当前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高中阶段面临极大的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将自己当做课堂的主导者,希望通过讲解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很难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出现厌恶和抵触的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及个体差异,教学时总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学生则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尤其是在教师提问的时候总是不愿意思考和回答,逐渐变成课堂的“聆听者”,教师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别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问教学方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问题陷阱”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并未注重教学重难点,同时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数学基础储备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以及成长环境也不相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在面对同样的数学知识内容及题目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出现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对此,教师应该增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针对学生在平常做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的认知。此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醒学生“必须注意……”,则很难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更换例题之后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理解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陷阱”,让学生在出错的时候对自己的理解思维进行反思,将之前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究与思考的模式。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很容易就能意识到自己思维的错误,进而总结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在解题过程中合理设置“问题陷阱”之外,教师还要重视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优化设计情况。问题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实践探究意识。首先,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对学生体现出启发性的意义,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生成与理解。其次,有效的问题设计能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点比较繁杂,知识体系更加庞大,要想通过“问题陷阱”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在题目讲解过程中则需要明确教学难点,合理设置“问题陷阱”。如果“问题陷阱”的目的不够明确,形式过于单一,那么就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主题模糊,难以发挥“问题陷阱”的促学效用。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问题陷阱”,抓住知识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计划性、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问题陷阱”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开展课堂反思,实现自我进步。
例如,针对学生存在的集合概念理论混淆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题目请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A={1,2},B={x丨mx=1,m∈R},B⊆A,求m。在该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空集的“问题陷阱”,如果学生对“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概念不够了解,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忽略空集的情况,导致解题出现错误。教师通过类似题目的设置,能引起学生对空集知识概念的重视,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进而增强学生的空集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及提问的方式,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引出相关的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桥梁,降低高中新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知识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以下三个问题:①对3x+2=0进行分析求解;②作出y=3x十2的图象;③解不等式3x+2>0。以上三个问题之间存在相互衔接与递进的关系,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就能将其与初中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正确理解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抛出进阶性的问题:x2-x-6>0,请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出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教师在对《函数与方程》相关内容教学时,应该将其与二次函数图象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数目进行判定,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对函数零点及方程根之间的理解。
高中数学教材中许多主题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息息相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运用生活素材提问学生的时候应该遵循递进的原则,设置不同的问题梯度,一步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认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教师都应对数学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并通过问题情境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合理有效地引入现实生活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等比数列》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背景:某地有一个国王,他想要奖励自己的功臣,夸下海口说能满足其任何要求,而这名臣子则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国王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格子中放进2粒麦子,之后再往它旁边的格子放进4粒麦子,之后是8粒……最后第n个格子中放进2n粒麦子,而他就要这一棋盘的麦子。针对以上故事背景,教师可以提问:棋盘共有64个方格,需要放进多少麦子?作为国王是否能答应并满足他的要求?以上故事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提问引导之后,学生就会从数量计算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经过简单几步的计算之后就会发现,数字变得越来越庞大,依靠之前的知识是很难计算出最终结果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这样的提问引导下能保持学生对问题的热情与探究心理,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正确用法。
综上所述,高中教学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掌握高中数学教材的重难点,探究初高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合理设置“问题陷阱”,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完善知识网络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