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深度评析及备考建议

2022-03-01 22:52肖红雷范军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化学

肖红 雷范军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主要包含的“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分别明确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問题,即要求试卷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评价目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评价内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评价方式。下面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对“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以下简称“试题”)进行深度评析,并给出化学高考复习及备考建议。

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深度评析

(一)突出立德树人,注重教学引领。

1. 呈现我国化学科技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第3题的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采回月壤、长征系列火箭燃料燃烧和第19题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以及甲烷与二氧化碳催化重整研究成果学术前沿信息和科技发展情境,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感知中国科技的进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四个自信”。

2. 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学科育人优势。

第1题的文旅热现象、国宝级文物价值图文信息情境和第2题的广东国家级非遗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感知化学学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科育人优势,形成育人的合力。

3. 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4题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原理的关系情境和第6题的社区、学农、家务、自主探究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的关系等生活生产实际情境,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的教学导向。

4. 优化考试内容,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

本次试题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5项关键能力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向多维评价的转变,引导教学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

(二)紧扣“四层”的命题内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1. 注重必备知识,强化核心主干。

试题从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必备知识出发对试题进行整体性系统化设计。知识的考查更注重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多采用学生熟悉的命题角度进行设问,力求体现基础性。非选择题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大,但设问有层次,每个大题的前面几个小题还是从“双基”出发,关注必备知识的考查,有利于考生答题。试题中各题考查的学科必备知识如表1所示。

2. 关键能力为重,学科素养导向。

试题命制坚持以《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力图把知识能力的检测与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所以试题能力立意非常明显。如第13题以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测能力;第20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空间想像、模型认知及计算能力;第21题考查有机合成,侧重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第19题第(2)小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关键能力;第17题考查考生的证据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等,均体现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

3. 强化情境设计,渗透核心价值。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对情境做了更规范、更科学的规定,“无情境不命题”、“情境无处不在”已成为高考试题的常态。试题情境是实现“四层”考查内容的重要载体,基于情境的考试命题不仅是落实核心素养和测评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更是渗透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试题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形式,全面渗透了化学科的社会价值、本质价值和育人价值。

(三)立足“四翼”的考查要求,评价综合能力与思维素养

1. 力求稳中存变,考查综合能力。

试题以基础性、综合性为主,在考查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质性质等化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和能力的同时,题目设计学科内、学科间知识交叉的综合问题及形式多样的试题呈现形式,在维持试题难度稳定性的同时,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学科交叉问题和多个内容要求的综合能力。如第5题中涉及生物学科的“昆虫之间传递信号”和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中有关“有机化合物”知识相联系,第17题有关物理学科的“电导率”,第19题中涉及数学学科的“ln”、“倒数”,第20题中有关“密度”的计算等,均考查了学生对学科内、学科间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第1题“国宝级文物图”,第10题的“价类二维图”、第18题中“砷化铝用于芯片制造的刻蚀过程图”、第19题中的“相对分压”,第17题中所给的“查阅资料”信息等题目,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方法综合,考查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立体化素养水平。

2. 凸显应用与创新,评价思维能力。

试题以应用性、创新性为辅,试卷以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在诊断学生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迁移类比、辩证分析、总结规律、发散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如第18题第(5)小题判断Ga的化合价和第19题第(4)小题类比“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写法书写“相对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考查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第17题第(4)小题第⑤小问解释题中猜想不成立的理由,诊断学生对实验结论的辩证分析能力;第17题第(4)小题第⑦小问结合前述信息概括猜想成立的依据,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第18题第(3)小题第②小问综合考查Ksp、Ka和沉淀转化等必备知识,跳出定势思维展开计算,创新式的考查思路,评价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能力。

二、化学高考复习及备考的建议

(一)选择题的复习及备考建议。

1. 选择题考查的必备知识范围广,但常考的板块绝大部分是固定的,可以分模块加强选择题专项限时训练,善于运用代入法、特殊值法、极端假设法、排除法等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2. 部分选择题综合性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可以利用绘制“价类二维图”、“思维导图”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概念。

3. 试题优化命题设计,强化开放性、灵活性,所以在日常练习中教师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新颖的题目,提高学生对新颖题型的接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善于由表象抓本质的能力。

4. 试题情境创设很多,建议在复习及备考过程中,让学生加强对陌生情境的分析能力,练习题目的选择也要侧重以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索和化学史料等情境为背景的题目。

5. 在复习及备考过程中,加强学生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注重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实验题的复习及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逐一突破核心知识点。高考实验题虽然每年考查的背景不同,但重点考查的仍然是实验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所以要充分掌握好已学过的物质制备和定性定量实验,并对常考模块,如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仪器的使用、沉淀的洗涤、物质的检验等,进行整体记忆和练习。

2. 构建“制备实验”“探究实验”“定性定量实验”“对照实验”和“有机实验”等实验装置模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验题的整体框架,树立解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解答能力。

3. 构建文字表达题目解题模型,做好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完整解答,提高得分率。

4.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提高对陌生物质性质的探析和应用能力。从而突破原有认知的局限,敢于应对陌生物质及新情境的题目。

5. 开展实验探究过程,根据物质性质、反应原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形成辩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果预测等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6. 重视学生普遍认为难度较高的实验题型,如融合反应原理——以电化学装置为基础的探究物质性质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可进行专题训练,减弱学生的畏惧心理,敢于分析和解答。

(三)化工题的复习及备考建议

1. 熟悉教材中的工业生产流程,帮助学生形成工业生产的初级模型,如“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从海带中提取碘”“海水提溴”“工业制硫酸”和“工业制硝酸”等。

2. 构建流程图的结构模型,提高学生分析流程图的自信心,概括“预处理”“除杂”“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

3. 概括解题思路,如根据化学反应书写陌生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加入试剂的目的、滤渣或滤液的成分、可循环物质、采取某一操作的措施、避免温度过高的原因等。

4. 学会一些答题技巧,如“粗读试题”、“善于跳过不懂环节”、“反推法”等,提高学生对陌生情境和陌生物质的应对能力。

5. 注重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际问题,如化学平衡原理、水解原理、电化学原理、实验化学原理等。

(四)原理题的复习及备考建议

1. 提高学生“审题”和“析题”的能力,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如反应热的计算问题可以快速找出目标方程式与已知方程式的关键联系,化学图像问题可以明确横纵坐标的意义、有效理解并应用图中所给信息等。

2.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模块涵盖的知识点,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建构各模块认知模型。

3. 注意易错知识、难点知识的强化训练,如浓度变化值忘记除以体积、反应热符号问题、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标志、平衡图像等。

4. 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如培养发散思维,善于从知识的各个层面分析问题;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可以有效迁移运用已学知识;培养辩证思维,提高分析探究的能力。

(五)结构题的复习及备考建议

1. 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质结构的大概念。可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理清结构化学的知识脉络。

2. 尝试联系必修部分涉及到的结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

3. 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晶胞结构的有关计算与数学几何的结合。

4. 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汇总好课本及真题中出现过的典型例题,如“基态原子或离子电子排布”、“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理论”等问题。

5. 抓住重点,专题突破。对基态原子或离子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图)、VSEPR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共价键的类型、配位键、利用原理解释问题、晶胞的结构及推算等专题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对每个小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6. 注重“位构性”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用微观结构变化解释物质性质不同的分析视角,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六)有机题的复习及备考建议

1. 在复习备考中将必修和选修的有机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复习效率。

2. 基础知识必须层层过关,对有机物系统命名、常见官能团名称及性质、结构简式和键线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反应方程式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抓规范、抓细节,逐一突破。

3. 重视课本知识的记忆,以方程式为载体记忆代表性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依据代表物质的性质记忆官能团的性质,从而掌握一类物质的性质。

4. 重视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学会以官能团为中心的化学键变化的分析能力,逐渐形成知识框架,有利于对有机流程的分析。并让学生学会模仿,灵活迁移。

5. 适当增加有机小专题。如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陌生有机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

6. 以真题或统考题为背景,总结常见的陌生信息反应,如α-H发生的取代反应、酯的醇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等,以及了解SOCl2、格氏试剂、氰化钠等试剂。从而消除学生对陌生有机反应原理的恐惧心理。

总之,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在“一核四层四翼”的统领下,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成果、实验探究和传统文化等情境素材,优化考试内容,以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以考查學生“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命题依据,以基础性、综合性为主,应用性、创新性为辅的考查要求,紧密结合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在化学高考复习及备考中,应夯实基础,针对不同板块采取有效复习策略,重视创新型、情境化、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题目的练习,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关键能力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的培养。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化学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