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力群
(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趋势愈发凸显。学校虽是思政教育的大基地,但过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有所滞后。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课程思政的概念;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高校“为什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怎样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实质性的策略,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研究课程思政的热潮。
在思政教育被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依然较为传统,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思政元素只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课程思政的作用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担负着塑造中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的使命。
综上,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以及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呈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基于学生特点,中职的课程教学设计往往采用项目式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构建起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地位的弱化,部分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学习,甚至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中职教育中广泛使用的项目式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可视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呢?这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之处。因此,教师应在保证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为了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专业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层次与教师的评价进行剖析,从而使思政元素与学生学、教师教实现有机融合。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获得关键参数,通过教学内容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从外化到内化的转变,从而实现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因此,设计要素分别为学生、教师、大数据、思政元素、教学内容。
在数据处理中,我们需要提取一些关键参数。如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教师的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
1.基于中职学生特点的学生学习需求层次分析
本杰明·布鲁姆认为:掌握学习,首先要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其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结合中职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基本技能要求、各类竞赛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等因素,对六大层次的含义重新进行释义,使之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1)识记:对所获取信息的初步认知,并能够正确表述。
(2)领会:理解获取信息的内涵,能准确依照信息要求执行。
(3)运用: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多个实践场景中。
(4)分析:能够针对所获信息进行独立分析。
(5)综合:能够针对所获取信息联想到已知信息,并进行融合。
(6)评价:有独立观点,能够说明所获得信息的优缺点。
2.基于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师评价维度分析
基于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通过岗位需求调研、竞赛要求,结合我校数控专业办学条件,从基本素质、人际与团队协作能力、人格魅力、理性思维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五大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形成了基本素质;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不同组别的团队协作,具备了一定的人际与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过程中疑难点的解决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魅力;通过参加各类校级技能竞赛、省市技能竞赛、行业竞赛,规范的流程使得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与多家企业资深工程师、一线操作工人的交流、访谈,提取数控专业核心能力,形成基本应用能力为主、进阶应用能力为辅的核心专业能力框架。
因此,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评价维度的关系是:每一个评价维度都对应了学生的6大认知层次。如基本素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价从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依次提高。假设A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处于识记层次,也就是最低层次;B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处于评价层次。那么,A、B两位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将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何时、何处以及何种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才能达到良好的思政效果。
3.基于教学过程的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分析
思政元素融合的意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对学生的学习动力的驱动作用。思政元素在融合过程中,不仅融合要自然,还不能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接纳并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保证了学生学习思政的连续性。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可知,平时课堂上比较沉默的学生却善于在网络上交流、提问;另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好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在教师讲解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思考。因此,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问题式
对认知水平处于识记层次的学生来说,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全面。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在所讲授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顺势发问,引导学生思考。
(2)交谈式
对认知水平处于领会、运用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专业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交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问、讨论、思考、结论。
(3)铺垫式
认知水平处于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学生则是专业内最顶尖水平。这些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善于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强化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铺垫,让学生善于发现思政元素并展开讨论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划分为课前导学、课中实施、教学评价等几大模块。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层次、教学层次、思政层次相关数据在课前导学中分析得出并据此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适当地融入思政元素;根据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形式、学生学习需求等运用教学资源与设备,从而让思政元素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
1.课前导学分析
(1)融合需求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层次与教师评价维度契合度,得出思政融入层次。教师通过时事政治学习,提升思政融合能力,能够根据思政融入层次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基于大数据分析及结合思政融入要求,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素养目标、情感目标三大块。
①知识目标
通过与多家企业优秀员工交流,提取核心专业能力,形成基本应用能力为主、进阶应用能力为辅的核心专业能力框架。
②素养目标
借助学校这个小型“社会”,将基本素质、人际与团队协作能力、人格魅力三大维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对近三年竞赛文件的研究,提取竞赛核心能力——理性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
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身份认同。
因此,教学目标又从基本素质、人际与团队协作能力、人格魅力、理性思维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思政六大维度进行细化作为大数据分析参数。
(3)教学手段分析
思政元素的融入主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来实现。此外,中职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因此,首选为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在线动画引擎,结合专业背景与思政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将收集的专业案例、思政材料等内容融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并形象化,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有趣。同时,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思想代入学习当中,实现更高层次的探索。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学习层次探索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新的引导。此时,采用知识可视化手段较为合适。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认知、情感、技能等隐性知识融合思政元素后通过动画、视频、Xmind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导学分析,教师了解了学生个体差异性。此时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提问应具有开放性,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回答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抽象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2.课中实施分析
教学过程是思政元素融合的核心部分。若要将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教学内容,教师要基于思政融入层次充分分析教学内容,梳理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制订融合方式。为便于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课题引入、新知探究、讲练结合、实践操作、归纳小结几大部分。课题引入是基于学前分析的数据制订引入的内容与方式;新知探究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讲练结合是在新知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步骤讲解与操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知识的探索;实践操作则是由学生独立操作。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思政教育对知识学习的促进程度;归纳小结则是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组长做归纳小结,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3.教学评价
基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价值进行判断。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获得学生学习得分,了解了课堂教学总体情况、个体差异性以及思政教育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效果,及时纠正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同时,参数化的学习得分,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视化,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学习的强化领域以及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大数据平台,将学生学习、教师评价、思政融合划分层次及参数化有效融合,实现精准教学。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纠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思政教育对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