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亚平 李 乾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 甘肃 定西 743000)
青春期是人类从儿童转变成为成年人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人体和心理会发生不同变化,同时,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风暴期,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生理特征。目前我国中小学已全面加强学生青春期教育重视,为转变传统教育局面打造家校融合教育模式。但从当前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加强家校配合力度,进而导致融合教育成效不佳。基于此,还应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改善,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在中小学青春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重要基础与前提,良好家庭教育可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保障。通常,学校教育主要传授学生大量知识与专业技能,家庭教育则引导孩子具备健全人格、正确三观。家长的性格、道德品质、素质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孩子也具备这些特征,父母素质和道德品质较好,培养出的孩子也能在与他人相处、为人处世中渗透这些优良品质[1]。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后会将家庭教育中学到的诸多知识带入课堂,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前提,通过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奠定扎实基础,能够起到双重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虽给学校教育提供重要基础,但学校教育同样是家庭教育重要保障。客观来看,学生从小到大都会接受家庭教育,对于中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进入学校后大量时间都在校园度过,与家庭接触时间逐渐缩短,接受家庭教育时间递减。在与教师、同学互动过程中可让学生接触到家庭教育中不具备的群体,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衍生出学校教育知识。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也会进行道德、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引导,而这些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比较缺乏。因此,从两者关系来看,学生将家庭教育中掌握到的良好品质带入学校,再将学校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带入家庭。比如,部分中小学学生性格较内向,再加之青春期到来使其不愿与父母、长辈交流,在学校教育时,教师会引导和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将自我想法大方讲述给他人,有利于培养青春期学生健全人格[2]。并且,学校教育有专业师资资源,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进行指导,这在家庭教育中难以实现,可对青春期阶段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
在典型地块内选定标准地块:乔木林20m×20 m、灌木林5 m×5 m、草地2 m×2 m。标准地的数量不得少于3块,主要测量每株立木在方格中的位置,用皮尺和罗盘测定每株树冠东西、南北方向的投影长度,再按实际形状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尺勾绘出树冠投影,在图上求出林冠投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即可计算林地郁闭度。灌木盖度监测采用测绳法,草地覆盖度采用针刺法和目估法,调查标准地内树高、地径、林地郁闭度、灌木(草地)盖度等。
在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虽然已加强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但从教育实际不难看出双方采用的教育方法存在区别。大部分父母并没有重视孩子青春期教育引导,在多元文化和大数据环境下,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越来越丰富,从中难免存在糟粕文化影响青少年健康。在此情况下更应加强青春期引导,才能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为严厉型、溺爱型。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十分严苛,一直信奉“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理念,一旦孩子未达标准便会被打骂、惩罚。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给青春期孩子心灵造成负担,使其逐渐形成孤僻、懦弱性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成长。青春期孩子需得到家长正确引领才能健全人格,如果家长过于关注成绩而忽略身心健全,在与孩子相处时很少涉及青春期教育话题,则无法发挥引导作用[3]。溺爱型父母则表现为过于宠爱孩子,平日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学校教育一直提倡全面发展,这类家庭教育方式与学校要求背道而驰。而严厉型家庭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提倡的个性化、尊重化发展不符。学校青春期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个体,了解学生实际现状,加强核心引导力形成,以此来强化积极引导。在青春期融合教育中,若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法不同则无法形成共通点,难以凝聚教育力量。
中小学青春期融合教育还受认知影响。部分家长对家校教育关系认知不全,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后所有教育责任都仅在于学校,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只需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即可。这种错误认知使其未加强学校联系,没有重视青春期教育。青春期孩子心中会产生多种想法但不愿与父母分享,当父母与孩子缺乏精神交流时,便会逐渐淡化亲子关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愿意与自己沟通,自己便没有主动与孩子接触,长此以往导致亲子关系愈加疏离,家长对孩子缺乏必要了解。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变化速度较快,若长期保持疏远亲子状态,容易导致父母错过孩子关键发展期。部分学校由于早已习惯自主教育,在组织青春期教育时没有注重家庭引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呈两极分化状态,两者缺乏交互平台,只能各自发挥薄弱教育力量。当缺乏有效教育力量时,会使中小学青少年对青春期一无所知,无法正确处理异性关系及各种生理情况,一些正常现象会变得难以启齿。比如,女生第一次月经到来未做准备被男生嘲笑,导致女生一直认为这是一件暗昧之事[4]。如若能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合力教育作用,则能有效改善现状,然而在该方面还有待优化。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愈加重视,要求学校应制定相关课程。青春期教育包含性教育、心理教育等多项内容,其中,男性与女性身体变化、性教育被众多家长认为难以启齿。学校教育中教师应秉承客观心理,将正确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了解自身身心特征,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为青春期成长及一生发展埋下良好种子。为突破青春期家庭教育困境,学校可组织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一同学习和渗透青春期知识,加快家校融合程度。例如,学校可自主组织或邀请专业领域专家到校组织讲座,对家长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除理论讲解外,也可在讲座现场通过人体雕塑模型传达相关知识。一方面,能够让家长转变教育认知,意识到自身及学校在孩子青春期成长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家校配合力度[5]。另一方面,使教师与家长进一步掌握青少年真实现状,对症下药进行青春期教育更能提高教育成效。
主要为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同时建设满足游客居住、观光、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购物、商务培训、等相关服务的场所,通过特色餐饮、特色民宿吸引游客,充分利用场镇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大裂谷景区建设发展,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地。
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研发、应用,涌现出了非常多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贴吧等,在人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小学青春期家校融合教育模式下,也可依托于这些平台拉近双方关联,共同发挥合作育人根本意义。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教师讲学生家长拉近群中,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若发现任何青春期问题可及时在群中沟通,教师或其他家长给出建议,共同讨论有效的引导方法。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表现教师也可向家长反馈,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青春期现状,便于及时展开沟通、交流。另外,若青春期家庭教育方法、资源缺乏,教师可在微信群中分享学校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借鉴与参考,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供保障[6]。教师与家长也可在网络中搜索教育素材,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内容、方式,引导中小学青少年在适宜环境下茁壮成长。在现代化环境下,家庭与学校双方互动频率有所提高,能及时收到对方反馈,为引导中小学青少年树立正确思想认知与行为举止提供有力条件。
青春期青少年亲子关系疏远较为普遍,为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学校可组织亲自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以此来拉近亲子距离,培养良好亲子关系。例如,在班级组织班会或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邀请家长到校参与活动,该过程能有效增强双方互动。在愉悦氛围下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有利于树立青春期青少年自信心。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例如,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对青春期的诸多疑问写在纸上,再交给父母让父母做正面回答。当父母回答错误或言语不适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使父母学会如何尊重孩子以及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经过亲子间密切交流,能让青少年打消心中芥蒂。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播放青春期视频、电影,让学生、家长一起观看,通过视频描述能让学生意识到青春期中的一些现象实属正常。也可加强与父母间的交流,及时阐述内心想法,解决心中疑惑,培养正确思想观[7]。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性生理、性道德讲解视频,让女生能够正视和接受自身身体变化,促使男生尊重女性。
仔猪白痢属于一种肠道传染病。在疾病早期,仔猪摄食量正常,体温及精神均无明显变化,只有粪便颜色存在异常,以灰白色带为主,混有绿色,粪便中存在粘液。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明显的变化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以及背毛粗乱、没有光泽、四肢则软弱无力、反应淡漠。如果病猪伴有肺炎、呼吸急促、咳嗽以及脱水等临床症状,且没有对其进行有效治疗,通常在病发后7 d出现死亡。部分病猪会逐渐变成慢性腹泻,即使康复也会因不良生长而成为“僵猪”。仔猪白痢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疾病[1]。
综上所述,中小学青春期教育不可或缺,是为青少年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在教育中需发挥家庭与学校双重力量。两者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基础,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重要保障,两者均在青春期教育中发挥重要影响。目前,在家校教育融合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现状,家校教育方法存在较大偏差,融合教育认知不全面,要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护伞,就必须强化家庭与学校融合教育功能。可以组织讲座强化融合教育力度,依托于现代技术拉近家校关联,组织亲子活动拉近亲子关系、发挥学校引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