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超红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南宁 530199)
随着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多种教学理念的全面推行,中职舞蹈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师也开始积极推动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中职舞蹈课程也增设了新的元素,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民族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结合课程思政的相关理念,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向心力和归属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中职舞蹈教师并没有做好这一点,导致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课程思政理念,综合探究民族中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在民族中职舞蹈教学体系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第一,有利于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执行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可以更好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而在舞蹈教学中,引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可以较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向心力,使得他们形成民族共同体意识,较好提高我国的民族统一。第二,有利于提供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政课程的开展效果已经很难得到充分保证,课程思政理念开始全面应用。课程思政理念使得思政教育能够较好延伸到其他学科中,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舞蹈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模块,就可以在学生感知舞蹈艺术元素的同时,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舞蹈素养。在引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课程思政理念以后,中职舞蹈课程教学活动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中职舞蹈教学活动在融入民族共同体和课程思政元素以后,教师就需要关注舞蹈艺术文化教学、舞蹈鉴赏课教学等模块,使学生的舞蹈艺术感知、舞蹈艺术审美、舞蹈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舞蹈素养。
在当前民族中职学校的舞蹈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课程思政的融入价值,同时也依托于此实现舞蹈课程教学的创新。特别是民族中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后,多数舞蹈教师也结合自身的学科课程内容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的可行性以及具体融入方式,使得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较好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但是结合民族中职舞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课程思政理念很难充分融入舞蹈学科中,最终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说明了民族中职学校舞蹈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并不显著,较多舞蹈教师并没有找到课程思政模式融入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深入探索民族中职学校舞蹈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困境与有效融入策略。
民族中职院校舞蹈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的时候,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并不到位。即较多舞蹈教师都找不到思政元素与舞蹈课程内容的关联点,最终在融入课程思政模式的时候就会产生迷茫等情绪。这些情况无疑是不利于课程思政模式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入的。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舞蹈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模式的了解深度有限,将课程思政简单等同于思政教育。但事实上,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将舞蹈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入联动在一起,形成创新教学内容。而较多舞蹈教师目前并不具备这些能力,无法深层次挖掘思政元素,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在融入课程思政的时候,民族中职舞蹈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不仅仅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但是由于广西地区少数民族非常多,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也比较烦冗,在这种情况下,较多教师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也就很难在舞蹈课程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使得舞蹈教学变得比较单薄。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课程教学中以后,主要应该凸显德育与美育价值,使得职学生可以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同时也可以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强的审美素质。在课程思政融入之前,中职舞蹈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德育与美育教育工作,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而在课程思政融入以后,部分舞蹈教师也没有充分关注这一点,导致德育和美育教育模块无法得到较好的强化,最终也就很难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融入民族中职舞蹈教学中以后,整个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中职舞蹈课程需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构建新时代下民族共同体。这些情况都要求中职舞蹈教师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较多中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同时也没有将教育活动延伸到课下环境中,很难让学生通过实践舞蹈活动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也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
中职舞蹈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进一步挖掘舞蹈课程的思政元素,强化舞蹈教学的思政教育效果。舞蹈作为艺术类课程,跟其他课程有着明显区别,在课堂环境中会产生较多的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的动作幅度一般不算太大,同时也有较为显著的规范要求,会跟舞蹈观众产生一定的交互。中职舞蹈教师在明确课程思政理念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这些肢体动作挖掘思政元素,并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体现舞蹈艺术的魅力,并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借助舞蹈蕴含的文化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壮族舞蹈的很多动作都是对劳作动作的模仿,能够将观众代入壮族民众的劳作环境中,同时也承载了壮族民众的民俗文化,使得壮族舞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解释壮族舞蹈动作的时候,也可以立足于民族文化进行讲述,并展示舞蹈动作与壮族人民生活场景的关联,强化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教学通常以“美”为主,引导学生感知舞蹈中的审美元素。而立足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舞蹈教师也可以考虑进行舞蹈作品时代背景的情感抒发,并结合时代背景元素进行思政教育。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结合民族舞蹈艺术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舞蹈内容,让学生从舞蹈作品中感知正能量,最终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避免出现灌输式教育的情况,需要让学生自行感知教学内容,并探索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这样以后,中职舞蹈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挖掘思政元素的创新格局,激发学生对于舞蹈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思政的整体兴趣。
中职舞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结合地域文化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立足于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看,舞蹈课程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文化,真正感知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较强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立足于这个角度来看,舞蹈教师就应该在设计舞蹈课程内容的时候,积极引入民族舞蹈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水平,最终也就可以较好强化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多,目前民族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京族、水族、彝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等,因此在引入地域文化的时候也要从多民族视角入手,提高舞蹈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这也要求中职舞蹈教师在平时积极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同时还要挖掘这些舞蹈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使课程思政下舞蹈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在具体引入地域文化的时候,舞蹈教师一方面可以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民间艺人搜集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邀请这些民间艺人前往课堂环境中进行民族舞蹈的文化宣传与艺术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较好提高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强化他们对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了解自己民族的舞蹈文化,使学生在搜集这些文化元素的时候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改善舞蹈课堂教学环境,同时也提高学生主动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积极性。
中职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突出德育和美育价值,使课程思政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这也要求舞蹈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性,以舞蹈内在情感为主要导向,实现对中职学生的“真、善、美”的价值引导。事实上,观众在观看舞蹈艺术的时候,会跟舞蹈作品之间发生情感共鸣。对于教师来说,也应该在学生跟舞蹈艺术发生情感共鸣的时候进行思政教育引导,使学生在舞蹈情感渲染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作品来看,很多作品都蕴含着人生哲理。学生在深入探索这些舞蹈作品情感内涵的时候,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最终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中职舞蹈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鉴赏课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同时也可以在鉴赏反思中进行思政教育。比如,民族舞剧《凤凰》就讲述了一只凤凰给部落带来光明,保护部落民众的生动故事。在这个舞剧中,表演者通过丰富的动作与神情跟观众产生交互,使得观众可以真正明确“不忘初心”的含义。通过这个民族舞剧的鉴赏,学生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对社会主义内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逐步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中职学校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思政教学方式,使课堂思政理念取得较好的成效。
第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中职舞蹈学科中以后,课程教学内容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舞蹈教学资源融入线上环境中,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已经更加频繁,教师也要积极使用线上模式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配合信息化技术提高舞蹈教学成效。
第二,多元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在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后,教师不仅要进行舞蹈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进行舞蹈德育、美育、文化等多个元素的融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循序渐进进行舞蹈技能训练,同时也可以较好感知舞蹈中的德育、美育、文化等内容,实现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第三,同课异构模式。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但是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经验欠缺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中职舞蹈学科就可以考虑通过同课异构模式快速累积课程思政的应用经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具体应用同课异构模式的时候,教师相互之间应该做好沟通交流,通过同一节课的不同教案来发散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使各个舞蹈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累积课程思政的经验,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第四,校园舞蹈文化活动。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课程思政的舞蹈教学体系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还应该延伸到学生的课下环境,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基于这方面考量,教师就可以考虑组织开展一些校园舞蹈文化活动,具体有校园民族舞蹈大赛、校园民族舞蹈文化节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较好感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综合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中职学校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应该实现较好的创新转变,切实增强中职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并推动中职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民族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和舞蹈文化,将其融入舞蹈课程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通过引入课程思政的相关理念,针对班上学生开展美育、德育、文化熏陶教育等多种活动,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