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爱萍
(民勤县教育局 甘肃 武威 733000)
班级的和谐才能带来校园的和谐,校园的和谐才能产生社会的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在班级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是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基础。寄宿制学校中,学生长时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甚至矛盾,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环境的创设,通过优化学习环境、加强教学设计等方式打造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为寄宿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校教学与更为健康的教学服务。
在初中学段,学生的自我认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从以上几个维度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剖析影响和谐学习环境创设的负面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初中学段学生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认知较强,其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被教导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纪律这一维度较弱,而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这两个维度是最差的。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欠佳,受到学习兴趣影响较大,一些学生学习态度较差,不仅造成自身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影响到班级内的学习氛围[1]。
近年来,多种信息技术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途径更加便捷,很容易在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条件下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智能设备中。寄宿制学校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远离家长监管,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不能做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如果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之自身自制力不够,很容易对潮流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将时间用在娱乐与课后兴趣上,课堂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造成个体的成绩下滑与班级的整体成绩退步。
在寄宿制学校中,部分学生自我规划能力不足,在学习中并不能做到自主规划学习,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学生不能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匹配学习计划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初中学习阶段性较强,教师会进行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建设,但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完成度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学习计划,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寄宿学校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学校教师只能照顾到班级的整体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把握不足。学生一旦缺少清晰的自我规划,就很可能导致自己与班级整体学习进度相脱节,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追赶上去。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着阶段性目标制定不科学不可理喻的情况,具体的实施步骤不清晰,存在着空想目标的情况。一些寄宿制学校按照学生成绩确定年级分班,在一个班级内很容易出现学习氛围不和谐的情况,一些学生想要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各种学校规定而只能处在较差的学习环境中。部分班级内的学生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时间的规划不科学,缺乏教师的指导与训练。甚至在一些班级里,较多的学生学习时间不完整,不能合理计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科学管理方法[2]。可以想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难以实施好学习计划,影响学习效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较多,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问题出现比例普遍高于非寄宿学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甚至还会呈显著逐渐恶化的趋势,如果学校和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干预,很容易造成个体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也不利于班级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寄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学习生活经历不同。通常情况下,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要优于其他学生。班级干部需要在班级中负责某种具体的工作,可以密切联系教师与同学,且班级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表率作用,因此担任班级干部的同学往往学习较为努力,自身的态度较为良好,因此在焦虑抑郁、沟通障碍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上与非班级干部学生有着显著的维度差异。
第二,学生的原生家庭构成不同。寄宿制学校有较多外地学生就读,地区、经济等构成因素复杂。一些学生需要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且由于离家路途较为遥远、家长空余时间较少等,学生回家的频率不高,对于初次寄宿的学生来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考验。此外,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常要好于非完整家庭学生,在躯体化、恐怖、偏执维度上更为良好。
第三,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同。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但是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自身教学意识不足,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切,且缺乏心理资讯服务工作的建设,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且难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及时的解决。相关研究显示,开设了心理活动课程的学校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较少,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程度要高于未开设心理活动课程的学校学生。
要想打造良好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最为基础的就是优化学习环境。首先是物质学习环境,布置得当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当提高对物质学习环境的重视程度,给学生打造干净整洁的教室,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负责全天候的教室环境,安排值日制度,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即使自己不是当天值日生,学生也能主动擦黑板、扫地等。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家的意识,维护卫生环境的清洁也是维护学习环境的完整[3]。教师可以安排劳动委员,对值日学生的劳动情况做好记录,根据值日要求做好日常的卫生维护工作。值日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向任何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集体意识与公平意识,学生还能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逐渐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共同维护整洁与秩序环境的习惯和品质。
除了物质环境,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优化精神环境。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文化氛围建设,向物质环境中有针对性地注入文化气息,从而有效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硬件设施,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作,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主题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主题,定期开展黑板报创作活动,结合黑板报的宣传功能,融入学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学生在设计与制作黑板报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合作能力,优秀的黑板报创作还能够满足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心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此类活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黑板创作主题开放,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或者用黑板报展现对社会热点实时、历史事件等的理解,展现出浓厚的学风,有助于促进班级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与形成。
教师不能将学生简单地看做成单一的教学整体,运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约束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习惯进行个性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在班级教育中,教师应当进行定期的学习生活总结。具体实施可以采取班会的形式,教师要教导学生,班级不仅是一个教学单位,更是同学们一同努力创造价值的家园,教师可以开设“做团结友爱的中学生”、“文明互助,共创和谐班级”等主题的班会,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制定学习标准,结合班级实际成绩设定班班级目标,让学生们通过共同努力推动班级成绩进步,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成绩情况,制定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相同的学习动力,也有着学习的积极动力。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可以了,但是事实上,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之外的领域中取得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关注理解学生的长处与优点,接受学生的成长需要。很多时候,教师以成绩为评价主导,对于成绩不算理想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平,很容易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集体当中,也会在班级中形成唯成绩论的氛围,难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要培养优等生的竞争意识,树立起教学相长的观念,让优等生成为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共同塑造班级良好的学风。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倾听他们的内心,给予中等生更多的鼓励。中等生群体在班级中经常受到忽略,需要教师理解与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弥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中等生的生活与学习难题。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学会倾斜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帮助后进生找到方法、找对方法,可以将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或形成学习小组,帮助后进生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找到用武之地[4]。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习惯,在生活、行为等各方面上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各种新型技术手段得以应用到教学工作当中,出现了智慧课堂等多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学校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智慧课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智能化,学习评价也更加立体,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还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丰富学习环境,为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打下基础。智慧课堂中具有海量的动态信息,可以很好展现出学习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倾向于使用PPT等呈现教学内容,通常以文字为主,教学情境相对固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课堂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带领血红色呢过搜集扩展性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习需要制作形成知识资源库,学生可以在课后时间选择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制作视频课程,学生可以在课间、午休等时间进行集体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学习而凝聚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班级学习环境的和谐性。
使用多屏互动手段同样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利用信息化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竞赛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监控学生的参与程度。住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有些时候会出现教师下班回家、学生学习问题难以及时处理的情况。教师可以运用云平台进行课后作业辅导与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云平台中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在平台中与班级同学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平台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平台使用习惯,让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能设备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便于教师开展深入教学。
教师是学生在寄宿学校中关系最为密切、交流最多的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搜集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将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教材,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给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初中学段学生的身心很容易因外界变化而产生改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合理的干涉。
教师可以培养班级干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部分学生自身难以融入到班级整体当中,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教师应当加强家校联合,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形成有效共识,并且定期商讨家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方式。教师可以给后进生安排一些班级干部岗位,让学生能够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也能够使其更好地融入班级学习环境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应当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让心理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运用更多的教育策略,在整体上提高教育水平,让班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主体,促进班级与学生的成长。
部分寄宿学校班级学习环境较差的原因还在于教学工作没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导致课堂效果过于沉闷,学习环境并不和谐。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思路,通过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知识的生活化与形象化程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兴趣。教师也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端正其对学习的认识,运用视频分享、班会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劲头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支持与鼓励,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当为学生制造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有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把面临的任务当做无法逾越的困难,且认为自身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容易陷入恶性循环[5]。一些学生因为成绩较为落后,所以只和成绩水平一致的同学交朋友,并不利于班级整体性建设。除了考试这一能力展示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同学各自身上的闪光点,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各层次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喜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好伙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们才会仅仅地团结在一起,良好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才能被成功创设。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知,在我国寄宿制中学当前的和谐班级学习环境创建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总体上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且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不同于普通初中,学生独立生活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从优化学习环境、面向学生全体、建设智慧课堂、深化心理教育、加强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打造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在和谐的班级氛围里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成长。在未来,教学工作者还要持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