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 左昕媛
英语语言学习必须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所谓在情境中学习,是学生将自身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即旧知)与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建立连接,将新知识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堂应创设良好的语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习得语言能力。由于小学生性格好动活泼,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教师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那么课堂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当尽可能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获得真实学习效果的良好情境。
现代英语教育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在特定语境中感知、接触、体验和理解英语语言。而情境创设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小学英语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宗旨,还要体现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小学英语课堂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真实性、目的性、趣味性、主体性和实效性五项原则。
英语教学情境应自然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些教师从主观臆想出发,创设的情境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学生不理解或不感兴趣。
有些教师脱离教材文本,对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境与教材主题关系不密切,这样导致语言目标不能落实。所以,教师必须通过深度挖掘教材文本,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或生活中的趣味素材,加入课堂情境的创设中,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维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教师只是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必须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情境创设的参与演绎者是学生。
课堂情境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只有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避免形式化的情境,才能使情境创设更为有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课堂就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依托进行。在热身环节,可选择一种方法激趣,渲染情境。
(1)歌曲导入。
歌曲导入法是许多英语教师惯用的热身法,但为了保证整节课情境创设的完整性,歌曲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应选择与本节课有关的歌曲,可以是与词汇相关联,也可以是与情境主题相关联。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I Can”Lesson1中,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歌曲“Walkingwalkingwalking”,歌词为“Walkingwalkingwalkingwalking,jump jumpjump,runingruningruning,runningruningruning,upanddown”,就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词汇“walk、run、jump”等进行演绎。学生边看歌曲视频,边做动作和模仿歌唱,不仅对重点词汇有了感知认识,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歌曲导入后对学生进行故 事 铺 垫:“Theycanwalk,theycan run,they can jump.So what about Mocky?”“Yes,Mockycanwalk,canrun,canjump.ButcanMockyclimb?”这样自然地引出故事内容,揭示课题“Ican”。有些教师在导入环节盲目运用歌曲导入法,歌曲的内容与本课主题毫不相干,就仅仅图“热闹”,这是不可取的。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预设的问题与学生freetalk。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小学英语(外研版)二年级“Module6Unit2Where doyoulive?”中,这是一节对话课,话题是找朋友。教师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提问“Howcanyoufindafriend?”这个问题很抽象,教师只是抛出了个问题主题。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个任务,然后创设问题“Whatdoyouwanttoask Xiaomei?”“Whatdoyouwanttoknow aboutXiaomei?”让学生发问。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从主动思考中发展思维,活跃课堂氛围,也为整节对话课渲染了“找朋友”这一情境。又如,在小学英语(北师大三起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9 Theyear2050Lesson1Lifein2050”中,教师用“Whatdoyouthinkofthe future?”来展开谈话内容。紧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班级个别学生的照片,问“Whoisthis?”“Whatwillhebeinthe future?”这样的问题,迅速将学生引入对未来的思考,创设“未来畅想”这样的一个大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仅激发已有经验,通过学过的句型,如对职业的询问等,以及已知的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布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呈现新知内容,不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语言的感知、理解、内化和运用。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语言来源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在创设情境中采用真实的实物,从视觉、触觉、嗅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达到唤醒旧知,迫切体验新知的欲望。例如,在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四册“ActivitiesafterClassLesson7”中,教师在presentation环节,先引入ball这个单词,然后拿出实物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让学生快速回答,有些词是旧知,有些单词是本课需要掌握的新知,面对新知,学生可用中文说出,教师呈现新词进行教学。教师巧妙地通过实物展示和构词法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整节课的大情境activities埋下伏笔。
(2)利用板书,呈现情境。
板书设计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黑板上的文字内容、展示的图示或图表等。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还可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起点)四下故事教学“Thisisthelivingroom”中,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出UncleBooky的房子形状,UncleBooky每带Mocky参观一个房间,教师就在房子上揭开一扇门,里面就代表着这个房间。学生虽然无法在真实的房子里参观房间,但也能从立体的挂图中学习到各房间的表达。在整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到UncleBooky家做客的场景,此板书的设计,不仅展现了板书的基本功能,更为情境的创设渲染了氛围,让学生看到板书就知道自己身处其境。
(3)利用多媒体,丰富情境。
为了不断追求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的主题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更要让学生迅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充分利用,就很好的展示了这一点。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从PPT中的动画效果,发展到3D动画;从白板画图的运用,到希沃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只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情境,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从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将情境表现出来,让学生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使情境的创设更富有感染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Thisislivingroom”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观UncleBooky家前,设计了一个敲门的动作。在白板上,教师在门的位置敲门,发出“咚咚”的声效,不仅这样,白板中的门还能打开。学生们“哇”的一声非常惊喜。这比在真实的门上敲门的动作给学生带来的视听觉冲击大多了。教师就借此动作,教授“Knockonthedoor”词组,学生们一下就记住了,这样的感官刺激只有多媒体能给予。教师还邀请学生上讲台敲响不同的门,以及加上不同的敲门方式所体现的粗鲁和礼貌的行文,既教授了知识,还渗透了文化素养的培养。为了使情境的创设更加生动形象,偶尔用一些这样的小设计,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已知经验与新知识连接,以便将新知识纳入大脑中的知识体系中。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育部,2012)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主动开展语言活动。
(1)体验情境,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故事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们热爱活动,喜欢表演,角色扮演能使学生们获得大量的语言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4 PositionLesson1Themagicshow”中,教师借用魔术帽,魔术斗篷扮演魔术师,表演魔术,学生立马入情入境的感知magicshow。教师再通过魔术表演,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即将出现的句子:“Be-Boo-Lee,Ba-Boo-Lee-Boo!”一节课的大情境在三分钟内创设成功。并且,教师在教学前,还可以准备一些课文中人物的头饰,让学生戴着这些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学生们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延伸情境,拓展实践。
语言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我们一直在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其实就是尽可能“真”地将生活景象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好似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cky’sstore Lesson1”,本课的重点词汇是camera、clock、football。在Learntosay环节中,教师就利用实物创设新的商店买卖的环节,教师推出商品架,上面有真实的照相机、钟、帽子、球、铅笔、尺子等商品,并注明价格。教师将商品架推到学生面前“I haveashop.Look,canIhelpyou?”学生在此场景中,操练重点词汇camera、clock、ball等,以及句型“CanIhelp you?”“Iwanta...”“Here you are.”“Thankyou”等。执教教师还对课文情境进行拓展和延伸,“CanIhelpyou?”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在买卖商品上,还可用在“飞机上空乘员对乘客需求的询问”、“餐厅里服务员对顾客的询问”、“公共场所中路人对弱者或者需要帮助的人的询问”等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场景中。教师提供更多得情境来操练CanIhelpyou?这个本课重点句子,让学生了解这个句型不仅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可用,还可以用在其他场景中,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在语言知识中了解到英美文化,将我们的语言知识回归于生活。这样的拓展环节使得我们的语言发生更加的真实有效。
(3)依托情境,升华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培养情感目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运用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切地体验情感。如在北师大(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Ican”,教师紧接着拓展环节的校园运动会情境,在最后延伸环节运用本课主题句Ican...Hecan...Canyou...?介绍了孙杨、芭蕾舞蹈家Lily、画家梵高,并引 导 学 生:“Hecanswimfast,because of his hard working;she can dance well,becauseofherself-confidence;hecandrawamazingly,becauseofhis perservance.Nopainnogain,Ibelieve youcandoeverythingwell,becauseof yourself-confidence,hardworkingand perservance,canyou?”教师用这样一段话,结合图片去让学生们再一次感受“can”的实际含义,并且升华情感,让学生们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达到本课情感教育的目标。但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情感教育并不能仅仅出现在课堂的某个环节,应该贯穿于整节课。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巧妙自然地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更是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情境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情境教学不是教学方法的点缀,它是贯穿英语课堂的始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其学习欲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