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水民 ,董佳 ,龚丹
1.浠水县中医院CT 室,湖北浠水 438200;2.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湖北武穴 435400;3.浠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浠水 4382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对于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有所增加。为了更好地保证医护人员的任职能力,需要从教育的角度着手进行调整。 传统的医学生培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医学的实践性与综合性[1]。尤其是疼痛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在治疗时以神经脉冲射频为基础,对学生掌握操作神经以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2]。在教学方式多元化的状况下,临床提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案。 PBL 以问题为引导,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学习的被动灌输局面[3]。 在运用于疼痛学科教学时,可让学生从记忆——考试——遗忘的不良循环中挣脱出来。 在开展时,学生能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从而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这种状况下,临床提出以PBL 联合CT 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疼痛科教学, 效果理想。 本次研究以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浠水县中医院的实习医学生52 名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该教学模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以本院实习的医学生52 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 组,每组26 名,且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 15 名、女 11 名,年龄 20~23 岁,平均(22.02±0.12)岁;观察组中,男 14 名、女 12 名,年龄 20~23 岁,平均(21.89±0.14)岁。
两组医学生均在同一大班接受学习, 且授课老师、教学资源、文献查阅、教学环境与设备等资料无差异;在进入疼痛科学习之前, 均已具备了3 年的医学教育经历,且无疼痛学相关认知。两组医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 在医学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就临床疼痛治疗的基础知识进行课堂讲述教学,1 h/学时,共4 个学时。 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多媒体、图谱等方式为主。 在医学生掌握一定的疼痛知识后,可运用多种教学途径,来为其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疼痛评估、镇痛药物剂量、脉冲射频操作、并发症处理等内容,提高医学生的理论水平。
1.2.2 观察组采取PBL 联合CT 三维重建技术教学方案在医学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同样需要进行对照组中的课堂教学,以帮助医学生温习《外科学》中《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共4 个学时。而联合教学方案一共包含20 个学时。 实践教学需要在疼痛病房以及CT 引导室开展。 带教老师,需要结合疼痛科的工作经验,选取典型病例,并搜集基本资料。 并且结合教学需求,以2~3 名医学生为1 个小组。 在进入实践环节之前,需要由带教老师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引导性问题。在问题提出后,小组可通过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任务分配、资料查询、结果整理等,并得出初步答案。 带教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担负引导和启发的责任,以帮助学生掌握切实的内容。 在基本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的内容如下。 ①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参加查房与神经脉冲射频操作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搜集和了解。具体包含疾病诊断、疼痛评估、镇痛药物选择以及现阶段采取的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方案。 脉冲射频操作需要在CT 引导室下进行,并以飞利浦64 排螺旋CT 来进行二维断层扫描, 观察操作神经周围解剖结构,并以Dicom 格式进行保存,层厚1 mm。在扫描持续的状况下, 获取的二维图像可进行三维重建。然后以模拟操作的形式,以切割、旋转图像等方式来进行解剖知识以及操作过程的讲解。 ②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患者在治疗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什么,疼痛累及的神经节等。 学生需要先自己搜集资料来对问题进行解答, 并且由教师来对其答案进行指导,保证获取知识的正确性。 ③在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需要由带教老师指导医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教师就查找的材料进行筛选。④在资料确定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并且由教师来进行总结和分析,解答其相关疑问。
①理论知识。 以随堂检测的形式,就2 组医学生的基础知识、病例分析、脉冲射频治疗、操作神经的解剖部位以及毗邻、 并发症处理等掌握状况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每项20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掌握状况越好。
②教学效果。在教学完成后,运用“教学效果评价表”对医学生的教学状况进行调研, 其中包含了学习效果、临床思维拓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度、问题解决能力几个方面,每项10 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③教学满意度。 在教学完成后,以调研表对医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让医学生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形式4 个方面进行打分,总分100。 可以划分为十分满意(95 分及以上)、基本满意(60 及 60 分以上到 95 分)、不满意(低于 60 分)。教学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学生的病例分析、脉冲射频治疗、操作神经的解剖部位以及毗邻、并发症处理等分数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比较[(),分]
项目 观察组(n=26)对照组(n=26)基础知识病例分析脉冲射频治疗操作神经的解剖部位及毗邻并发症处理总分15.37±3.12 16.49±3.72 17.68±3.28 15.47±3.41 17.58±2.54 82.31±4.57 15.48±3.02 13.46±2.57 15.20±3.52 12.45±3.02 14.02±2.43 72.47±5.67 0.129 3.417 2.628 3.380 5.164 6.889 t 值 P 值0.897 0.001 0.011 0.001<0.001<0.001
观察组医学生的学习效果、 临床思维拓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度、问题解决能力分值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分]
表2 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分]
项目 观察组(n=26) 对照组(n=26)学习效果临床思维拓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度问题解决能力8.56±0.72 8.50±0.62 8.78±0.54 8.56±0.54 8.31±0.34 7.54±0.82 7.92±0.72 7.23±0.52 7.01±0.74 6.57±0.64 4.766 3.112 10.543 8.627 12.243 t 值 P 值<0.001 0.003<0.001<0.001<0.001
观察组医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医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比较[n(%)]
疼痛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多数疾病都可能会引起。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医疗技术发展的状况下,疼痛医学逐渐兴起,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4]。在以往,对疼痛症状的控制侧重于镇痛药物的使用,尤其是癌痛等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患者更是要长期服用药物[5]。 在这种状况下,其很容易出现耐药性与负性情绪。这就要求临床对疼痛加强控制力度。目前的疼痛医学已经过渡到使用微创治疗缓解所有领域的疼痛,常见的微创治疗途径有射频热凝或者等离子微创消融法等[6]。 常见且所需治疗的疼痛有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疼痛、癌痛、骨折疼痛等。 在传统的教学中,医学生所学习到的疼痛仅局限于《外科学》中的一个小章节,这就使得医学生对疼痛科的认知较为片面[7]。在进入实践后,很容易因为疼痛控制欠佳而出现限制治疗效果。在这种状况下,临床衍生了疼痛学,在医院也有了对应的科室—疼痛科[8]。在疼痛科开展工作时,要求医学生有充分的疼痛认知和处理能力。传统教学方式过于片面,缺乏这一内容。 很容易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缺乏准备,没有充足的基础以及解剖知识,在实习中无法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主观能动性缺失[9]。 在进入实践后,难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在这种状况下,临床提出改变教学方式,让医学生能在教学阶段获取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 在实习环节能够掌握充分的操作技能[10]。PBL 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和教学大纲来对疼痛学科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并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11]。 医学生会以问题为引导,对当前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就文献进行查询,并提出对应的答案。带教老师可就答案进行分析,并且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12]。 除此之外,还加用了CT 三维重建技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结合当前微创控制疼痛的方式, 模拟动态的进针路径,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创建三维立体结构,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操作流程以及穿刺针调整的方式,从而降低损伤周围脏器的可能,进而规避并发症发生[13]。 且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技术具有如下几个优势。①学生能够参与整个操作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②以CT 三维重建的方式来呈现操作过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其知识的掌握度。③CT 重建模型具有可视性,空间性较好,能够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穿刺路径的差异。 ④可在CT 下,观察不同穿刺途径下对机体的影响。⑤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医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状况,优化其实践能力,间接改善医患关系[14]。 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与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疼痛科教学中,运用PBL 联合CT 三维重建技术教学方案,可强化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优化教学效果,保证其对教学的满意度,提高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