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青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原本枯燥、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条理清晰且易于理解,这种变化的产生,使得中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框架的构造等变得更为得心应手。与此同时,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构建或者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不断发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进意义。
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该教学模式的作用以及优势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探寻其真正的价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进行发散性思维表达的图形工具,在应用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中心主题、各级内容、内在联系等的表达,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学生的学习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1]除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之外,在其他行业领域,思维导图这种模式的应用也呈现出一种愈发广泛的趋势。
思维导图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笔者将针对其进行具体分析:(1)能够将零散、细碎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学生也会因此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思维;(2)在提取关键内容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导图简洁明了,对学生理清思路、查找核心内容十分有益;(3)思维导图的个性化特征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特点会有充分显现;(4)除了在学习上的应用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5)思维导图所具备的发散性特点,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6)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将内容的核心进行及时有效的确定;(7)思维导图在内容的呈现上是以“平面展开”的形式为主,学生能够在这种形式中迅速延伸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基本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倾听”的模式为主,这种方式不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模式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热情等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磨殆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十分厌烦、枯燥,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最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的双重降低。[2]而引进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模式,则能够让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利用其进行知识点的绘制、发散时,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就能够以绘图的形式表现,形象生动的图片往往要比单一的文字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时,也会对形象生动的图片更感兴趣,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与指导中进行更为生动图形的绘制,他们的成就感与自我满足感也会更加充分。除此之外,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也能够有效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去我国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这一角色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体,然而,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基于此,中职数学教师就需要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锻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思维导图及时融入具体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并引导学生针对每一课的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启发学生在持续的合作探究、自主分析中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3]
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辅助学生加深思考,并且让学生集思广益,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在导图绘制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也会更加清晰,在这种持续性的探索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权利也就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归根究底是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为有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找不到头绪、找不到方式方法,因此,其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就会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降低。而当前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引进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再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在这两种模式的结合、配合中,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明确,数学学习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主要是因为,在上述两种学习模式的结合中,学生之间能够有深入的交流,而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思想上就会有相应的融合,解题思路也会出现相应的碰撞,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每个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也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这就会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表现得更加丰满。[4]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等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把控,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了解思维导图与人类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模式,其中,以文字形式体现的基本都是各个知识点的关键词,而图像的绘制也需要和关键词之间有明显的关联,这种特点与人的左脑思维息息相关,同时,这种特点的显现也能够对学生右脑的思维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这种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的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际绘制有相应的绘制特征,绘制合格才能够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将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明。首先是思维导图内容呈现上所体现出的特征:(1)关键词的体现,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要绘制在整张纸的正上方或者最中间位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迅速发散;(2)需要具备符合数学学习的符号、代码等,以促进学生记忆能力、联想能力的增强;(3)将知识以箭头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连接。其次是节点结构之间关系的表达。对于数学知识的总结最好以“树状图”“牛角图”的形式来呈现,这两种形式的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明了,在知识发散的过程中也会更为顺畅。最后是思维导图中关于线条的体现,在实际绘制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导图中是具备图形、文字两种核心元素的,因此,在绘制时就需要及时关注这两种核心元素的协调性,这就需要线条的绘制与上述两种元素的长短、大小相适应,并以关键图形、关键词的形式体现整个导图,这样线条的呈现也就会更加清晰。
思维导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点就体现在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上,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化课基础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中职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这种“薄弱”在成绩的体现上尤其明显。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的这种问题,教师就可以从两方面出发,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巩固以往所学数学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将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整理,然后将其中一课的知识点作为示例,先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对具体的绘制方式以及相应的绘制要点有更为切实的把握与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引导学生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分框架进行表达与体现,进而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迅速地联想起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网络,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成要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练习,在新知识学习前也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才会更加顺畅,对重点的体现也就会更加清晰。[5]
例如,在中职数学“平面解析几何”“三角形”等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在学习这两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的复习,然后再引入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新旧知识点交替学习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先让学生回想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相关的知识,如它们的特点、面积计算等,然后再将知识进行相应的延伸,进而抛出问题,引出课程的核心内容。随后,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其中,针对平面几何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问题解法等,都需要绘制在思维导图上,继而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绘制相应的图形或者经过思维发散所得出的知识;在“三角形”的学习中也是一样,三角形的特性、直角、钝角、锐角等知识是需要学生先回忆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就需要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如正余弦定理等,最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数学学习的结果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具体过程也不能忽视,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数学考试中“分步骤给分”的情境中。这种对数学解题步骤的关注,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结果的由来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就可以及时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在更为清晰的导图中切实把握数学解题步骤,并形成数学解题思维。例如,在中职数学“集合、充要条件”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中“属于”“包含于”“全集”“空集”“充要条件”“必要条件”等知识点及其典型的题目,一一绘制到思维导图中,基本概念性知识在左、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思路在右。在学生完成上述知识与解题步骤的导图绘制之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布置一些强化训练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题目的解答,然后让学生以题目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并发散自身的解题思维,最后到台前分享。这种模式会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与集思广益的分享中,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步骤与思路等。[6]
引进思维导图,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养成数学思维、明确解题步骤之外,对于学生数学错题的归纳总结也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都会有错题的产生,但是,如何有效运用错题,才是学生与教师需要及时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将这种问题进行了更为完善的解决,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帮助学生将错题的类型进行良好的归纳,不会让错题堆砌在一起,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自身经常出现错误的数学题目类型进行更为有效的总结,这就能够规避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经常出错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中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提升,而对于“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法的利用,则是一种与数学思维充分契合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作用及其优势所在、思维导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绘制特征以及应用策略等方面出发,对“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希望能够为我国中职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