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英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阳谷 252300)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呈棒状,两端钝圆,无芽孢,有鞭毛和菌毛。大肠杆菌在鸡抵抗力较强的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性,但鸡抵抗力下降时病菌可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多种不同的血清型,分为O 型、H 型和K 型,其中O 型最为常见。病原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外膜蛋白、黏附素或定殖因子、血清抗性蛋白、大肠杆菌素和脂多糖等,外膜蛋白能够提高细菌黏附力和侵袭能力,黏附素可帮助病菌在宿主体内定植。
规模化养鸡场肠炎型大肠杆菌病通常呈暴发性流行。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雏鸡发病率最高,其可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导致死淘率上升。大多数禽类对大肠杆菌易感,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菌大量存在于鸡肠道、粪便内,拟步虫、苍蝇等可传播病菌。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健康鸡通过接触病鸡或被污染的环境、养殖用具等而感染。病菌可在肠道中定植,当鸡肠道屏障功能完善,抵抗力较强时,病菌呈潜伏状态,一旦养殖环境恶化,饲养密度过高,有害气体蓄积,造成鸡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可大量繁殖,进而引起发病。
病鸡出现肝周炎、咽炎、肠炎、败血症等。发病初期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嗜睡、运动量下降、双翅下垂、生长缓慢甚至停滞。随着病情发展,病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其排出大量黄绿色的恶臭粪便,粪便由粥样逐渐变为水样。患鸡体温逐渐升高,长期脱水,皮肤失去光泽、变白,脚趾干瘪,眼球混浊、眼皮下垂,机体消瘦,肛门红肿、发炎。部分急性病鸡未出现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蛋鸡感染后出现急性或慢性输卵管炎,其产卵能力丧失。
病死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病变明显,病变组织中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道出血、水肿,尤其小肠出血较为严重,肠壁鲜红,黏膜扩张、脱落,肠道内有大量黄白色内容物且异味明显。气管出血,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黏液,部分病鸡气管堵塞,病死鸡气囊、胸、腹等部位混浊,质地粗糙,呈淡黄色。部分病鸡脾脏表层坏死,肌胃有多处出血。病鸡肝脏发生变异,如黑化,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有的鸡胃肠道出现肉芽,眼部炎症明显,关节充血、肿胀。雏鸡发病初期死亡率较高,2~4周龄内的雏鸡死亡率约为20%~30%。
5.1 细菌培养 采集病死鸡肝脏、心包液等病料处理后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 ℃培养24 h,若培养基上出现红色、圆形、隆起,且表面光滑、湿润,直径约为1.5~2 mm 的小菌落,则表明为大肠杆菌。也可将处理后的病料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若培养基上出现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则表明为大肠杆菌。病料处理后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或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分别出现产酸产气,生长菌落呈灰白色的现象。
5.2 染色、镜检 采集病料涂片,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 min 后用蒸馏水冲洗,再加碘液继续染色1 min,随后水洗去除多余水分,使用95%的酒精进行脱色,20s后水洗,再用番红染色液染色1min,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为大肠杆菌,则视野中出现红色或粉红色、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
5.3 生化试验 挑取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进行吲哚实验、甲基红实验、VP试验、枸橼酸盐试验,若实验结果为“+、+、-、-”,则可判定为大肠杆菌。
6.1 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大肠杆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大肠杆菌病应交替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鸡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2 mg/kg·BW,每天注射2 次,连续注射3 d,随后更换其他敏感药物。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及时淘汰处理。
除西药治疗外,可将秦皮100 g、黄柏100 g、白头翁100 g、黄连100 g研磨成粉,加入500 kg饲料中,按量给病鸡饲喂,连续饲喂5 d。
6.2 增强免疫力 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鸡肠道微生态平衡,使有益菌数量稳定,减少有害菌数量。微生物制剂每天添加3 次,连续添加一周。还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中药,如黄芪、党参、金银花,山楂等健脾养胃,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合理搭配日粮,保证鸡群营养全面、合理,并根据鸡的日龄及生长发育特点适量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7.1 做好消毒工作 预防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应加强鸡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通过有效的杀菌消毒,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播。养殖场应每周消毒2~3 次,疾病流行期或发病阶段增加消毒次数,保证每天消毒1~2 次。消毒可选用聚维酮碘或过氧乙酸,同时做好水槽、料槽及养殖用具的清理、消毒工作。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前应淋浴、消毒,并更换工作服。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出养殖场,确需进出养殖场的车辆需及时进行杀菌消毒。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种鸡的防疫,做好种蛋、孵化器及雏鸡的消毒工作。
7.2 加强环境控制 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避免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原体大量繁殖。冬春季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春保证舍内空气良好,湿度控制在55%~65%。
7.3 加强饲养管理 落实管理制度,不同品种、年龄段的鸡分群饲养,严格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鸡活动空间充足。引入外来鸡群时做好检疫工作,确认引入鸡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加强对鸡群的观察,及时了解其采食、精神及排泄状况,一旦出现腹泻等现象立即进行诊治。
7.4 免疫预防 根据养殖场大肠杆菌流行菌株接种疫苗,保证接种的有效性。为预防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发生,可对15日龄以下的雏鸡注射大肠杆菌高免血清,每只1 mL,15 日龄以上的雏鸡每只注射2 mL,第2 d重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