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路径研究
——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01 12:50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徐承亮
广东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文/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徐承亮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工学交替、课岗合一为主要特征的育人模式,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务实举措。

图1 课程转换法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能力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构建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在开发现代学徒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趋向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的结构与重构要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逻辑起点,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校企合作构建为关键,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创新,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表1 课程结构表

表2 电路基础课程与能力映射表

(续表2)

(续表2)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与思路

(一)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职业能力有机地转化到课程中,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类出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再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从而确定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实现课程与能力对接,构建现代学徒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1)。

(二)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1.注重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彻底打破按照知识的相关性构建系统学科知识体系的传统模式,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直接对应,或者分解、合并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2.注重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分析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而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三、现代学徒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表

依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与思路,通过组织召开现代学徒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确定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开设学期安排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技术技能课、学徒岗位能力课和专业拓展课程。具体课程结构安排如表1所示。

四、课程与能力对接表

课程与能力对接是一个“逆向定制”的过程,通过职业能力分析,了解企业对相应岗位的技能需求,然后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依据确定课程,再将这些课程和能力的关系对应起来,从而明确各门课程能够培养哪些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哪些课程培养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清晰地知道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电路基础为例,课程与能力对接如表2所示。

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起源于美国,特别适合于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技术类专业。教学项目的设计真实复现工程师的日常岗位研发过程,学生在师傅(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项目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工程知识、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现代工具应用、个人与团队工作、项目管理与财务等内容。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埋入故障问题形成教学项目,真实复现教学项目调试过程。教学项目的案例均按照电子信息产业一线的真实研发过程进行设计(图2)。课程体系设计侧重应用实践,80%课时为实践课。采用适应性、集中式、模块化的教学,提升学生工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工程过程中解决复杂故障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信息课程体系设计如图2所示。

六、结束语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虽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但都是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因而决定了只有体现企业主导地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精准育人。目前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尚不够成熟,也缺乏一定实践工作经验,改革触及部分主体的利益,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对传统观念进行更新,不断突破制约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才能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信息课程体系设计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