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红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连云区位于连云港市最东部,濒临黄海,内有北云台山脉,山海相拥,岛港环抱,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众多风光优美特色各异的自然旅游资源,其中国家4A级景区连岛度假区是海、岛、沙滩风景的典型代表,国家4A级风景区海上云台山是临海山林风景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连云区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岛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省级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连云区以景区品牌创建为重点,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支撑,全面补齐公共配套短板,做优旅游市场环境,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连云区生态环境优美,文旅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山、海、岛、云、雾、潭、瀑、泉、林等自然资源,也有港、城、建筑、博物馆、碑刻石刻、非遗等人文资源,还有美丽乡村渔村旅游资源。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连云区旅游产业发展拥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能够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依据2021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二期)的调研结果来看,连云区的旅游资源种类涵盖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和评价》中的所有9大主类,26个亚类,95个基本类型,各类文旅资源总量有909个之多。
连云区文化昌盛,人文资源同样丰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遗物,如汉代海域界域刻石、“淮海第一丛林”之称的千年古刹法起寺、宿城新罗人居住遗址、镇海寺等。始建于1933年的连云港港至今保留着民国时期城市风貌,这是连云区不可多得的人文旅游资源。最典型的代表是建成于1936的连云港火车站及有众多民国建筑的连云老街,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连云区的历史和文化。另外,连云区也是1938年连云港保卫战的主战场,抗战历史故事和遗留下的抗战石刻成为连云区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今,吊车林立、夜晚灯火通明的码头展示着现代化的连云港港口风貌,也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连云区文旅资源不仅丰富,且分布广泛而均衡,遍布所辖9个乡街道。连岛度假风景区位于连岛街道;连云老街、港口位于连云街道;北固山、望海楼、拦海大堤等位于墟沟街道;前三岛位于前三岛乡;黄窝风景区、羊山岛风景区等分布于高公岛街道;海上云台山、枫树湾、船山、抗战石刻、法起寺等位于宿城街道;海州湾街道有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板桥街道有淮盐文化展馆、淮盐廉政文化展馆等。众多的优质文旅资源遍布全区,这为连云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条件。
连云区的自然资源品质普遍较高,具有独特性,是连云港市最具海洋特质的地域。全区拥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海岸类型齐全,自然植被多样,为江苏省内独有。连岛是江苏省最大岛屿,有优质的沙滩和独特的礁岩岸线。连岛和北云台山沿海地区是海蚀地貌最为富集的区域,是江苏省内唯一的基岩海岸。高公岛羊山、连岛苏马湾的海蚀洞、海蚀桥、海蚀台,秦山岛的海蚀柱大将军、二将军等均为海蚀地貌之经典。海上云台山风景区有江苏第二高峰(海拔605.4米),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以“城中景、港边园,海上山,景融村”四大空间组合优势,其景观为全省所特有,成为现实中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除此之外,黄海前哨——前三岛中车牛山岛是我国著名的“黄海鸟岛”,是海鸟繁殖和候鸟南北迁徙必经的“海上驿站”,为爱鸟的游客提供了一个赏鸟观光的胜地。临洪河口湿地也是候鸟栖息地,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如丹顶鹤、震旦鸦雀等,目前已建成省级湿地公园。
连云区人文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连云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最早的界域石刻,极具历史价值。同时,连云区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邓小平与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岛中的达山岛,在1996年被确定为我国领海基线的基点。这二者于2022年1月入选首批市级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点)目录。
连云区山海齐观,自然天成,造就了连云区的山海文化。人文资源中的众多石刻镌刻在山岩、岛石之上,寺庙建于山林之中,都体现了山海特色。老街民国风情具有浓郁的海港风情,乡村旅游也主要依托海洋渔业、美丽渔村、美丽山村、美丽山路开展,地方美食也以海鲜、山货为主。文化节日同样反映了山海文化,如江苏省渔民文化节、海上云台山金秋红叶文化节等。民间工艺以贝雕、石雕、根雕为主,地方曲艺“渔民号子”“蚌舞”等都体现了渔民的生产、生活与娱乐。总之,到连云区旅游,无论观海、嬉海、登山赏景、休闲度假,还是康养、文化旅游以及美食购物都离不开山和海,山海齐观成为连云区旅游的显著特色,这对内地游客和平原地区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
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的脐部,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西部与江苏省徐州市和山东省郯城、临沭毗邻;北与山东省日照市接壤:南临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和盐城市,处于苏、鲁的结合部。连云港是中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陇海铁路的东端终点,欧亚大陆东桥头堡,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之一,国家级自贸试验区之一。连云区交通条件优越,处于“一带一路”建设交汇点的核心区,占据连云港市“一心三极”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的“一心”“一极”,“一体两翼”组合大港中的“一体”“一翼”[1],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江苏沿海开发、连云港自贸区发展的重要区域。连云港汇集陇海铁路、沈海高速、长深高速、连霍高速等运输网络,连徐、连盐、连青、连淮铁路高铁全面开通,花果山国际机场连接全国,辐射东南亚区域,基本形成了至日韩、东南亚的1日交通圈: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的半日交通圈:至南京、徐州等地的两小时交通圈。
连云港港还是国家主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中西部最便捷出海港,目前的客运港已开通至韩国仁川、平泽两条国际海上航线。连云港至日本的“辉煌号”邮轮航线的开通,使连云港港成为江苏第一个开通国际邮轮的港口,并于2018年开通落地签和自助通关,建成了以港口城市为中心的海、陆、空、水立体交通网络。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连云区旅游资源客源地范围更加广泛,为连云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
海、岛、山虽是连云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全国旅游市场上,这些单体资源并不具有绝对的唯一性。就海洋资源而言,连云区滨海资源沙滩规模小,空间受限,距离连云港不到130公里的日照和距离250公里左右的青岛都是海滨城市,日照有优良的沙滩,青岛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海滨旅游城市。就山体资源而言,海上云台山与花果山具有同质性,而海上云台名气远没有花果山大。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连云区山海资源禀赋优异,但是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连云区旅游资源丰富,品质较高,大部分旅游资源已经被社会投资商开发建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连云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旅游发展的深入推进和市场需求的转变,旅游点单一利用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的弊端逐渐凸显,尤其是东南部海上云台山片区陷于各自为战的僵局,阻碍了连云区旅游业大发展的步伐。各旅游资源之间缺乏互动,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未形成旅游合力。
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很多旅游资源未充分开发或开发层次和利用程度参差不齐,产品创新度不高。首先,主要表现在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主要项目重叠,模仿效应严重,需提升海岸线、海岛等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完善海洋公园、公共沙滩、游艇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培育海洋旅游特色品牌。其次,对于民间文学及地方人物的挖掘不够。例如汉东海孝妇传说,属于民间文学类,是一个以口头传统表述为主要特征且兼具艺术性和民俗文化性的综合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前资源评价等级为四级,但其潜力为五级;还有1950年首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的张士山,资源等级为三级,其潜力等级为四级。
连云区文旅购品种类单一,且不具有品牌竞争力。本次调研共记录连云区旅游购物品60个,大部分为农业产品,占文旅购品总数的95.24%,其中主要为海产品和部分乡村农产品,如葛根、茶叶等。这些产品仅在市域范围内就有很高的相似性和雷同性,例如,赣榆区的海产品、花果山的云雾茶等产品与连云区文旅购品存在很大的同类竞争影响。工艺品和文创商品中,仅有连云港贝雕,且知名度和影响力仍较弱。2021年,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提升连云港市文旅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文创商品建设,举办首届“连云港礼物”旅游文创商品大赛。连云区申报的连云港紫菜夹心海苔、取经路上台灯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金箍棒摆件、云台圣境花果山邮票、正一家海鲜辣卤获得提名奖。这对丰富连云区的旅游购物品很有意义,但还远远不够。
连云区拥有江苏省最大的岛屿——连岛,另外还有各具特色的竹岛、羊山岛、鸽岛和前三岛海岛资源,拥有全省第一优质沙滩——连岛大沙湾浴场,全省4块天然海滨浴场全部在连云区。江苏省境内的9个基岩岛,有7个集中在连云区海域,基岩海岸是考察、科普海蚀地貌的优质资源。《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十四五”期间,连云港为建设国家现代海洋城市,要深入推进向海发展,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推动海洋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海洋,发展海洋旅游成为“十四五”期间重要目标[2]。连云城区岸线应充分展示海港城市的景观风貌,加快推动滨海度假,提升沿海旅游度假区功能;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底蕴,发展海洋特色文化旅游;整合开发海上旅游产品,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新模式,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实现旅游休闲产业海陆联动发展。
连云区地处南北交界、海陆交汇之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数目众多,开发的潜力较大。但是这些量大质优的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连云港老火车站、法起寺等少数建筑旅游开发状况良好外,大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处于静态保护或者展示状态,如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汉东海郡琅琊郡界域刻石、新罗人居住遗址、抗战石刻等历史文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和利用作出很多次讲话和指示,他多次提出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3]。
此次调研共统计连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162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游艺杂技,传统技艺、传统民俗等。目前连云老街在展示非遗文化方面有些展馆,在节假日,也有些民俗活动表演,但文旅结合的空间仍然很大。连云区可以根据旅游景区特点和定位,通过景观设计和景点文化包装,将民间文学、民俗风情等融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以游客接待中心宣传册、景物景观、旅游服务设施和导游词为载体,以集中展示、导游讲解为手段,丰富景区门头内涵;也可以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舞台、剧场、演出团队等形式,鼓励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具有表演性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进行展示展演;还可以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大师工作室、传承人手工作坊、场馆等形式,主打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手工艺品生产项目在景区设立制作、生产、表演、销售现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此外,鼓励开发代表本区域特色的民间剪纸、面塑、泥塑、木版画、木雕、根雕、贝雕、麦草画、柳编、棕编、传统美食、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在旅游景区设立展销专柜、“连云港非遗”专卖店销售。
首先,深度挖掘“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宿城抗日石刻、连云老街、陇海铁路博物馆等特色资源,形成联动机制,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及落脚点,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海上云台山的山岳条件和生态本底以及海洋运动特色,打造海陆空一体的“体育+旅游”品牌。结合自贸区连云片区发展及温泉康养等资源特色,推动“康养+旅游”的发展。借助紫菜深度加工、淮盐文化传承及核电科普展示,丰富“工业+旅游”内涵。
其次,健全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项目之间互动,整合优势资源,加强组合开发,凸显连云特色。同时对接周边省市旅游资源,扩大文旅资源的辐射圈,采用时空衔接的方式,把沿海不同类别、不同特色和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具有传承、传播和推广旅游文化和推进旅游产业纵深发展双重功能的特色文旅廊道,扩充文旅内涵空间,提升文旅消费承载力。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参与、重心下移、社会共享发展理念,打造文旅公共服务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汇聚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旅游、节庆、展演、摄影、观影、餐饮、主题酒店、文创产品制造和销售等文旅产业阵营,推进传统文化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根据历史文化题材打造相关的影视剧、纪录片、微电影等影视作品,组织形式多样的民俗主题活动,因地制宜地将部分海洋文旅资源打造成城市名片。
二是立足乡村旅游资源,实施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培育一批类型丰富、功能完善、档次适中、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原有村落,开办海鲜、山野、茶饮农家乐等特色体验消费模式;支持乡村旅游点结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征,科学布局发展文旅产业。
三是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现有医疗资源,以健康连云港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构建“苏北最美生态养生港”产业品牌,以医疗康养社区、山谷养生度假区、温养养生聚集区、湿地、泥潭康养中心等作为产业载体,拓宽康养产业体系,打造健康休闲旅游、健疗养生、健康文化体验等健康旅游产品,提升健康旅游发展水平及层次。高标准建设自驾游、休闲度假营地,提供更加舒心、放心的开放式旅游服务,增加有效供给。
四是发挥城市动车墟沟站集散中心功能,统筹规划建设海上云台山新入口,加大景区公共服务设施资金投入,改善游客中心、休憩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合理调整景区布局,构建多元化的旅游线路,扩展游览空间,推动景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加快推进海上云台山至连岛“跨海索道”项目落地开工,启动海上云台山国家5A级景区的申报和创建工作,拓展后云台山的游览纵深,加快前三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依托特色滨海岛屿资源和重点景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出游选择。深度挖掘前三岛高端旅游消费资源,创新海岛生态旅游新模式,推行前三岛入岛预约机制和访客行为管理与引导机制,有序启动潜水、海钓体验项目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等特许经营活动,推进文旅、科研、教育融合。推进“互联网+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
积极推动连云港市本地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双休日景区、景点免票制度,充分发挥内需对景区周边产业的拉动作用。创新设计夜间文旅产品体系,有条件的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在主要商业圈、步行街、城市地标等区域开设夜间经营专区、“夜间食堂”、24小时书店等特色经营区,培育文化旅游、餐饮、购物、演艺、娱乐、艺术等业态,打造文艺演出、深夜影院、灯光秀、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消费新产品;继续推动建设连云港老街、西连岛海鲜美食街、宿城桃源路——唐王湖、海上云台山等一批夜间游览消费基地,持续推动扩大夜间文旅消费规模。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承载文旅资源的物理场域受到限制,文旅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组织也因此受到影响,疫情也影响了公众的文旅消费心理,短期内难以恢复消费供给。为解决该难题,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抓手,借助便捷的移动终端,将“5G”技术充分融入文旅活动中,推出“5G+”系列,如“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讲解、“5G+AI”游记分享等活动,建立空间运行逻辑和行为规范,完善在线服务,允许游客以访客身份进行在线文化体验、文化交流和文化创作,以“交互式”和“沉浸式”的零距离、高参与的文化体验方式最大限度传达历史、文化、游览及科研价值[4],为游客打造永不打烊的景区。此外,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利用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平台、手机报刊、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等定期发布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实景剧、歌舞剧、舞台剧和动漫作品等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利用互联网将文旅营销充分场景化,精准投放游客偏好等信息,智能策划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串联式、高品质的一站式服务。以“信息流”“商品流”“服务流”为主的文旅消费场景无疑会使文化体验空间无边化和时间弹性化,增强了服务效能。
一是继续推进连云“数字文旅”建设,提高景区、图书馆、文化馆、老街历史博物馆等场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景区5G网络部署,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5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云闪付App和符合银行业统一标准的各类型移动支付产品使用便捷度。
二是健全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推动公路服务区功能由交通、补给为主向生态、消费转型,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增设娱乐、物流、旅游信息和文创产品展示等服务功能[5]。推进沿海环山旅游专线和景区直通车的完善,实现陆岛连接、海岛互通、景区直达。建立跨运输方式旅游客运联程系统,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水平,实行“一票通用、随上随下”制度。已建成的旅游公交提供线上或线下的讲解服务,通过扫描车上二维码的方式推送游览攻略。依托连岛5A级景区创建和加快推进游艇码头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开发海上旅游产品。
三是积极推动以“双子星号”游轮为母港的国际邮轮码头建设,施行邮轮入境旅客落地免签,加大对境外游客文化和旅游宣传力度,鼓励海州湾文旅集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和招引高端旅游项目,突出连云港地域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适应外国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精品线路。加大景区多语种旅游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