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在中职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2-02-28 08:41:20尤一泓
新课程 2022年44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中职建筑工程

尤一泓

(福建经贸学校,福建 泉州)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建筑施工课程是非常关键的专业课程,能够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对各项建筑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BIM技术能够贯穿建筑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以及全部生命周期,因此需要渗透在建筑施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用BIM软件进行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一、中职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特点

(一)面向社会和产业化发展

中职院校在开设建筑施工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面向社会和产业化发展,才能够将基础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有机融合,协同培养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职学生,需要通过多项建筑施工课程,深入认知和理解建筑施工建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规律进行客观论证分析。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线上和线下授课形式普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能够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授课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够迎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对建筑产业化发展规律进行客观论证分析,才能够逐步提升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其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都需要与社会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基本一致,才能够避免教学活动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部分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目标之后,可能会继续进修以及前往企事业单位就职,则需要将建筑施工课程作为主要的专业授课内容,才能够显著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建筑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专业课程中,专业教师更加重视本专业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才能够将传统的平面建筑施工图和立体化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中职院校数学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立体几何解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施工现场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对施工员、安全员、测量员等不同建筑施工岗位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尤其在协同构建建筑施工现场立体化管理模型的过程中,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和施工作业体系非常考验本专业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更需要及时引入系统工程建设理念,才能够将建筑施工课程的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实现有效串联。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施工技术和数据信息获取流程,并对现场工程材料、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深层次理解。充分重视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能力,则需要有效衔接三维立体的建筑信息模型和建筑设计软件,引导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将建筑施工内容和管理要素进行立体化链接。

(三)具备专业信息资源库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已经部署建设了专业实践基地,普遍具备一定量的专业信息资源库,因此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学生都能够在专业实践基地中学习和实践各项建筑施工技术,还能够跟随实践导师实施较多社会项目。具备专业信息资源库的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体系,能够引导和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中,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工程测量技术资源应用在实践项目中。但是在集中配置专业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中职学生和建筑工程专业导师都需要及时开展市场调研和社会调研等相关工作,避免影响到建筑施工课程教学进度的稳定性。

二、中职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滞后,很多建筑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优势并不显著。教师只能依据教材备课,在课堂介绍落后的工艺,导致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难以被应用于实践。尤其在众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很多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施工工艺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并不具备实效性,还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工程管理工作实施进展。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部分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有关,部分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很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也并不能及时提出质疑,学生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的思维观念,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显著不足。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还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技术领域的创新创造发展,对职业教育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清晰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中,部分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清晰、明确,因此建筑施工过程和工艺材料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效果并不显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率显著降低。根据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行业领域内的创新技术和方法,需要服务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才能显著提升建筑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水平。若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清晰,还会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主,人才培养模式更倾向于社会产业化发展需求。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现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并不合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并不清晰、明确,教学素材和信息资源并不完善,本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清晰,是很多中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认知和理解层次。

(三)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有限,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还会直接限制和约束各项建筑施工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进展。中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建设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对外部社会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因此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尤其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很多专业教师并未实地考察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因此会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意识。师资力量不足直接体现在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环节中,还会对校企合作项目以及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师资力量不足是很多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并不能将社会产业中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引入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三、BIM在中职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应用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制图课程需要涵盖基本知识、投影作图、建筑施工图绘制、结构施工图基础知识等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合理运用BIM技术平台和计算机软件,创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逐步提升本专业学生对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水平。尤其在学生实际操作Revit软件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重点演示结构模块、MEP模块的操作流程和参数化建模原理,将三维工程图样和虚拟构造模式进行直观展示。部分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专业教师则需要将轴测投影等非必修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协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识别BIM技术平台的建筑工程制图原理和操作技巧。部分学生在BIM技术平台中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剖面图的过程中,会遗漏部分图示内容和表示方法,此时BIM技术平台会集中提示绘图要素不完整或者不够精确,引导学生全面检查建筑工程制图流程和结果是否存在较多数据误差和偏差等问题。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用

根据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体系建设需求,在对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合理引入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融合新型建筑技术管理理念,将建筑工程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内容进行精细化分类。教师在部署和应用Revit软件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材中的落后教学内容进行剔除,将坐标测量、高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竣工测量等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应用技能有机融合。在部署和应用BIM技术平台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学生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分析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实施流程和方式方法,并对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工程测量仪器设备进行选型和应用分析。尤其在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外部数据源的过程中,不同学习小组成员都需要及时汇报建筑工程外业测量数据结果,并将其录入Revit软件中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等操作。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应用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体系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比较烦琐和复杂,如土方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施工、一般装饰工程施工、季节性施工及安全文明施工、保温节能工程施工、加固改造工程施工等内容。因此专业教师需要合理运用Revit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设计,并在确定不同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建筑施工技术的建模分析环节和实证分析环节。部分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与特定工程项目案例之间的结合,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协同性,因此中职学生需要逐步形成较强的建筑工程系统化管理意识和思维模式。不同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环节和课时量比较有限,因此可以选定部分选修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部分学校还会单独设立实践实训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建筑技术竞赛中。但是在应用Revit软件进行理论实践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现本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和层次性。

(四)装配式建筑课程应用

部分中职院校会单独开设装配式建筑校本课程,但是在应用Revit软件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凸显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优势和特点,才能够创新引领本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建筑施工技术方法和管理技能。尤其在开始装配式建筑课程的实践环节过程中,需要以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和木结构体系为基础,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要素进行直观展示,并将Revit软件中的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和构件库进行对比分析,协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技能。尤其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Revit软件中可以存储的工程数据量比较大,支持不同系统并发用户进行实时信息处理操作和数据建模分析操作,协助学生领会更多现代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点。

(五)建筑工程定额预算课程应用

在中职建筑施工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定额和预算课程不容小觑,能够直接影响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案例的认知和理解层次以及全面系统性。中职学生需要在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工程费用的计价内容和方法程序,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定额分类标准,在Revit软件中自动核算更加精准的定额预算数值。中职教师需要设定不同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模块,如建筑工程的定额使用、建筑面积计算、建筑及装饰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定额计价其他项目、规费税金计算等内容。因此专业教师需要在分类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BIM技术平台和自动汇算软件,将不同类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定额预算目标进行详细核算以及统计分析。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建设过程能力,还需要将工程计量和计价分类编制过程在Revit软件中进行直观展现,将不同时期的工程计量计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管理意识。

(六)建筑施工现场的案例教学设计

在中职院校的专业实训基地中,建筑施工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精准模拟建筑施工现场,因此需要从环境、仪器设备以及工程材料等多个维度进行资源配置和整合,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在社会层面上的建筑施工现场,很多实践操作环节都比较混乱,因此专业教师和学生需要合理运用计时器和计数器设备,最大限度模拟建筑施工现场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编制环境。结合Revit软件在建筑施工现场不同实施环节中的应用目标,在动态模拟建筑施工现场的过程中,部分理论基础较强的学习小组成员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施工作业工序之间的关联性,并结合不同时间和空间控制节点,合理划分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等技术资源。根据建筑施工课程体系中不同专业教学环节的侧重点,模拟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案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学习小组都需要以Revit软件中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最大限度提升BIM技术平台的协同设计与施工建造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中,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激发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利用Revit软件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尤其在集中建设本专业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之后,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活动更需要面向现代化和产业化。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中职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