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及突破策略

2022-02-28 16:21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术高质量发展

王 艳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安徽安庆 246133)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侧重于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增长,这使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引发了世界的关注。[1]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建设重点不应只在于量的累积,而更应注重质的飞跃,也就是应追求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质量层面有了跃进式的提升,其高质量发展进程已拉开了帷幕。

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有一些绝对的标准,同时也有相对性的意义。首先,针对前者,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在毛入学率、资源供给、教师素养等指标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满足了相关的要求,它有一些既定的、比较绝对的衡量要素与指标。其次,对于后者,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又具有相对性,它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和阶段而言的,且对其期待应该保持合理的水平,超过或低于该水平都会阻滞其有效发展,超过合理水平者,虽有时会取得一定的短期成效,但长远看来则会因背离了内在规律而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问题和阻滞,低于合理水平同样不足取,如此会削弱发展积极性,造成高等教育发展慢速增长的状态。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对教育质量有严格要求也需要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其核心是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把握,质变需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上,只有量变而无质变实则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状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量变和质变的要求,其一体现在高等院校建设方面,也就是说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有足够数量的院校作为支持,数量达到一定水平,高等教育才能实现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才会表现出规模效应,且不同的院校还应有个性化的定位与风格,应在特色种类上形成一定规模,由此才能促进良性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2]。其二,就院校个体而言,数量的要求也是必要的,比如,对生源数量的要求,生源充足是院校得以维系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院校人才培养效能、使其在高质量人才输出中更具竞争性的基本保障。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新创造、学术为先的原则。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学术创新,学术研究应致力于开展深入而全面的探索,以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的本质应是“破坏性创新”,学者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将个人智慧与学术探索深度结合在一起,要有探索的激情与动力,敏捷而发散的思考能力,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的求知欲,而面对失败,能正确对待,具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品质[3]。

(二)坚持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原则。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机制与规律,因此,推进其协调化、体系化发展需厘清其内部要素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其与不同社会领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时深刻认知不同院校的办学层次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教育供需关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注重系统性思维在教育发展领域的应用,高屋建瓴、立足全局,整体性地看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效能,加强资源互补,以打造更具生机与活力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三)坚持群己共益、持续发展的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可持续性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核心要义是指高等教育要正确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构建共生的发展状态,要改变过去战胜自然等与自然对抗性的思想,秉持群己共益的理念来探索发展路径。重视科技的重要引领与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学术研究,以助力科技的快速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由此而推动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重视人文教育,以培养具备科学自然观、尊重自然、道德高尚的新时代公民。

(四)坚持开放发展、国际合作的原则。首先,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可以师生为主体进行跨国性的交流与探讨,以流动型开放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以美国为例,其师生跨境交流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教育国际化已然上升至战略高度。其次,应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制度建设的优化与发展。对于我国而言,促进制度性开放一则应合理评估并引进教育认证制度、学分互认制度等国际主流教育制度,再则应积极输出自身的优秀制度,如高考制度等。最后,促进知识型开放,构建知识共享机制,使知识成为促进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共同财富[4]。

(五)坚持全纳理念、共享发展的原则。高等教育的共享发展作为基本的发展原则,使其创造普惠性价值,让每一社会成员皆能因教育发展而获益。推进共享发展的关键在于使人们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的机会和资格,人人皆可基于自身特点和需求而选择适宜的高等教育,由此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掣肘

(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欠缺。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视办学要素投入,却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削弱了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实力,使其竞争优势得不到凸显。具体说,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存在模式滞后、方法单一等问题,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教与学皆以浅层次的确定性知识记忆及认知能力提升为主,而对不确定性知识及非认知能力则较少关注,由此抑制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与想象力发展,挫伤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评价模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也导致学生失去了探索的激情,使学习带有了更多的功利性色彩。

(二)教育结构失调,不均衡状况显著。首先在区域结构层面,优质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究其原因与地域间经济、文化等的差异有关,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高校数量上,还是教育毛入学率、生均事业费、教师博士化率等方面都存在东部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状况。中西部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东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间差异和不均衡状况。其次,在类型结构层面,结构失衡的情况也非常凸显。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高校的发展要滞后于学术型高校,虽然国家多次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前两种类型的高校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但从整体来看,其成长发展水平已然无法与学术型高校比肩,应用型、职业型高校改革困难重重。最后,结构性矛盾凸显。高职院校在建设数量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有较大优势,但生源却远不及后者,这与传统的社会观念有一定关系。另外,学术型研究生的人才输出已超过了社会需求水平,而专业型研究生则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本科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状况非常明显[5]。

(三)粗放发展为主,未能关注可持续需求。长期以来,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高校期待得到更高的评价而围绕政府指出的各项现实性指标来进行发展建设,由此可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但由于政策体现的是现实性考量,这就使得高校发展也更多关注当下,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毕业率、就业率,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淬炼,却忽略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

(四)认知存在偏差,影响国际化价值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绝非一味地模仿与借鉴西方教育发展模式,它是以群己共益、平等共赢为前提,在合理正确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基础上与世界不同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我们传统的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将国际交流等同于模仿借鉴,“照搬拿来”状况凸显,由此则极易形成对自我的框限,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无益的。

(五)高等教育共享共建的目标尚未达成。高等教育在规模与速度上已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其发展成果应惠及每一个体,使所有的社会成员因此而受益,但在实践中,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高校形成路径依赖等原因,高校的发展未能虑及不同主体的教育需求,教育价值观仍然比较单一而狭窄[6]。在知识生产方面,不确定性增多,更加重视知识生产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在办学资源与经费方面,高校在历史惯性的作用下依然对政府有着较高的依赖度,自身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有待强化和提高。高等教育本应每一个体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分享成果,但目前看来,实际状况与该目标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

四、促进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一)培育创新文化,加强学术创新。首先,政府应对学术创新给予充分的支持。政府应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从而为高校创新氛围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政府应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以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专利权,同时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针对高校的学术创新开展全面的、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以激励学术创新的发展。其次,学术创新应围绕国家建设发展需求来进行,积极促进团队协作,打造优质学术研究条件与平台,如完备的实验室等。最后,学术创新的核心与重点在于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法,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品质,使其符合社会高精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进行,使二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互为助长,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结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侧重于关注要素的品质,但忽略了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发展问题。然而事实上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它只有在层次、类型、区域等方面皆实现了均衡性的发展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多种举措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结构。首先,针对层次结构,应积极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改革创新,使其转变理念,合理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快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步伐,要重视和支持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建设,加强综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与此同时要为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创设良好的条件和平台,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还应加强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推进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而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则有必要延缓其规模化发展速度,瞄准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目标,加强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输送。其次,针对区域结构,鉴于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健全区域层面的发展机制,促进教育多元化、集群性发展。

(三)发挥主体作用,推进可持续发展。政府一直在高校发展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该模式虽然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来支持高校发展,但它无形中造成了高校的同质化建设,使其缺失了自身的风格与特点。为此,政府应秉持现代治理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府,为高校建设发展发挥服务支持作用,使高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热情与主动性,才能释放更多的发展活力,也才能真正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实际,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最佳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个性化的发展特色,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合作层次与领域。首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对个体国际化的关注程度,应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网络的构建,在国际评议中发声,正确处理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其次,应具备良好的交流合作理念,认识到交流合作并非一味地模仿借鉴,甚至照搬拿来,而是要开展平等双向的国际合作,要在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与模式的同时凝练本国的特色,并积极推进其对外输出,以打造我们自身的国际优势。最后,应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由精英向民主方向转变,要注重制度交流与知识交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以此来消除教育不平等状况,要立足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将其视作全球共同利益,使更多的人因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受益[7]。

(五)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意味着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高校应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秉持全纳发展理念,以此来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政府应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当前优质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东部城市的现状,通过多种举措来促进资源在更广大范围内实现均衡布局,不断延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以此提升教育机会的均等性,使更多个体能在教育发展中获益。

结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培养创造能力、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核心要义,虽然当前它尚有诸多的发展困境与掣肘,但随着政府及高校对学术创新的日益重视,对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普惠性价值。

猜你喜欢
学术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