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类中药的历史源流及成因

2022-02-28 05:22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蚕蛾雌雄海龙

谢 晋

(安徽医科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雌”与“雄”是指鸟类的性别,后演变为可指代各种飞禽走兽的性别,再进展为可以描述植物的雌雄性别,再扩展至指无性别特征的自然物象[1]。部分中药亦有雌雄的记载和区分,前胡也分雌前胡和雄前胡,何首乌、海马、海龙等中药也有雌雄的区分。为探究本草著作中如何区分记载这些雌雄类中药,本研究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对前胡、丁香、何首乌、海马、海龙、蛤蚧、蚕蛾、雄黄和雌黄等九味的雌雄类中药进行文献梳理,结合现代文献与实际调查,揭示中药材的“雌雄”现象及其成因,以供参考。

1 植物药雌雄记载

1.1 前胡

前胡首次出现于《名医别录》,其曰:“二月、八月采根,曝干。”[2]清代《本草从新》[3]曰:“内有硬者,名雄前胡,须捡去勿用”,这是首次出现“雄前胡”的记载。《药材资料汇编》[4]云:“根茎坚硬如柴者(如木质),俗称雄前胡,不宜药用。雌者只叶无茎,其根茎性软糯,皮部青灰色或黑褐色,内色嫩白,或带微黄,含有精油,气芳香,即为药用之前胡”,此处详细描述了雌、雄前胡的药材性状,提及雄前胡不宜药用。《中国常用中药材》[5]载:“已开花的前胡,俗称‘雄前胡’,其根瘦瘪,头部可见木质残茎,质硬而脆,木质化,不符合药用要求”,首次明确了雄前胡为已开花的前胡,根部木质化。现今,在前胡的产区安徽宁国等地区,均将未抽薹开花的前胡(雌前胡)作为药材的来源。

1.2 丁香

丁香首载于《海药本草》[6],并首次收载公(雄)、母(雌)丁香,其云:“三月、二月花开,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大者如巴豆,为之母丁香;小者实,为之丁香”,此处将大者称为母丁香、小者称为丁香。《本草蒙筌》[7]曰:“丁香,形有大小,名列雌雄。雄丁香如钉子长,雌丁香似枣核大。凡资主治,母者用多”,《本草详节》[8]云:“雄者颗小,雌者大如山茱萸,入药最胜”,以上两本著作皆言雌者为佳。《本草便读》[9]云:“丁香,有公丁(雄)、母(雌)丁两种,公丁是花,母丁是实,公小而实大。”《药材资料汇编》[4]记载:“一般在产地已提过油,在香港经药商上了黄色粉末,再行售出,公丁香经过提油后,称“丁香油”,只供香料用,不能入药。”现今市场上大多公(雄)丁香、母(雌)丁香皆用。

1.3 何首乌

何首乌首次记载于唐代《何首乌传》,仅作为传奇记载。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10]中出现药用的记载,其云:“何首乌,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脏宿疾,一切冷气及肠风”,亦出现了雌雄何首乌的记载:“此药有雌雄,雄者苗叶黄白,雌者赤黄色。”《本草图经》[11]云:“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由此可见,在宋代本草中“雌雄”何首乌的记载较多。《本草蒙筌》[7]曰:“雌者淡白,雄者淡红,雌雄相兼,功验方获”,提到雌者色白、雄者色赤。至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本草文献中,仅谈何首乌的黄白,不再谈雌雄。

2 动物药雌雄记载

2.1 海马

海马首次记载于《本草拾遗》[12],曰:“谨按《异志》云:生西海,大小如守宫虫,行若马形,其色黄褐。”《本草纲目》云:“引《圣济总录》云:海马,雌者黄,雄者青”[13],认为雌海马为黄色,雄海马为青色。《本经逢原》[14]曰:“海马雌雄成对。”《本草原始》[15]曰:“出西海。大小如守宫虫,首若马,身如虾,背伛偻有竹节纹,长二三寸,色黄褐,以雌雄各一为对”,说明海马雌雄一起入药。《本草新编》[16]道:“谁知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若腽肭脐,必须用雄者始效。”前人仅靠药材颜色区别雌雄海马,现今从外观上即可辨别海马的雌雄,即雄海马腹下有一个明显的育儿囊,雌者则无。随后的本草著作,如《药材资料汇编》《中药大辞典》等则不分雌雄。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海马,如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 & Snyder、大海马H.pusudaBleeker、刺海马H.histrixKaup、大海马H.kudaBleeker、三斑海马H.trimaculatusLeach 或小海马 (海蛆)H.japonicusKaup 等均极为常见,只有少量的大海马才区分雌雄售卖,其他品种一般不分雌雄,仅按大小来区分规格。

2.2 海龙

海龙首见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17],其曰:“赤嵌集: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大者尺余,入药。译史:此物有雌雄,雌者黄,雄者青”,此处提及根据雌雄海龙的颜色不同,可分雌雄。在《药材资料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均不再记载海龙的雌雄。现今,海龙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Solenognathush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biaculeatus(Bloch)或尖海龙SyngnathusacusLinnaeus的干燥体。《药材资料汇编》[4]中载:“头部具管状长咀,躯干部5棱形,尾部前方6棱形,后方渐细成4棱形”,对海龙的性状描述较为笼统。现今,市场上海龙不再分雌雄,皆可入药。

2.3 蛤蚧

蛤蚧首现于《雷公炮炙论》[18],其曰:“凡使,须认雄、雌。若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口尖,身大尾小。男服雌,女服雄”,这是蛤蚧的首次记载,亦是雌雄蛤蚧的首次记载,还强调男服雌蛤蚧,女服雄蛤蚧。《本草图经》[19]云:“(蛤蚧)入药肆须雌雄两用最多……入药须雌雄两用”,此处医家强调入药须雌雄皆用。清代汪昂《本草备要》[20]道:“不论牝牡(雌雄)者只可入杂药”,说明雌雄不必严格区分。现在市场上有些蛤蚧并非“抱对”,均是随机入药,不再分雌雄。

2.4 原蚕蛾

原蚕蛾首现于《名医别录》[21],其云:“雄者:有小毒”,首次提及雄蚕蛾。《新修本草》[22]云:“雄者有小毒,主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日华子本草》[10]、《本草纲目》[13]、《本草述钩元》[23]均提到:“雄原蚕蛾,壮阳事”,说明雄者入药效果佳。《中药大辞典》[24]载:“原蚕蛾,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于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干。”可见,从古至今,入药均为雄蚕蛾。现今,市场上蚕蛾不分雌雄,皆可入药,药材上雌蚕蛾比雄蚕蛾大一些,但雄蚕蛾价格更高。

3 矿物药雌黄与雄黄记载

雄黄和雌黄均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25]云:“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雌黄,生武都,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说明两者相互伴生。抱朴子云:“雄黄当得武都山中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其但纯黄似雌黄色无光者,不任作仙药,可合理病药耳”[26],这里强调了雄黄和雌黄药材的品质,指出雄黄色赤如鸡冠,而有光泽;雌黄的颜色黄而无光泽。《本草乘雅半偈》[27]云:“雌雄二品同生,山之阳生雄,山之阴生雌。雌者金精所熏,一曰金之苗也。” 雄黄和雌黄均含有(As),剧毒。雄黄和雌黄虽属不同矿物,但两者常伴生出现,也被称为“矿石鸳鸯”。

4 中药雌雄现象产生原因

4.1 前胡的雌雄与抽薹开花有关

前胡的雌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本草从新》,清代以前的本草著作均未明确记载前胡的雌雄区别,直至清代《本草从新》《本草撮要》及《药材资料汇编》[4]重点记载了雄前胡和雌前胡的性状区别,如“内有硬者,名雄前胡,须捡去勿用”“根茎坚硬如柴者(如木质),俗称雄前胡……雌者只叶无茎,其根茎性软糯。”《中国常用中药材》[5]首次提及已开花的前胡俗称雄前胡,并描述了药材性状,“根瘦瘪,头部可见木质残茎,质硬而脆,木质化。”现今包括宁国在内的多个前胡产区,均将开花前后的前胡分别称为雌前胡和雄前胡,其中,雄前胡的性状特征如历代本草所言,不可作为药用。

雄前胡和雌前胡的性状特征、化学成分等的比较研究,已有多位学者报道。陈灵丽等[28]对“雌”“雄”前胡的性状进行观察发现,“雌”前胡根肉质,根头顶部有细密的环纹,质地柔软,香味浓郁,次生木质部较小,皮层宽广,油管多而密集;“雄”前胡根呈不规则圆柱形,表皮棕黑色,质硬而脆,气味寡淡,次生木质部占据主体,油管数量稀疏。俞年军等[29]发现,前胡在营养生长末期其根的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量,其生殖生长时期根(公前胡)的香豆素类成分迅速下降,其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低于《中国药典》标准。陈存武等[30]比较了“公”前胡和“母”前胡的药效成分香豆素类发现,“公”前胡的大部分香豆素成分含量均低于“母”前胡。以上现代研究表明,抽薹开花导致前胡根部的外在药材性状和内部化学成分等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也证实了“雄”前胡不入药的科学性。

前胡为伞形科药用植物,在伞形科中抽薹开花导致不能药用的还有防风、当归和白芷等中药。例如,抽薹开花的白芷被四川当地药农称为“公白芷”,其根木质化,有效成分香豆素含量也明显低于“川白芷”,不能作为药用[31]。防风[32]、当归[33]和羌活[34]亦是如此。抽薹开花导致伞形科部分药用植物不能药用的原因在于其药用植物性状、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4.2 何首乌、丁香的雌雄与药材性状相关

中药何首乌的雌雄与药材颜色相关。从唐代《何首乌传》的传奇故事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味中药。五代《日华子本草》首次提到何首乌的雌雄:“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说明何首乌区分了雌雄,一赤是雄,一白是雌。展雪峰[35]认为萝藦科植物白首乌CynanchumbungeiDecne.的块根即中药白首乌(雌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的块根为中药何首乌(雄首乌)。赵玉姣等[36]根据历代本草中何首乌的文字记载和图像发现,何首乌图均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仅《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和《图解本草》的附图可能分别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giraldii和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bulbifera。赵中振认为,何首乌应当是赤、白颜色不同的同种植物或其变种[37]。通过对现代的白首乌和何首乌植物及药材性状比较,雌(白)首乌幼苗黄白色、单叶对生、含白色乳汁、块根断面白色,而雄(赤)何首乌单叶互生、茎紫红色、块根表面及断面红褐色。白首乌和何首乌的性状差异与明代《本草蒙筌》记载的“雌者淡白,雄者淡红”相符。因此,本研究支持展雪峰对何首乌雌雄本草考证的结果,即雄首乌即是蓼科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雌首乌即是萝藦科白首乌CynanchumbungeiDecne.。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和白首乌的主要药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均有不同。据报道,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也可能是毒性成分的主要物质基础[38]。白首乌含有 C21甾苷及多糖类等有效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抗衰老、增强免疫及保护肝脏等方面[39]。雌雄何首乌现代药理作用的差异也与本草著作中雌雄何首乌的性味功效相对应,其中,白(雌)首乌甘、苦、微温,取其“白者入气分”,以滋补强壮、敛精益气为胜,赤(雄)首乌苦、甘、涩、温,取其“赤者入血分”,以补肝肾、养阴血见长。

中药丁香的“雌雄”首次记载于《海药本草》。“雌雄”丁香和药材性状(大小)有关,丁香分为公(雄)丁香和母(雌)丁香,一小一大,公(雄)丁香是花蕾(为小),幼果为母(雌)丁香(为大)。现今,公丁香较多用,二者所含的芳香精油成分及含量也有所不同。丁香花蕾(公丁香)出油率为16.2%,挥发油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母丁香出油率2.4%,为黄色油状液体。公(雄)丁香主要成分挥发油,可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抗氧化、健脾胃[40]。母(雌)丁香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没食子鞣酸等芳香类物质,与公丁香有明显区别,其具有抗真菌、抗细菌的活性[41]。中医认为,公丁香的香味走窜,直冲鼻端,母丁香的香味舒缓,缓入心肺,均有温中降逆、温肾暖胃、行气止逆的作用。公丁香多作为香(料)药(用)两用,母丁香多为香料。

4.3 动物类中药的雌雄与性别有关

雌雄现象在动物中较为常见,如海马、海龙、蛤蚧、蚕蛾。海马、海龙是一类小型鱼类,有明显的拟态,即与其生存的海藻等海生植物的形态相似。其往往生存于与其形态相似的海藻群中;它们最大特点就是雄体有育儿袋,雌体无。《本草纲目拾遗》云:“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中药鉴别手册》云:“补肾壮阳。治阳萎、不育。”《本草新编》[16]道:“谁知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若腽肭脐,必须用雄者始效”,这里明确说用雄海马才能奏效。雄海马可通过降低体内乳酸含量,增强小鼠的抗疲劳能力;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42];而单独的雌海马则没有上述功能。雄海马在抗疲劳和改善记忆方面的效果显著而雌海马无效。目前,对雌雄海龙现代学研究鲜有报道,而海龙在药材市场上不分雌雄,皆可入药。

据古籍记载,蛤蚧雄者皮粗、 口大、身小,尾粗;蛤蚧雌者皮细、口尖、身较大尾小。在南北朝服用蛤蚧有用区分,《雷公炮炙论》曰:“男服雌,女服雄。”清代汪昂《本草备要》[43]记载:“不论牝牡(雌雄)者只可入杂药。”现今,蛤蚧不再分雌雄,往往成对售卖。

据《本草纲目》《本草原始》等记载,蚕蛾以雄者入药为佳。原蚕蛾一般为人工饲养,也称作“家蚕蛾”。蚕是一种常见动物药,也是一种经济动物。雌蚕、雄蚕均可吐丝结茧,一般认为雄蚕的蚕丝质量更好。我国养殖蚕地域广泛,江南一带尤盛。研究发现,雄性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雌性,家蚕蛹蛾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在70%左右,其中,雌性明显高于雄性[44],说明雄蚕蛾和雌蚕蛾成分差异很大。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雄蚕蛾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抗衰老、降血糖、护肝等作用[45]。因此,药用以雄蚕蛾入药更佳。

4.4 矿物中药雄黄和雌黄的功效和成分皆有不同

雄黄产于山阳,雌黄生于山阴,两者有着相似的生长环境,为伴生或共生中药,有“矿物鸳鸯”之称。《神农本草经疏》曰:“雄黄禀纯阳之气,所以善杀百虫蛇虺毒,及解蔡芦毒也。”《神农本草经图考》[46]中对雄黄和雌黄进行了明理归真:“雄黄和雌黄是神农选用的两种戡乱制敌胜五兵的本草,一雄、一雌,互相配合。雄者阳性,治阴盛之毒,如寒热鼠痿,精物恶鬼;雌者阴性,治头秃痂疥、虫虱、身痒表皮之毒也”,这表明雌黄和雄黄的功效各有侧重,通常搭配使用。但雄黄常用于外敷和丸散,雌黄除外用,还可作为颜料使用。雌黄和雄黄成分也有差异,雌黄成分为As2S3,雄黄成分为AsS;雄黄加热至一定程度后即变成了剧毒的As2S3(雌黄)。雄黄具有毒性,只有经过水飞才能除去剧毒的As2O3,才能确保用药安全。

5 结论

中医药理论源于中国传统“取象”思维,无性别的中药以“雌雄”区分,代表自然界的演化。以开花前后分为雌前胡和雄前胡;根据药材断面的颜色分为赤(何)首乌和白首乌;依据药材大小则分为雄(公)丁香和雌丁香。与动物性别有关的“雌雄”,包括海马、海龙、原蚕蛾、蛤蚧;矿物药雌黄和雄黄所含成分和功效均有不同。但中药名规范也应酌情考虑,参考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手册》(2013版)中的中药命名原则,为防止混淆而产生误解,又需考虑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联系。例如,雄前胡和雌前胡为前胡不同采收期的药材,二者种质来源均为前胡,可参考市场命名,即称为“前胡”;又如,对于沿用历史已久,且不易产生混淆、误解的药名,其传统名称应继续保留,如雄黄与雌黄。中药雌雄现象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研究通过对中药“雌雄”现象的梳理,为现代药学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猜你喜欢
蚕蛾雌雄海龙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夜晚的“舞者”
——大蚕蛾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探究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
封面人物
叶海龙,你别装啦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两个名字
雌雄时代
海龙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