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放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2-03-01 01: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靶区靶向病灶

田 永 巍

(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诊疗中心 开封 475000)

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后期阶段,生存率较低[1~2]。临床关于NSCLC患者的治疗以放疗为主,利用放射线产生的辐射破坏病灶细胞染色体,从而杀死癌细胞,达到减缓病情进展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单纯放疗治疗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有限,患者远期预后并不理想[3~4]。近年来,靶向药物的研发为晚期肿瘤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奥希替尼为三代肺癌靶向药[5],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规化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者;(2)预计生存周期>3个月者;(3)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已发生肿瘤转移者;(2)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有禁忌症者;(3)合并重大脏器功能不全者。在予以患者编号后随机分组,将其分为C组和C+A组各45例。最后对C组、C+A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呈一致性(P>0.05),见表1。

1.2方法

1.2.1C组

C组45例患者实施单纯的常规放疗治疗。首先,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于体膜固定下采用CT扫描,扫描范围经胸锁关节始,至肺底部止;然后将扫描所得数据传送至TPS站,予以治疗计划设计,并勾画靶向放疗区域,包括肿瘤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GTV)、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其中,GTV为肿瘤的临床病灶,包括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灶,CTV为肿瘤靶区、亚临床病灶及肿瘤可能侵犯的区域,PTV为临床靶区外放大的区域。设计后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对靶向区域进行优化;最后设置靶向区域照射剂量,GTV为70~80Gy,心脏为30Gy以下,脊髓为30Gy,食管为40Gy。

1.2.2C+A组

C+A组45例患者在C组常规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希替尼治疗,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H20181063,规格:80mg),剂量为80mg/次,1次/d,以21d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1.3.1肿瘤干预客观效果

于治疗结束后,参照《肿瘤化疗疗效判定基本标准》分别评价并统计C组和C+A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例数。其中,CR: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病灶全部消失,未见新发病灶;PR: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病灶最长径总和较治疗前缩小超过30%;SD: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病灶最长径总和较治疗前缩小不足30%,或增加不足20%;PD: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病灶最长径总和较治疗前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发病灶。并计算肿瘤稳定率=(CR+PR+SD)/总例数×100%,肿瘤改善率=(CR+PR)/总例数×100%[6]。

1.3.2肿瘤体积及血清标志物水平

分别对C组和C+A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半年后采用64层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扫描测定肿瘤体积,并由医护人员采集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2.5mL,离心后分离血清,选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53401878,CI2000I)及配套试剂检测血清标本,利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

1.3.3远期生存期限

分别对C组和C+A组患者予以两年时间的随访观察,分别统计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7]。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肿瘤干预客观效果

C+A组患者肿瘤干预稳定率为86.67%,高于C组的66.67%(P<0.05);C+A组患者肿瘤干预改善率为68.89%。高于C组的48.89%(P<0.05),见表2。

2.2肿瘤体积与CEA水平

治疗半年后,C+A组患者肿瘤体积、CEA水平均低于C组(P<0.05),见表3。

表3 C组和C+A组患者肿瘤体积与CEA水平的比较

2.3远期生存期限

C+A组患者PFS、OS均高于C组(P<0.05),见表4。

表4 C组和C+A组患者远期生存期限的比较月]

3 讨论

NSCLC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约占肺癌总病例的85%,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出现与吸烟、环境、电离辐射、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以胸部胀痛、痰血、咳嗽等为主要表现,5年生存率较低,需得到及时诊治[8]。由于NSCLC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具有较高的隐匿性,因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放化疗成为了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9]。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方法,利用放射线产生的辐射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NSCLC作为一组异质性非常强的疾病,因药物耐药、副作用不耐受等因素的影响,单纯放化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化疗药物中,患者服用易瑞沙、凯美纳等药后一般在一年左右产生耐药,特罗凯一般半年以上产生耐药,而近年来,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各类型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奥希替尼为苯胺基嘧啶化合物,同时也是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对EGFR络氨酸激酶活性的抑制,而对其信号传导进行阻断,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和侵袭的抗肿瘤作用[10~11]。目前,奥希替尼是唯一在早期肺癌中显示出疗效的靶向药物[12],而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晚期 EGFR 阳性肺癌患者可适宜于应用奥希替尼,且获得了较为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中,C组、C+A组患者分别开展单纯的放疗治疗、放疗+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C+A组患者肿瘤干预稳定率、肿瘤干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治疗半年后,C+A组患者肿瘤体积、CEA水平均低于C组(P<0.05);且C+A组患者PFS、OS均高于C组(P<0.05)。提示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可有效提高晚期NSCLC的肿瘤控制效果,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期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靶区靶向病灶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