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2-03-01 15:5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趣味性分层数学

屈 彦

(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小学 北京 101300)

引言

分层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的数学差异为前提,在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推进下,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和实际需求。对于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学习环境、家庭环境与个人差异的不同,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样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实施分层教学理念,尊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满足了不同学习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小学数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学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或克服自身的缺陷,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最佳发展方式。教师通过分层教学,能够统筹兼顾,不断降低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努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进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当前小学教学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或地区,教育资源的覆盖较为全面,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对较多的教育投入。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覆盖则相对不足.不利于这些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多数学校常采用班级集体教学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小学教学的效率,但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开展教学。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提供个性化指导,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推动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力量,专业水平较高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广大小学教师进一步深入掌握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对班级教学的精确引导和掌控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有利于教师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4.有利于“双减”政策的实施

“双减”的内涵在于减负、提质、增效,教师需要清晰减什么负、提什么质、增什么效,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聚焦课堂,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生活所具备的素养、习惯与品质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呼唤“分层教学”,这不但是学生学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对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实际生活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不断优化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措施,提高与学生合作的默契程度。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就可以开展分层教学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人民币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超市购物”的小游戏,首先根据不同学生对于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水平,将手中的人民币按不同额度分发给学生。对于人民币知识较为陌生的学生,教师可以发给他们1元钱或者5角钱;对于较为熟悉的学生,教师则分给他们5元或10元面额的人民币。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对“超市”里的文具分别进行标价,再让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依次到教师所在的“超市”里买文具,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币值和等价交换原则。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释放学生的天性,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师生合作的默契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分层

将学生划分成一定的小组后,设定趣味性分层教学的目标,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教师要把握分层教学的整体和局部关系。整体的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把握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比如概念理解题、基础计算题等等,这些内容需要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次,教师要展开局部的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探索题型和内容,让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思维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相对放宽,确保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基础能力的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同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回答:课桌,铅笔盒;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找一找,学生回答:课本,黑板;让学习基础好、思维能力好的学生找一找,学生回答:教室,门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作不同的回答,答案都是对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所以,趣味性分层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理论知识的精彩和有趣。

3.分层设计教学方案

好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思路,教师课前教学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完善分层教学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切实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同时,要综合考量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分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首先保障其完成基础的教学目标,巩固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还要分层设计教学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问题导向环节,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展开提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基础的问题,然后慢慢提高难度,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突破障碍,从而获得成就感。

4.利用微课,聚焦教学内容分层,优化核心素养

微课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以其时间短、重难点突出等特点被普遍应用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不仅优化了教育教学的形态,同时也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若想实现分层教学的最大价值,就要与时俱进,引入微课教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生本课堂”,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地。例如,在“圆”的教学中,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我在利用微课教学时,先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分层设计,如下:基础内容(圆的认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中等水平(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内容(圆的面积: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其推导过程),我将上述内容制作成了难度不同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板块。在内容分层中,我也鼓励学生在自身学习能力范围内深化并掌握知识,结合分层教学与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自身学习能力之余尝试挑战不同层级难度的数学知识,促使其数学能力的提升,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5.小组合作,锁定学生学习短板,分层逐个击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劣势,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基于“木桶效应”原理,无一例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数学学习的“短板”,面对这一情况,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帮助他们逐个击破自己的学习短板,让学生的数学“木桶”盛满水。例如,我在研究学生们的试卷时,发现有些男生答题速度较快,准确率也很高,但是由于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总是丢失卷面分。面对这一情况,我将这些学生归为一组,在卷面整洁与规范书写中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并让他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另外,我发现还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公式与原理的记忆滚瓜烂熟,但是往往由于马虎、不认真而常常失分。为训练该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让这部分学生组成小组,在大量的数学运算中,提升自己的计算准确率和速度,避免再因此而丢分。这种“短板学生”的小组学习方式是对分层教学理念的尝试和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数学学习的短板,并在针对性练习中调整数学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6.实施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分层设计

小学课后作业是巩固小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实现途径,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分层设计,帮助学生通过相应的练习巩固数学课堂知识,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同样需要把握整体和局部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要兼顾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不局限于布置课本中的习题,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任务。在趣味性的课后练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同时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拓展学习范围。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为例。本节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的基础概念,能够认识钟表,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并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将课本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把趣味性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设计“观察身边的生活,写出你能知道的时间”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案。第二天上课时,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基础较差的学生:7:10起床,7:20吃早饭;基础较好的学生:爸爸17:30下班,8:00上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6:01日出,18:39日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的答案都包含着对时间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外延,教师通过此类课后作业布置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值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探究及实践应用,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7.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能力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往往很容易被教师与学生忽略掉。对于学生开展分层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激发其学习动力,还能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考量,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评价学生不能只看成绩,更要关注过程。例如,同样是85分的数学成绩,于优等生而言,这样的成绩并不高,我的评价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找到原因,鼓励他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普通学生而言,这样的成绩显然属于高分,因此,在评价时,我着重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目的在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让他们在学习动机的指导下,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语

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在趣味性分层教学中气氛活跃了。趣味性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其能够根据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基础以及特点的教学策略。通过趣味性分层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自信心,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小学生具体的数学学习需求,这是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的。

猜你喜欢
趣味性分层数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有趣的分层现象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