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28 08:41许美玲
新课程 2022年44期
关键词:中职素养信息技术

许美玲

(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晋江)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20年出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人才的具体培养要求,以期通过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信息技术课堂重操作、重实践、重探索,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中职信息化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将信息技术及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21世纪核心素养为参考,在对学科本质的反思和把握基础上,对学科(领域)育人价值的凝练,即根据不同专业的独特知识体系、思维过程及探索方式,形成特定的教学方式及价值观念,以此实现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及成长,这既是学生适应社会、体验社会的过程,又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过程。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将核心素养及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的时代产物,因个体发展规律不一,其核心素养培养重点也就不同。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信息意识概括起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有信息意识的学生能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自觉、自主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所承载的信息,与此同时对所获取的信息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等进行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计算思维概括起来是指个体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有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解决界定问题、概括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概括起来是指个体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自主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及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具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会利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和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信息社会责任概括起来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以及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有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懂得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三、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机械操作,缺乏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及判断能力。课堂上由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学习质量及效率不高。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受环境所限,缺乏主动探索、获取信息的意识及能力。此外,教育部门明确指出,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部分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忽略计算思维培养,使学生无法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更透彻地向学生传递电脑组装、安装操作系统等信息,因此,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缺失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动力等问题的影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仍采用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实施,依赖于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及相关配套设施较为落后,部分信息技术教学操作系统相对单一,虽然可保证院校的正常教学需求,但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存在明显不足。

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观念

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切实构建以思维引导行为的有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设置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充分认识到学生所存在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将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中,同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学习更加便捷,学生不仅可下载学习资料,还可通过论坛、贴吧等进行交流。教师需在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辨别信息真实性及价值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逐步完善自身知识库,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借助信息技术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可通过定期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克服教师因陌生而产生的抗拒心理,从而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并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巧设、多设问题,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实际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促使学习者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所要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拓展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技能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建立资料库”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课程的实践性知识,以此增强其自信心。在实习过程中,激励可以使学生实现高质量、多频次的操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当前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要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指引,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自身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主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如运用课堂上的同步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课程导入中设置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者指出,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掌握都是从无意识或盲目注意开始,由最初无意识到有意识转变进而形成有意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学习,即便再枯燥的内容也会去克服困难,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兴趣淡漠、学习氛围不浓厚、缺少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游戏相比其他途径更容易激发其兴趣。对此,教师应在课程导入中创设游戏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可让学生在进入教室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按照教学规范,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在信息技术Windows操作教学中,“查找”部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根据指定路径找到对应的文档或文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师可结合相对流行的休闲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创设情境,这款游戏能吸引大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利用这款游戏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查找方式。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完成任务:D盘下面的“娱乐”文件夹中找到“游戏”文件夹,“游戏”文件夹中找到“愤怒的小鸟”的文件夹,“愤怒的小鸟”文件夹中找到.exe文件的“愤怒的小鸟”图标。由于游戏的引进,学生不再厌倦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爱上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构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人-人”交互作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及协作,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特点是教师与受教育者交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因此,从“人-人”交互角度,根据有效教育理论观点,将师生的课堂言语行为分为组织行为、诱导行为、反应行为三大类,吴康宁的《课堂教学社会学》一书中将人与人的互动主体分成三大类,即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及学生群体。

以“Excel 2010”一课为例。Excel 2010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款集数据统计、报表分析及图形分析于一体的电子数据分析软件,可以通过各种公式或函数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及处理。谈到Office核心问题,将会学习Word的关键元素,从对Word的了解过程中可明晰界定Excel及Word的不同之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之前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根据回答的结果,每个小组都会得到相应的加分。小组讨论可增加学生的交流机会,这样可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会针对性地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完成对学生的整体性总结,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Excel。另外,如有平时加分,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资料输入部分,先教学生怎么输入资料,在学生对输入资料掌握尚可时,可再进行资料输入比赛。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进行竞赛,学生成绩记录最好,有机会展示相关知识,而且会得到额外的积分。利用已经输入过的数据,编辑数据,将这节课上所有知识解释一遍,进而使学生根据教师进度,把完成的数据提交上去,以此来评价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讲解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由一位学生(排名前三的学生)进行示范,教师一旁指导,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讲解。同时,示范作业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但要注意课堂进度与课时的配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有助于学生相互交流,更能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上发挥实质性作用。

此外,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可将其他学科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同时,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发展。如与中职院校语文学科融合,依托语文学科“写作模块——谋篇布局”,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网络查找相关文献内容,学习文章布局及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及信息意识,并在下载后阅读相关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开设校本课程“文献信息检索”

在实施校本课程“文献信息检索”时,还应加强对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是信息获取的第一步,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文献信息检索能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认识,并能从资讯中获得信息与知识。所以,开展文献检索课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种途径。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已开设与信息检索有关的课程,而中职院校则鲜有开设,为填补这一空缺,可以开设与文献资料相关的校本课程,自行编制教材,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能力。通过信息检索,学生可以了解学术界对一些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将研究成果与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反复的验证,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同时明确文献的原则与方法,并运用多种检索手段进行检索。此外,“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并不只是教导学生检索资料的方式与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道德责任。

综上,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研究,既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及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要从教学改革、弥补教学薄弱环节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中职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