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2022-03-01 19:45:2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王富华张加荣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汉字情境传统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 王富华 张加荣

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情况来看,其中融入了十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从教材插图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讲,其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和文化气息。从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其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同时需要为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要想更好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需要对融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探讨,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真正地在学生的心目中生根发芽。

一、让学生借助汉字感悟汉文化的魅力

汉字是沿用至今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文字来说,汉字更多地体现出了音、形、义相统一的特点。汉字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思维的重要传递载体,其不仅记录了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同时记录了文明的演进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的汉字库几乎可以被认定为存储历史信息的数据库。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识字不仅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一定的识字量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其实也是学生顺利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汉字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就汉字来讲解汉字,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需要教学的内容与相应的造字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对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金木水火土》一节课知识的过程中,本节课的生字教学任务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个汉字。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而且一些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这五个汉字,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很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从造字法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由于本课所涉及的五个汉字除了金字均为象形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每个汉字所对应的图画,先让学生对图画进行观察,并说一说本节课要学习的汉字与对应的图画之间有什么关联。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汉字的形态与图画中所示物品的形态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借此引出象形字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象形字是中国汉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型,贯穿了后续汉字学习的全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行记忆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从汉字“释义”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如教师在教学“水”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水是生命之源,也正是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它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向学生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使学生对汉字文化的魅力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是汉字教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很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文学典故等。教师在课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对语言文字的美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对文章所想要表达的主旨能更加深入的领悟。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可以融入故事元素、音乐元素及问题启发元素、口语交际元素等。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的现实需要,教师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课程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有效丰富课程教学的内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真正得到有效激发。

例如,《守株待兔》这篇文章内容是一个十分经典的寓言故事,主要是告诉人们凭借一时的运气虽然能偶尔有所收获,但是,运气不会长久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不仅会让人们懒惰,也会使人们失去奋斗的热情。教师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在本课教学前就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因此,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都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使学生能在不自觉中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走进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之中,设身处地去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熟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人公在树下捡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到后来却变成了一件坏事?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表达想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上一些有趣的音乐,一方面能有效疏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通过不同课堂情境元素的融入,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且真正明白,只有勤劳的人才能丰衣足食,依靠不劳而获的思想,最终只能使自己受到伤害。

三、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性情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诗词还是古文,在语言上都具有凝练的特点,且部分文章在句式上还具有较为显著的音乐美、节奏美以及形象美。学生在实际诵读的过程中,要想对作品所蕴含的美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就需要能读出作品的音乐美、意境美以及语言美。学生的每一次诵读,都可以理解为是与古代文人墨客的一次精神交流,多一次诵读,对文本的内涵也会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和理解。反复吟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咀嚼的过程,也是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内心不断深化的过程。

有研究人员提到过,诵读有三重境界,朗朗上口是第一重境界,读思结合是第二重境界,熟读成诵是第三重境界。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进行经典作品诵读的过程中都能到达第一重境界,少数学生能到达第二重境界。但是极少有学生能真正到达第三重境界,语文教材虽然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背诵,但是多数学生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最终也达到了“诵”的目的,但是没有真正做到熟读成诵。

例如,教师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篇文章时,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并要求学生课下整理并且将笔记中的知识点背诵下来,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熟练记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达到帮助学生考试的目的,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却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反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需避免进行过多的讲解,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勤读和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之上达到精思的目的,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范读,使学生能对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自主进行阅读,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情绪和情感,读出作者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之后的喜悦心情。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教师可以依照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进行基础内容的讲解,并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喜悦心情。教师在知识讲解完毕之后,引导学生继续诵读。在反复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学生也能在不自觉中受到文本所描绘情境的影响,进而在诵读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情感元素,真正做到读出真性情、读出真感情。如此,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进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提升文化素养,使学生的性情能真正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得到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不断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汉字情境传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