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娇 曾健 靳莉莉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0~3 岁儿童因未接受学校教育,性格特征等方面与学龄期儿童存在明显不同,多数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存在程度不同的抵触情绪,配合度较差[1-2]。基于这种情况,预防接种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3]。但既往所用的常规护理干预中多为口头教育,学龄前儿童无法理解和接受,教育效果相对较差[4]。医疗游戏是通过模拟医疗场景、角色扮演、阅读相关画本、观看动画片等方式对儿童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儿童建立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提高依从性[5]。近年来医疗游戏辅导干预在白血病、肿瘤、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逐渐推广和应用[6-7],但目前尚未应用于预防接种儿童群体,因此本文分析了医疗游戏辅导对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至12 月期间来本院预防接种的543 例学龄前儿童为对照组,以2020 年1 至12 月期间来本院预防接种的651 例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各291、252 例,年龄为4 个月~2岁(1.01±0.32)岁。观察组中男、女各365、286 例,年龄为3 个月~2 岁(1.05±0.29)岁。(1)纳入标准:①符合疫苗接种指征的适龄儿童;②儿童年龄不超过3岁;③儿童监护人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④儿童监护人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 ①无法配合研究调查的儿童;②过敏体质儿童。具备以下症状:皮肤湿疹,经常身上痒,长疙瘩;经常流鼻涕、揉眼睛、抠鼻孔、打喷嚏;哭的时候眉毛发红;剧烈运动后咳嗽等;经过敏原试验存在过敏炎症免疫反应。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家长带领儿童进入门诊后,将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发放给家长。儿童接种过程中若出现抵触行为和哭闹现象,则由接种人员和家长给予相应安抚。儿童完成预防接种的留观过程中由医护人员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家长及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教。(2)观察组:医疗游戏辅导干预。①组建干预小组:成员包括1 名护士长、1 名专科医师、1 名医疗游戏辅导员、1 名心理社工辅导员、2 名儿科专科护士、5 名儿科游戏辅导员。组内成员均接受医疗游戏辅导干预的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学习,了解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服务范围、具体实施方法,并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②环境及硬件准备:设置专门的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室,墙面以暖色调为主,并张贴卡通团和绘制卡通墙画。室内配备相应的游戏辅导包,如可分散注意力的布偶娃娃、摇铃、发出声音的玩具等,如能够唱歌和讲故事的陪伴玩具,如介绍体格检查、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3D 书籍和动画视频,如奖状、贴纸、印章等鼓励性玩具。③接种前:在预防接种前1 h 内,由责任护士和医疗游戏辅导员对儿童进行约谈和访视,鼓励家长参与到儿童情绪疏导中。沟通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和医疗游戏辅导员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并将其记录在评估单上,为其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使用唱歌和讲故事玩具帮助患儿缓解焦虑情绪,向故事中勇敢的人物学习;陪伴儿童阅读3D 画本或观看动画视频,熟悉身体部位,练习预防接种时身体姿势的摆放;使用贴纸和印章奖励的方式鼓励儿童配合医师注射。在游戏的过程中医疗游戏辅导员一直以良好的情绪和态度感染和鼓励儿童,与其热情探讨游戏内容,耐心与儿童交流沟通,并在等待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播放轻柔或欢快的卡通音乐,缓解儿童的负性情绪。④接种时:由医疗游戏辅导员和家长陪同儿童接种,儿童可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偶陪伴接种,接种后奖励儿童贴纸和印章,对儿童进行表扬。⑤接种后:由家长陪同儿童在留观室留观,对儿童进行鼓励,一起回忆这次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快乐记忆,给予其心理支持,为后续预防接种做好准备。
1.3 观察指标 (1)恐惧程度:Ⅰ级为无恐惧或轻度恐惧,不回避;Ⅱ级为存在恐惧感并试图回避;Ⅲ级为强烈恐惧感尽力回避,需要强行按制才可接种。(2)家长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信度为0.943,效度为0.912,总分为100 分,分数>85分为非常满意,60~85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恐惧程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恐惧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恐惧程度比较[n(%)]
2.2 两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总满意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5 两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比较[n(%)]
与成年人群相比,儿童的机体免疫力较弱,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各类致病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为降低儿童感染致病菌的发生率,国家倡导对儿童进行疫苗预防接种[8]。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的增加,人们对儿童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的程度也提升,有效降低了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几率,具有较佳的社会经济效益[9]。分析目前预防接种实践情况,预防接种时儿童哭闹、抵触的情况较多,加之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相对匮乏,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受到限制,漏种和延迟接种的情况多发[10]。因此临床中应当对预防接种儿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缓解其负性情绪,减少其抵触和哭闹事件的发生,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
临床中目前使用的常规干预方法是由预防接种门诊的宣教人员或医护人员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口头宣教,内容为疫苗接种的相关注意事项,因学龄前儿童认知尚浅,因此教育效果极差[11]。当儿童进入预防接种环境时,因其年龄较小,且对陌生环境存在恐惧心理,无法理解预防接种的目的,在接种时又需承受疼痛感,因此会对预防接种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抗拒操作[12]。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恐惧程度(Ⅰ级为82.03%)、提示儿童的恐惧程度减轻。儿童进入医疗游戏辅导室,室内的暖色调装饰和童趣化设计可使儿童产生舒适安全的感觉,同时由医疗游戏辅导员陪同儿童进行游戏,使用分散注意力的玩具可分散儿童对陌生环境的注意力,减轻恐惧情绪;儿童通过玩耍陪伴类玩具,听轻松或欢快的儿歌、故事能够抑制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帮助儿童产生愉悦、舒适、安宁的感受。并且通过角色扮演、阅读3D 画本、观看预防接种相关动画片等方式可帮助儿童潜移默化的了解预防接种的过程,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恐惧和抵触心理[13-14]。在进一步探究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各类疫苗的全程接种成功率(乙肝98.31%,脊髓灰质炎95.08%,麻疹96.77%,卡介苗96.16%)和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总满意率(98.01%)升高,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模仿能力、专注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均处于可塑状态,医疗游戏辅导干预中通过与儿童开展游戏可帮助其了解预防接种的流程,缓解了其在预防接种时所产生的恐惧情绪,并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快速适应预防接种状态,提高了接种依从性,因此观察组儿童的各类疫苗接种成功率较高。观察组儿童通过医疗游戏辅导干预各类负性情绪明显缓解,预防接种时哭闹、抗拒的状况减轻甚至消失,提高了预防接种成功率,也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对医院干预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