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璐
(晋城技师学院,山西 晋城)
由于教育行业不断改革与创新,国学经典也受到较多关注,并且逐渐被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还可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在实际国学经典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对国学经典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然后再制订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十几岁,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会对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1]
另外,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并且使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逐渐形成积极与正面的道德取向与价值观念,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念。[2]
如在学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句子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这句话的意义,主要讲述松柏屹立于寒冬的精神,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应该坚韧不屈、迎难而上等。让学生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诗词,对学生优秀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国学经典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在开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国学经典主要是以诗词歌赋的形式体现的,因此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诗词歌赋的文化魅力,还可以接触到国学经典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5]
除此之外,将国学经典与中职语文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圣贤的优良品质。学生可以在学习国学经典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不断地完善自我,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国学经典的魅力,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与热爱,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间接地提升文化底蕴。[6]
此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所以,中职院校应该注重国学经典的融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7]而在实际的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偏向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层面难以得到拓展,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知识较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权衡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与文化学习的比重,既需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应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层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8]
首先,学生对国学经典认识程度较低,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国学经典对自身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很难完全投入国学经典学习当中,这也导致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学生的知识层面较窄,并且无法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造成学生不注重国学经典的主要原因便是错误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是阅读各类文章,因此便觉得国学经典枯燥且乏味,所以不注重国学经典的学习。同时,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国学经典后,教师并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认为国学经典的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全面的学习与了解,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国学经典学习当中,从而忽略了国学经典。
其次,大部分教师在融入国学经典时忽略了国学经典的意蕴,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国学经典的字和句进行逐步翻译,然后再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学经典的意思,就算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这种国学经典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与乏味,从而对国学经典学习失去兴趣与积极性,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难以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间接地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偏差,认为朗读属于文化复古的情况,所以在教学时便会跳过朗读的环节,或者是安排学生课后进行文章的朗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
其次,许多中职语文教师为了满足教学需求,盲目选择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教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功利化现象,这也使教师教育目的出现偏差。同时,部分中职院校教师认识到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所以便会收集大量的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与朗读,并且还会利用课堂时间朗读,导致语文教材内容的价值与作用难以体现出来,教学目标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效率较低,语文成绩难以提高,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再次,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学经典朗读内容,难以体现出国学经典的优势,这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内容偏差引起的。小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选择国学经典朗读内容时,过于注重儒学经典内容的学习,忽略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这对中职学生的个人素养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最后,部分中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较低,所以在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时压力较大。如国学经典教育对教师的文学素养具有较高要求,并且要求教师对国学经典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够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体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部分教师因为文学素养较差,很难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仍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国学经典教育产生厌烦感。另外,一些教师不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自身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下仍旧盲目开展国学经典教学,造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较低,学生很难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对国学经典学习失去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教师注重模块结构教学的形式,可以使中职语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所以模块结构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当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同时,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仍旧可以利用模块结构教学形式。在语文课程中设置国学经典诵读板块,将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语文课程模块,如信息阅读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与国学经典教育模块等,而国学经典教学模块便是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的主要途径,只有让学生诵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国学经典诵读模块的设置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记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实际情况,对国学经典教育的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制订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案,这样既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间接地达到国学经典教育的成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将国学、文史知识以及爱国思想教育进行融合,然后再将国学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起来,注重教学内容的故事性、趣味性以及参与性等,这样既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同时,在国学经典教育中融入多样化、现代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不觉得枯燥与乏味,间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多样化与现代化的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开展与国学经典教育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浓厚兴趣,达到提升文化底蕴的效果。
例如,中职院校学生的作业量较少,第一节晚自习课程便可以高效完成作业,而第二节课没有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节课的时间开展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熏陶活动。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朗读者》等节目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其中学生感兴趣的部分,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制作成与国学经典相关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国学经典,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间接地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国学经典征文活动以及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想要有效地提升国学经典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其对教育行业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简化国学经典教育方式,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吸引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知识层面。
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关于《将进酒》的诵读视频,并且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文章的豪放,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学习兴趣。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将进酒》的诵读,然后再配上合理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在诵读时能够更加具有激情。此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的含义,间接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时,必须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色,并且帮助学生找到职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然后再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另外,与普通院校相比,中职院校属于职业教育的范围,所以在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应该防止泛人文现象对国学经典教育造成阻碍,这样才能够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国学教育,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根据中职院校护士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如《周易》和《论语》等,让其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了解自身职业的价值与作用,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国学经典教育具有深厚的内涵,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个人修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所以国学经典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解决语文学习困难,并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国学经典教育过程当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如重视程度较低、教学形式单一以及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有偏差等,不仅难以体现国学经典的价值与作用,还导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降,造成学生难以有效学习语文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注重国学经典教育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发展,合理设置国学经典诵读模块,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