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子与乌有生,江湖闲散客,同期古代文学专业里唯一没有喵的喵星人。平生三愿:买书、看书、埋于书。
上古神话时代,林木丛生,百草丰茂,野兽的咆哮回荡在凄迷的夜色之中,先祖们如同刚睁眼的婴儿般好奇地探寻这个世界。风雷雨雪、昼夜四季、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如此神秘。神话时代,不仅属于人,也是妖兽鬼神活跃的舞台……
妖:上古生物群像
九尾狐妖、西王母、烛龙、精卫……从《山海经》里走出的中国妖兽,与各式脑洞携手,至今活跃在文艺创作第一线。
《山海经》之后的各式传说和志怪小说,尤其是在可居于中心位的《聊斋志异》里,妖兽的设定丰富多样。例如九尾狐妖,能够幻化人形且姿容妖艳,擅长蛊惑人心,有的甚至还被赋予了“妖王”之类“高大上”的头衔。若追本溯源,就会发现,狐妖最初的设定其实十分朴素。据《山海经》记载,“九尾”是一种长得像狐狸却有九条尾巴的野兽,并非是真正的狐狸。它居住在青丘山,叫声像婴儿,喜欢吃人。而人如果吃了九尾,就能不被迷惑。
除了《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等也记载了各种仙妖神魔,合起来,便是厚厚一叠中國版“神奇动物在哪里”档案。不过,以前的人们为何要记录下这些奇奇怪怪的上古生物呢?
其实,古代所见的超现实生物,大多是对现实的反映。例如《山海经》说,在西北的章尾山上住着一个叫烛龙的神兽,它睁眼就天亮,闭眼就天黑,呼气就是冬天,吸气就是夏天。这其实是古人在用神话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象:睁眼天亮、闭眼天黑即为对昼夜更替的解释;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可不正对应着烛龙所在的位置和它呼吸引发的风向变换么?
由此看来,上古关于妖兽的记载并非纯属猎奇或消遣,很有可能,那些“神奇动物”真实存在,相关的记载还是上古时期人们赖以生存的“科学知识”呢。
鬼:被误解的可怜种族
说到“鬼”,我们大概会立刻回想起日韩鬼片的恐怖,想到中元节不要走夜路的习俗,以及小时候睡觉必点灯的习惯。其实,这些印象都是对“鬼”的偏见。
如果让日本与中国的“鬼”进行一次友好会晤,双方只怕都会对这种偏见心有戚戚。影片里那些长发及腰、白衣翩翩的“阿飘”,通常指人类死后残留的意念,没有实体,无法触碰,它们在日本传说中属于“灵”。而日本的“鬼”则具有实体,是一种穿着虎皮短裙,头上长着角,青面獠牙的妖怪。据《桃太郎》故事记载,除了地狱外,它们还集中居住在一个叫“鬼岛”的地方。
中国传统的“鬼”接近“灵”,但身份更加尊贵,它们是“去世的先祖”。这让中国人对“鬼”的态度,一为敬,二为畏。
祖先给予后人生命,又为子孙甚至部族的延续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因此古人对前辈、祖先都十分尊敬,后来逐步发展为祖先崇拜的文化特征。这在《诗经》中便能看见:《颂》里记载了商朝、周朝和鲁国三位开国君主的故事传说,据考证,那些诗文在当时应配有舞乐,在祭祀祖先时向群臣、百姓表演,以期后人不忘前人之志,继承前人精神,保境安民、开拓创新,故而当敬老尊先。畏则更多体现在死亡中,“鬼”的身份让我们得以看到在文明发端的中国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死亡不过是去到另一个世界,只是死去的人仍能观照活人的世界,甚至会影响现实。因此,崇拜与祭祀祖先既是对“鬼”敬畏的体现,也有借助祖先的力量获得现实幸福的希望。
如此看来,“鬼”也变得亲切可爱了些许呢。
神:高贵却寂寞
在华夏上古诸神中,最尊贵的那位为“帝”,他是天命的化身,会在必要时向人类祭司传达天命。正因如此,人类将无常的生死,乃至生活琐碎都算在他头上;商王们常将他的名字刻在自己的名字之前,以宣示君王至尊的身份;发布政令更是动辄必称是尊奉帝的意志。只可惜帝的名字早已淹没在时光中,随着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埋入黄土。当后人们为了伏羲、女娲和神农三者谁是众神主宰而争吵时,已没有人想起帝的存在。
虽然记载了政治与宗教含义的文字被埋藏,但描述帝的文学形象的文字却被千古传唱。帝仍记得,在人间,自己有很多别称,其中之一便是楚国人称呼的“东皇太一”。诗人屈原还重新改编了祭祀他的歌词,一同得到改编、传唱的还有他座下几位大神的歌,包括雷神“云中君”、湘水神“湘君”和“湘夫人”、死亡之神“大司命”、新生之神“少司命”、美艳山神“山鬼”等,这些歌即组诗《九歌》。诗中的众神姿容或华贵或凄美,被一众小仙簇拥着,坐着龙或凤拉的金车,合着猛虎的击鼓声,来赴一场与人类的约会。天帝率众神下凡,是何等的热闹与风光,只是如今,他们的名字被夹杂在佶屈聱牙的诗文中,已落满灰尘。
帝常常在想,什么时候,人才会重新想起他,重新探究那些古老文字背后的秘密呢?
瑰丽多姿的神话时代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处终结了。但不必遗憾,因为周公旦的“礼乐”体系重新定义了“天命”,至高神“帝”不再喜怒无常,而是被赋予了稳定的内核——德。周公旦告诉人们,民意是天意的载体,无论君主还是匹夫都不能肆意妄为。这次转变,孕育了中华文明以人为本的道德追求与格物致知的实用主义。
先祖们离开蒙昧的神话时代,迈出了理性与民本的第一步。而神话,以文学的形式留存至今,成了人们心中对遥远时代奇幻而瑰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