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

2022-03-01 11:22:12邓碧华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课文教材

邓碧华

(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1 引言

在每周写作授课中,部分教师忽略文本对写作的重要性,脱离了基础阅读,对学生进行教导,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完美的运用在自身的文章之中。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读与写二者结合。也突出了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作为笔者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结合笔者多年相关教育经验,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2 初探教学读写结合问题

注重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的教导而写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最终也会表现在写作能力的提高上[1]。《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这一文章中指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了现阶段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轻视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将分析文章内容,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中心思想作为教学的方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只突出了对作者用句的分析,而忽略了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之上。这样的教学脱离了实际,将读与写割裂开来。

写而不读。即使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有进行相关短句写作练习,如设置扩写,造句等多种形式。虽然提升了学生写短句的能力,但还是缺乏连续性,是敷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无法与篇章的写作媲美。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围绕着阅读提升,没有起到将阅读能力的提高展现在写作之中。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被限制,无法有效提高。而相关篇章的写作练习,往往被安排在单元最后,教师让学生了解相关写作内容,步骤和要求,并做一些相应简单的引导讨论,就安排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与阅读相结合。阅读是为了写作,而在现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写作也被独立开来,造成写而不读的现象。

3 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将读写结合,要求教师吃透教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能[2]。该文段清楚地表明,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教师传授课程的重要指导方向,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认真研究,参透教材的内涵,并结合学生的相关读写能力和水平,设置高效、完整的读写训练。教师的教材每一节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教师在进行相关备课时,要根据每节课的主题选择贴近文章的习作要求,同时要分析选文和教材文段之间的联系,将阅读和写作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在课程教授前,对当天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完整的、系统地梳理和构想并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掺杂相关写作知识,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落实读写结合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在熟悉新课文时,结合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情景和文字相结合的魅力,指导学生把写作与阅读成果相结合。

2.对于经典好句,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让学生在写作时能立刻想到相关优秀好句,并运用到自己文段中。

3.教导学生将写作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相关经历,做到有东西可写。

4.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近期阅读体验和相关经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拓展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见闻。

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读写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教授重点在于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缺少了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讲解,使得很多学生能明白作者表达了什么,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到自身的写作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得到提升,但无法与写作相结合,导致学生脑子里有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通过书面文字表达出来,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写作和阅读的热情。根据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在教授阅读内容中穿插相关写作知识,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分析相关段落的作用,以及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写作手法来进行表达,我们在进行写作时该如何表达等等。通过与学生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手法表达自身的意思。并在授课结束后。布置相关积累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书本阅读之外,积累更多的好文段,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也不应脱离实际,要结合身边生活,通过对身边的观察,认识自身,这样能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二)精准句式,领悟表达精髓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语言生动、画面感强烈等多个特点,并且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这些教材内容都是训练学生阅读、写作的重要素材。

例如,在授课《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文中具有大量的排比句式。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理妆吗?你好,潺潺的溪流/......这些排比句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所以,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将这些排比句重新编排成现代诗的格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景,体会到文章中与“我”与山中“好友”打招呼时的真实场景。除此之外,文章中还具有较多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充分体现出了“我”与山中“好友”的深厚友情,文章中的一声声你好,第二人称的运用,口语的亲切感,能让读者的精神世界更加愉悦。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掌握精准的句式,同时也能领悟不同句式中所要表达的精髓。

又如,在教学《藏戏》这篇课文时,课文的初始阶段以连续的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式,整体语言气势较为强烈、情感充沛,具有先声夺人的巧妙作用,同时还充分体现出了藏戏所具有,的特点,这些句式的描写与排比,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藏戏的浓厚赞美情感。整齐地句式简单的语言,在细细品味中能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与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三个问句转化成陈述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反复阅读,帮助学生感受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语言本身的魅力,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批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开:从头从来没有这样一幅画能让我彻夜难眠,从来没有任何事情能让我牵肠挂肚,从来没有这样一群人能让我痛彻心扉;还有什么能比亲情更加浓厚?还有什么能比母爱更让人敬佩?还有什么能比情感更能融化人心?由此能够看出,很多学生都学会了这样的精准句式,学会了这样精妙的语句,这对于学生的阅读以及创作来讲,无疑是最有力的帮手。

(三)写作手法,感受曲折情节

1.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主要指的是,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所描写的对象并不具备直接描写的特点,而是借助周围人物、事物、环境的描写去衬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侧面描写这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凸显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让其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明。

例如,《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整体文章就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体现出了少年的高超技术,同时也从侧面描写出了观众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衬托出了文章中少年的表演技术,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真正看到了少年的演出场景,能感受到技术难度较大,使整体文章变成了一场演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样的写作方法,以“运动会”为创作主题,体现出整个运动会的场景,如运动员、热情的啦啦队员、跨栏时的障碍物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文章的主角。

2.对比描写

对比描写主要是将对立的事物以及观点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读者通过比较辨别是非,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能真正突出好与坏、美与丑之间的对立,能为人的内心带来强烈震撼。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事物之间的矛盾,使文章的整体艺术效果以及影响力得到增强。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父亲被捕时的沉稳”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敌人的凶狠残暴将父亲的坚定、伟大形象衬托得更加明显。《凡卡》这篇课文中,乡下清苦的生活与繁华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体现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与人们对黑暗社会的怒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种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创作。如在引导学生根据“老师”这个主题进行文章创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同学的角度以及教师所提供帮助的角度进行对比描写,凸出教师教育和指导,或者从“我”前后对教师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描写,以此体现出教师对“我”的关爱。

(四)读中理解,积累创作素材

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时,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体会以及积累,而并不是进行理性化的分析,这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虽然,小学生擅长记忆背诵,却无法真正记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也无法理解文章中的精髓,并不具备感受课文内涵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这对于学生来讲并不困难,如熟读成诵,这样能帮助学生将语文教材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财富。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朗读提出了清晰要求,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这门语言,而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这样说,朗读是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高质量的教学素材。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有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积累更多词汇、语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要回归本质,课堂中应回荡着激昂的读书声。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点教授学生多样化的朗读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阅读课程可以分为三个指导步骤“初读感受——熟读体会——精读品味”。初读感受,指的是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知道了什么?但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自由,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整篇课文内容,并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更加流畅。熟读体会,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懂得了什么?这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真正做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阅读与讨论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精读品味,指的是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读?这要求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欣赏课文内容。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融入“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在阅读中进行批注,这是最基础的阅读方式。“读”不是简简单单地将课文完整地读下来,也不是一个人的读,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能够深刻地读。同时,教师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时,要尽量少提问题,但要提高问题质量,要让学生有机会多读书,要让学生有目标的读书,有层次地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的快乐,进而收获更多。

总结

文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初探,存在很多不足。作为新课程改革后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应该积极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根据教材将读写结合教学,并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对教学方式分析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4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