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明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之一,县级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财政部门的支撑。财政能够通过资金投入,有效提升县级地区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在此基础上,若对县级产生较大的税收压力,往往会削弱财政的支持力度,限制了县级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若是当地经济无法顺应时代潮流,可能导致其发展水平落后,进而给当地的教育等等多个行业发展造成阻碍,同时,经济水平不足也会导致当地青年人才流失,长期如此容易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减税降费(Cut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fees),指的是税收减免、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据统计,在2017年度降费方面约达到2000亿元。2018年9月,国家税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简政减税降负措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2020年5月,李克强在相关会议中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此政策实施的意义,是通过降低税率等方法减少税收收入,以减少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或收入)的比值,它对减少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从以往的减税降费的着重点进行分析来看,减税降费的关注点以及最终的目的在于解决各类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为企业长远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企业的发展而言,可有效激发企业内部的市场活力,优化经济结构。在减税降费工作的执行中,必须要强调以下几点重要内容。①要切实针对小微企业出台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务负担。②增大对增值税改革的研究,以此来有效降低或者进一步简化税率。③进一步提升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减轻个人的工作与经济负担,这是我国减税降费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④降低社会保险的缴纳压力,如今社保已经成为了居民就业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社会保险的缴纳金额,社会保险应当如何来进行缴纳都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以及居民的实际就业情况。
从我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来看,主要涉及到两次重要的转型时期,在2004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关于增值税减税降费的试点研究,重点在于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税,并依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允许企业抵扣因购买资产而产生的进项税额,本次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有以重资为主要生产、业务的行业,改革在2004年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值税减税以及其他各项活动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此时国家为积极推进增值税改革,助推企业的持续发展,采取了积极刺激策略,希望通过此来激发投资市场的活力,这样一来也就使得生产性增值税已经完全被消费性增值税所代替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发展的经济负担,企业可通过购进固定资产来抵扣进项税额,并以此来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除此之外,还可有效刺激企业的投资行为,减少投资所需要的成本。在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日益提升,这就促使了国家积极推动围绕于增值税的第二次改革,这也就是当下所被大众认知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而在实施之后,部分地方企业迎来了发展的红利期,极大的降低了原本的税负压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对所得税的征收进行分析与改革,保障所得税征收的合理性,所得税改革是基于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而开展的一项改革工作,企业内外部的发展环境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新时期下,国家为推动各类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稳步发展经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制定了有关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出研究。如现下的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税降费改革中,就提到了将高新企业所得税的缴纳税率降低到15%,而针对于环保节能企业、农林牧副渔等等行业的发展还提出了免征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等政策,这就为这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社保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与未来的福祉。如今,为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指出了要在出现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制定一系列的关键性政策措施,降低居民各项税费的征收额度。其中就对社保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如2015年,将企业以及个人的失业保险费下调了0.5%,而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分别降低了0.25%以及0.5%。在2016年又再度做出了相应的下调,第三次调整为2017年-2018年期间,重点对失业保险中的单位缴费比例下调了0.5%,第四次调整在2018年,第五次调整为2019年,同样,在2020年,2021年期间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通过减轻对企业的税收,或是停止事业性费用,无疑是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此举措,也容易导致县级财税增收的困难度加大,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县级财政在税收方面的收入,从而促成了财政资金紧缺、可用资金少的局面,无法及时发挥出县级财政、县级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同时在此政策实施前提下,当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被注入了活力而得到发展,其营业性的收入增加,那么伴随而来的是缴纳的财税会增多。但此情况仍然无法弥补因减税降费政策所带来的减收,如此,会显著增加县级财政的压力。
一方面,财政预算难。在实施了减税降费后,很容易导致县级财政难以准确评估本年度的收入情况。如此,势必也会影响到财政支出,进而给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带来阻碍。当缺乏预算时,县级工作人员无法对下年的工作有更合理的安排,例如需考虑是否用大规模资金建设公共设施等等。另一方面,支出基数高。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后,中央及省级政府也随后出台有关配套政策,以起到规范作用。但此情况会加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工作压力。同时,在乡村医疗、教育产业不断发展下,会导致财政支出基数不断增加,进一步导致财政资金紧张。
在县级地区,虽然没有大量的税收收入,但是常见的支出却较多。例如社区工作改革、县区养老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等等,都必须要结合财政支出加以维持,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但如此会造成支出、收入间的矛盾,并且在财政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下,可能导致此矛盾越发剧烈。例如当某某县财政单位坚守“三保”底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可能会导致财政风险的出现,比如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等,都可能阻碍到县级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及民生。
如何维持县级财税收入、支出的平衡,是当前县财政工作所考虑的重点所在。若是大力推行减税降费政策,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税收减税,而在支出水平维持常规水平的基础下,很难将两者维持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因此,县财政需要对支出工作加以严格约束及管理,并强化处置有关预算节约工作。但由于县级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无论是教育还是经济等多方面,都处于迅速提升状态,且各项基础设施也在完善中。因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收支失衡。
在推行减税降费时,也要通过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等措施,以缓解县级收支压力,促进其经济稳定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实施:首先,中央财政部门可规划出一笔专门的资金,用于对县级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强化,防止因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后,县级财政突然出现资金上的不足。其次,要加快县级政府债券发行及使用,如此能够从政府支持的角度着手,进一步提升对县级经济的支持力度。最后,则是对县级本身的财政资金做好整合。明确规定出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途径等等,以将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出资金运用价值。另外,资金整合还能提升县级财政的运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其发展实力。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时,应当从县域内部的企业着手分析,让更多的小型、微型企业来享受到政策所带来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四点:首先,县级财政要对当前经济局势有准确把控,并合理预判及分析,保障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协同发展。其次,重点稳定财政收入、减税降费两者间的关联。积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坚守底线,提升征收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执行税收,确保具有充足资金,并合理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再者,县级财政单位要引导企业跟随时代发展脚步,根据政策科学制定发展方案,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保障。最后,则是根据县域实际情况,优化税务营商环境及相关体系,以减少税收政策运用时的成本。
为减少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影响,那么要究其根源,从税源建设、税源结构的完善实施。县级部门需做好引导,确保税收能稳定增长及发展。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可从以下两点着手处理:第一,推进增值税改革,降低名义税率。此措施的目的在于能够减少重复征税,推动县级地区各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虽然当前部分县级区域都全面开展了增值税改制,但还需进一步强化完善,以保障工作的完整性、连续性,减少分散化。第二,则是适当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小微企业统一所得税免征。此方法能够帮助县级地区的企业减负,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并提升企业收益。
关于社保缴纳的相关规定,都是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三方承担。近年来,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单位缴纳比例已从20%降到16%,而企业则承担的比例为员工基础工资20%。由此可知,若社会保险缴纳的比例过高,对企业、社会而言,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人的成本,反而会影响到员工的加薪,亦或是创新支出。以县级地区为例,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型、微型企业占比比例较多,为了保障整体的财税经济有所提升,那么在实施相关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可考虑适当地调整社保费率。如此能减少相关成本,推进社保征缴深入改革。
综上所述,在地方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各县级地区的财政税收情况,往往和国家经济建设有紧密联系。正如上文分析,在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下,对于县级的财政工作而言,所带来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加大了财税增收难度、财政预算难度、且支出基数高,另外还会加大财政体系风险,影响财政收支状态的平衡。为此,可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依法组织县域的税收收入、适当调整社会保险缴费率、优化县域财政的税源结构。总之,县级财政应当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配合政策落实工作,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