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课文的二次课程开发*

2022-03-01 19:41杨和平
学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红色课文

□ 杨和平

“红色课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一类课文的教育作用,突出其教育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我们基于对教材中红色课文的整体思考,用“重新组群”的方式对教材中的红色课文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教学群文”,探索突出红色课文教育价值的新路径和新方式。

一、红色课文二次课程开发的路径

我们讨论“基于红色课文的二次课程开发”,涉及到四个概念。一是红色课文中“课文”。本文讨论的红色课文,只涉及单元学习中的“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不涉及“名著”“综合性学习”中的红色作品。二是红色课文中的“红色”。“红色课文”中“红色”二字的解释尚未统一,本文中我们所谈的“红色课文”包含两个基本特征。从时间维度上看,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的作品。从内容特征上看,具有显著的“红色”基因,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三是“二次”。“二次”是指以教材现有红色课文为基础,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课文的前提下,进行课文重组。四是课程开发。我们这里所说的课程开发,特指对现有教材中的红色课文进行重组,以形成某种特定主题的“红色群文”,目的是进行群文教学,而非针对某篇红色课文的单篇教学。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从不同的路径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样化的二次课程开发,形成形式多样、目的各异的教学群文。

(一)以人物类型为标准组建群文。一是以同一人物为标准组建群文。比如《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沁园春·雪》等文章均为毛泽东作品,可组成“毛泽东作品”教学群文,以帮助学生深刻认知开国领袖毛泽东。又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和《最后一次演讲》,前者是臧克家写闻一多,后者是闻一多的演讲,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整合成群文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闻一多的革命斗争精神。二是以不同的特定人物为标准组建群文,作者或作品描述人物有特殊影响力,或有典型代表性。例如,《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回忆我的母亲》《梅岭三章》等四篇文章,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陈毅相关,整合成一组群文,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又如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杨振宁《邓稼先》和彭荆风《驿路梨花》四篇文章可组成群文,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的不同贡献。以上两种方式,或以同一人物为标准组建群文,或以典型人物群像为标准组建群文,我们依此方式,举一反三,可以组建多组“人物”教学群文,实现不同教育目标。

(二)以时代背景为标准组建群文。红色课文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些写作背景暗含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定事件,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写作背景为标准组建群文,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一是以同一写作背景为标准组建群文,所选文章背后是同一历史事件。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光未然的《黄河颂》、矛盾《白杨礼赞》和钟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四篇文章,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可以整合成一组群文,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直面灾难、勇于斗争、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二是以多样化的写作背景为标准组建群文,所选文章呈现历史发展脉络。例如,采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陆定一的《老山界》、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魏巍的《谁是真可爱的人》、贺敬之的《回延安》和蔡年迟、蒲海洋的《一着惊海天》等文章组成群文,可以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历史,以此可以帮助学生认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

(三)以主题内容为标准组建群文。红色课文,按照内容和主题进行划分,涉及到“党的领导”“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和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等。我们按照主题组建群文同样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按单一主题组建群文,同一群文中文章属于同一主题。例如,我们用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杨振宁《邓稼先》和杨利伟《太空一日》等文章,可以组成一个“革命英雄”主题群文,帮助学生认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英雄人物。二是按照多元主题组建群文,同一群文的文章分属不同主题。例如用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三篇文章组成群文,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多种红色精神。

以上我们讨论的人物、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是我们重组“红色课文”教学群文的三条基本路径。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文章体裁”“写作方法”“标题结构”等不同标准重组教学群文。按照这些标准,我们可以组建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群文,以帮助我们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

二、基于二次课程开发的教学实施

整合教材中现有的红色课文,重新组合成群文用于教学,与现有的单元教学、单篇教学有所区别,与道德法制课、历史课中的红色教育也有所区别。第一,是基于一组文章的群文教学,或者称之为任务群教学,而不是单篇课文教学,不是对原有课文教学的重复或复习。第二,课程本质仍是语文教育,红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育之中,不同于道德法治课、历史课所进行的红色教育。基于这样的不同,我们在组织基于红色课文二次课程开发的群文教学实施时,需要讲究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一)基于群文的教学。我们这里所说的“群文教学”,有特定的背景和内涵。首先,是群文教学,而不是单篇教学,教学起点就是群文,针对的是一组群文,是群文的共同特质和同中之异。其次,基于二次课程开发的群文教学,不同于一篇带多篇的“1+X”群文教学,“教学群文”中的文章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处于中心位置的“1”,一组“群文”构成教学共同体。第三,教学实施时间宜放在八年级下学期或九年级,以便组成群文的文本有学生已学和未学两部分构成,避免完全陌生化不利于推动教学。第四,群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要高于单篇教学,是一种研究性、探究性教学,学生需要从“群文”中有新的发现和体会,需要促进学生认知的升级。第五,“红色教育”是群文教学的关键目标,需要通过群文教学促成红色精神的传承,需要达成植入红色基因的目的。例如,构建群文《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沁园春·雪》用于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依据三篇文章“认知毛泽东”,从而培育学生热爱和崇敬革命领袖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群文教学的实施,三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处于同等地位,教学的过程是对三篇文章某些共同因素的梳理和探究,学生的认知要高于对单篇文章的理解。在教学时间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在八年级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文章的学习,但还未学习《沁园春·雪》,这样的组合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推动,有利于以旧带新提高教学效益。

(二)基于语用的教学。“基于红色课文的二次课程开发”旨意在传承红色精神、根植红色基因,但这种“传承”“根植”的过程和方法是“基于语用”的,是在语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重在引导学生透过红色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文章内在的情感意蕴和红色精神,而非等同于道德与法治或历史学科的直接宣讲式教学。从这个角度看,有四类语言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第一,关注描写人物言行语言,体会人物红色品质。例如教学群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最后一次演讲》,我们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研读描写闻一多先生“言”“行”的语言,体会闻一多作为革命家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第二,关注描写红色史实语言,感受家国情怀。例如,教学《老山界》《土地的誓言》《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一组群文,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抽取出典型的描写,引导学生从描写特征中读懂红色史实,感受史实描写中所蕴藏的家国情怀。第三,关注议论抒情语言,读懂红色精神。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一组群文,我们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从这些句式中读懂文章所表达的红色精神。第四,关注作者语言风格,读懂文章作者的红色精神。例如,《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沁园春·雪》一组群文,虽然文体不同,选材不同,但很多用语都同样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胸怀、气质和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这些语言,即可实现红色教育之目的。抓住语言,基于语用,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红色精神的传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悟红色精神,吸收红色养分,是我们基于红色课文二次课程开发教学的重要原则。

(三)基于建构的教学。“群文教学”的“群”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建构知识的学科情境,这是群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在实施“基于红色课文的二次课程开发”教学时,需要贯彻建构原则,竭尽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认知的自我建构,而非教师的讲授甚至灌输。例如,教学群文《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沁园春·雪》,我们可以将这三篇文章作为“认知革命领袖毛泽东”的文化文学情境,引导学生依据三篇文章说一说“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在这样的教学语境中,“革命领袖毛泽东形象”是学生从三篇文章中自我完成建构的,是自我形成认知的过程。再如,教学《天上的街市》《老山界》……《一着惊海天》一组群文,我们可以用这些文本组成一个“跨学科认知情境”,引导学生从“课文排序”和“文本内容”出发,理解中国历史的百年变迁,认知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站起来”“强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是学生基于文章所创设的情境自我建构认知的过程。以上两个例子,分别在帮助学生认知人物、熟知事件和体验情感,内容不同,但均在基于“群文”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验情感,形成认知。

基于群文、基于语用和基于建构,是红色课文二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基于这三个原则所实施的红色课文群文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红色课文群文教学的价值和效益,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影响和帮助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形成红色价值观。

三、二次课程开发的教学意义

红色课文是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通过“二次课程开发”突出和强化红色课文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既有利于红色精神的世代绵延,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能够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等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弘扬红色史实,赓续红色血脉。基于红色课文,依据“人物类型”“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等不同标准进行二次课程开发,首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语文教育弘扬了红色史实,让学生了解和认知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的伟大人物、重要事件和核心精神,让红色火炬传递下去,红色血脉赓续下去。第一,集中弘扬了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例如,整合《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回忆我的母亲》《梅岭三章》一组红色课文进行群文教学,就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感受语言文字艺术中认知了革命领袖人物的理想信念、精神气质和奋斗精神,从产生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第二,集中突出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例如按时间顺序组合《天上的街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真可爱的人》《回延安》和《一着惊海天》等一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学习和认知中国革命和建设百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教育形成互补,在学生心田绘就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第三,集中反映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例如,我们整合《土地的誓言》《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组群文,就集中反映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突出爱国主义这一红色血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又如,我们整合《沁园春·雪》《回忆我的母亲》《梅岭三章》等一组群文,就集中反映了革命领袖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气质,突出和弘扬了革命领袖的精神气质。

(二)输入红色养分,促进健康成长。“弘扬红色史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世代绵延,让五星红旗永世飘扬,这是红色教育的国家意义和宏观价值。红色教育在得以弘扬的同时,红色养分输入了广大学生心田,滋养着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红色教育的个人意义和微观价值。第一,在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把舵定向。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基于红色课文进行二次课程开发,突出和强调红色教育,为学生提供先贤志士的榜样引领,进行关键事件的价值探讨,渲染革命精神的重大意义,就是在为学生成长营造红色氛围、确定红色方向,为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把准航行,促成一代青少年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第二,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注入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红色教育最特殊之处在于它能赋能受教育者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多方面的前进动力,让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不断更新认知,受到激励,在心理层面、精神层面、实践层面建构生活意义和人生意义,从而焕发出奋斗热情。而基于红色课文二次课程开发所实施的教育,则站在更高的层面为学生提供精神养分,促使他们有热情、有担当、有行动。例如,我们用《最后一次讲演》《邓稼先》《太空一日》组成“英雄模范”群文,闻一多、邓稼先和杨利伟三位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从而焕发起学生的奋斗热情。第三,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形成乐观心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以及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共同着力打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深厚的革命精神气质和时代文化品格,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先进文化。我们用这种先进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关键事件”和“红色精神”群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模范人物的精神气质、革命实践的伟大气魄和建党的伟大精神,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和革命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发展整合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基于红色课文的二次课程开发”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上具有独特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发展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能力。“红色课文”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元素,是我们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物,训练学生用辩证和发展的思维评价史实的教学载体。这一类课文的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缺位的现实。例如,我们教学《纪念白求恩》《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邓稼先》这一组写人的群文,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还原历史场景”,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用历史的多维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人物,从而认识人物在特定历史中的特殊贡献、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提炼、整合和运用信息的思维能力。“群文”作为一个整体,其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从不同文章中找到“信息整合点”,从而完成信息提炼、整合和运用。例如,我们执教《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沁园春·雪》,可以围绕“从三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这一信息整合点,训练学生提炼、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们整合《天上的街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真可爱的人》《回延安》和《一着惊海天》一组群文,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课文进行排序并说出排序理由,学生就可能依据“时间背景”“文章体裁”“主题内容”等不同标准进行排序,这样的整合教学就促进了学生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红色课文”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宝贵的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革命传统、培育红色新人、发展思维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探索基于红色课文的二次课程开发方式和方法,研究基于红色课文二次课程开发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是突出和强化红色课文教育的一些尝试,是落实红色课文作为立德树人重要载体的一点实践,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和思考。

猜你喜欢
群文红色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红色是什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红色在哪里?
群文活动
追忆红色浪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