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

2022-03-01 16:21:18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疆自治区认同感家国

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 孙 敏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培养出适合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品格和能力。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具备对国家更高的认同感,能够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

一、培育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阶段,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培养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初中生的国家认同感不足

初中生的三观正在发展,还没有到完善的阶段,而他们的想象力较为丰富,难免会因为知识的片面化而无法对事实形成正确的认知。与此同时,社会上有多种负能量的事情会让学生受到影响,他们并不能正确判断这些负能量的事情,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观念。学生的家国情怀亟需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回忆那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再引导他们思考当时中国人的状况和如今中国人的状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家国观念,增强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同于平常的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较为全面的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以自己为学习榜样。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自己对学生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注重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他们自然能够对国家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这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帮助,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二、培养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立意

教师应当将家国情怀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够用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情感为桥梁,让课堂教学的立意更为明确,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家国情怀,能够同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当充分考量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让教学的开展始终围绕“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梦”,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方面的情感。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理解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在设计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家国情怀和家国观念的渗透,这对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历史情景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景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情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融入相应的历史情景中,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氛围中自然地养成家国思想。

例如,在进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可以通过设立以下问题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1)台湾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分别在地图的哪个方位?(2)这些省份长居着哪些民族?(3)历史上各个朝代如何管理台湾省、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在这些地方设置了哪些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4)加强对台湾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的管辖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5)清朝对台湾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采用了不同的管辖方法,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什么?(6)如今台湾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的形式如何?中国是怎样处理这种形式的?

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需要紧紧围绕树立国家主权意识的主题,让学生能够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因素等方面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从多个维度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不同的管辖者在管理台湾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采用的不同措施,能够体会不同的方法对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利弊。

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结合相关的古今时间,让学生能够进入家国情怀的情境之中,深刻意识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能够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三)对课堂进行小结,对家国情怀进行升华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鉴古知今,结合历史,加深于历史的感悟,进而能够从另一个维度对现实有一定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小结部分将中国梦同孙中山先生的辛亥梦相结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中的辛亥梦。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能够对中国梦有更深刻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而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是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让自己发展成为更全面的人,拥有受用终身的品格,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以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学习。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还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感受历史,体验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思考和升华,在思考和升华中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语

家国情怀的培养一直都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我国多年以来始终不变的追求,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将家国情怀渗透其中,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令他们受益终身的品质,这对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很强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新疆自治区认同感家国
1-9月份新疆自治区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1.1%
1-7月份新疆自治区原煤产量为21835.64万t 同比增长32.5%
1-6月份新疆自治区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28.8%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略谈“家国情怀”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