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体验:彰显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2022-03-01 16:33福建省厦门市梧桐实验学校陈雅煌
新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标杆经验测量

◎ 福建省厦门市梧桐实验学校 陈雅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新形态,这种课程强调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推动综合实践课落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对教学的理解,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除此之外还要创设开放性的活动空间,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力;加强课程的引导、评价,让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完善。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角度来看,其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空洞的说教和纸上谈兵,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活动、深入体验。

活动与体验密切相关,当学生进入真正的活动当中时,就会获得体验感;当学生在获得了体验感之后,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活动的有效完成。所以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来说,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有效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认知,是彰显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特色的重要思路。因此可以认为“走向体验”能彰显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特色。事实证明只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课程特色得到体现,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有效的活动当中建构知识。

一、课程资源: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应当紧扣教材,还应当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将数学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起来,从而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性特色。过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依赖于纸笔的数学课程教学,所学内容基本上都围绕教材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要求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突破教材的内容钳制,将教材内容适度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方向扩展。只有链接学生生活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

基于经验的数学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在“做中学”,主张将“做”放置在第一位,以行启思、以思导学。发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基本上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教材课本展开,深入解读教材;二是围绕学生经验展开,深度研究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发掘课程资源,应当基于课程,以教材为本,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经验性。比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设计、研发了“体育跑道上的数学知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现实性的探究任务,探究“为什么体育比赛中的中长跑不在同一个起点”。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原因,并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实地测量数据,对猜想进行积极验证。通过测量,让学生计算不同道的起跑线需要间隔多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200米、400米比赛时,相邻的跑道起跑线的间隔距离相等吗?在1500米长跑比赛时,相邻的跑道线间隔距离又是多少呢?通过对实践活动资源的发掘,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的认识,另一方面拓展、延伸了学生的认知,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例子当中,学生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圆的周长的认识就变得非常深刻,其原因在于学生在形成这些认识的时候有一个充分的体验过程,这个体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完成的,体验支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有了体验而变得生动灵活。这也说明,课程资源不仅仅存在于教材之中,更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世界是预先被给予的、活生生的世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一个“数学的大脑”审视生活。如此,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突破教材,而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就能触摸到隐藏在身边的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就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

课程资源的发掘丰富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素材。课程实施,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其实施过程往往就是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聆听、接受的过程。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等方式展开,能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活动资料。在活动中,教师要打破时空的限制,将课堂向前延伸、向后推进,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孕育新的知识经验。

比如“认识千米”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学“认识千米”这一部分内容后展开的。过去,教师多是让学生坐在教室中凭空想象一千米的长度。如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填写计量单位时总是胡乱地猜想,结果贻笑大方。笔者在实施这一部分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将学习场域拓展、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在学校的操场上去感受、体验一千米的距离。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了学生实践所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具体的参照物,因而不利于学生建立一千米的表象认知;二是曲线的长度,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千米的表象认知。基于此,在一节数学课上,笔者让学生准备了测绳、卷尺、标杆等测量工具,引导学生在一条行人不多的路上测量。首先让学生用卷尺一段一段地测量,竖立起一根根标杆,让学生从最前面一根标杆走到最后面一根标杆,借助于动觉实践,建立起对一千米的感受、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用计时器测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步伐、正常的步速行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二是让学生分别站在一千米标杆处、五百米标杆处、二百米标杆处喊话,助推学生用声音的表象建立单位长度为一千米的感受;三是让学生站在一千米、五百米、二百米的标杆处,通过视觉表象,助推学生建立对一千米的长度感受。多种感受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认识了一千米的概念。

三、课程反思: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过去,在实施数学课程之后,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反思,但反思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归纳,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与体验。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注重经验的累积、知识的学习,包括探究的体验、活动的体验,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比如“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了吗?”“我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了吗?”“我的猜想科学合理吗?”等。这样的反思,能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深刻。

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内容不仅十分丰富,其反思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教师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习题反思、问题解答反思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而且可以将数学成长日记、观察记录、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等引入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真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比如在“一张A4纸的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后,笔者引导学生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积极畅想自己的猜想、实验以及验证过程。比如有学生这样说:“开始,我觉得可以直接测量一张A4纸张。后来我将一张A4纸放在学校的天平上,天平没有任何倾斜;后来,我想商场的电子秤应该是非常精准的,于是我又将一张A4纸放置到超市的电子秤上,还是没有反应。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超市的商品架上放置了没有拆封的A4纸,于是,我就想到了直接测量一包A4纸的质量,然后再用一包A4纸的质量除以一包A4纸的张数。”有学生补充:“我认为,测量一包A4纸的时候,应该将外包装纸去掉,这样才更加精准。”通过反思、交流,学生对测量A4纸的质量、厚度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伴之间真诚、坦率的总结、评价,积累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课程的建构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挖掘生活化、经验化的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了可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生学习的固有时空、挣脱学生的固化学习方式,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以便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活动感受、体验。而通过实践活动的反思、总结,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质量和效能。

猜你喜欢
标杆经验测量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经验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争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