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3-01 01: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员 跃 杰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 许昌 461000)

颅脑损伤指的是由外力作用(包含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跌倒、火器伤等)于头颅和脑所引起的损伤,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5%~20%,居各种类型损伤首位[1]。该疾病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紊乱、意识障碍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易诱发其出现脑疝、脑积水、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还易导致其死亡,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对患者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手术创伤较大,可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造成不良影响,并增加其术后感染风险,从而会增高其血清炎性因子,进而不利于其预后[2]。我院积极进行手术方式改良和创新,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患者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12月,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3]中关于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GCS评分≤8分;(3)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或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及颅内肿瘤疾病者;(2)存在多发伤及严重休克者;(3)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立项,对患者分组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8.42±1.05)岁;病程15min~2h,平均病程(0.53±0.16)h。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47±1.02)岁;病程17min~2h,平均病程(0.55±0.12)h。上述一般资料对比,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头偏向健侧,于患者颧弓上和耳廓上耳屏前1cm处朝后上方至顶骨画正中线,将硬脑膜切开,将皮肌瓣游离并翻向额颞前部,在颞顶处钻孔将骨瓣打开,依次将骨瓣、蝶骨、颞麟咬除,然后进行颅内减压和清除颅内血肿,最后,对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止血。

研究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取仰卧位,全麻,头偏向健侧45°,并将软枕垫于其患侧肩下,使其患侧肩部抬高20°,在其头部颧弓前作一长度约为1cm的切口,并选择正中线至发际线为钻骨孔进行钻孔,完成钻孔后,将骨瓣游离,顶部骨瓣游离至旁开到正中线矢状窦2~3cm处,其余骨瓣游离至紧邻皮缘位置,并建立一个大小为12cm×15cm的骨窗,然后将硬脑膜呈十字状或放射状剪开,剪开大小接近于骨窗面积,使顶叶、额颞叶、前颅窝、中颅窝等充分暴露,再将额极切除和将脑膜补片取出,最后,放置引流管,并对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d的CBF、CBV、CJ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波检测仪监测)、TNF-α、IL-4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前后分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2~3mL静脉血,采用高速离心机对血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留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合免疫吸附试验及专用的试剂盒检测TNF-α、IL-4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CBF、CBV、CJ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d研究组患者CBF、CBV、CJ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4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d研究组患者TNF-α、IL-4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类常见的损伤疾病,多因各种器具、交通或工矿等事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所致或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然后传导至头部所致,具有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有相关研究表明,颅脑损伤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在全身损伤居于首位,基于此,就需要临床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4]。

既往临床对颅脑损伤患者多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采用该手术尽管能达到清除患者脑挫裂伤灶或血肿的效果,从而能促进其病情得到一定缓解或改善,但因难以充分暴露颅底、额极以及颞极,难以彻底将坏死组织清除,且无法进行充分减压,进而会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佳[5~6]。现代临床多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患者治疗,该术式采用十字状或放射状方式将硬脑膜切开,能促进额叶、颞极等患侧半球脑组织充分暴露,从而使手术人员获得良好的操作视野,更加精准地行骨瓣切除和颅内减压等操作,一方面能将颅内额颞底部挫伤彻底清除干净和达到充分的减压效果,从而有助于控制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底的出血情况,进而能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另一方面还能保护周围重要的脑组织和生理功能,避免手术操作对重要脑组织造成的创伤,从而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7]。

本研究中,对一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一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5d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患者CBF、CBV、CJ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患者TNF-α、IL-4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且该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28.57%),与汤敏[8]研究报告中得出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32.00%)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该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确切。

上述指标中,CBF、CBV、CJVO2等均是反映脑组织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当患者颅内压水平较高时,其脑组织供氧、供血不足便会导致脑组织血流障碍,从而会导致这些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通过对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其颅内压,从而能有效促进其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进而能提升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9]。另外,当患者颅脑损伤后,其脑组织结构损伤和血氧供给不足会加重机体炎性应激反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从而会导致其TNF-α、IL-4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对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能有效减轻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10]。

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改善机体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