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筹区域协调中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

2022-02-28 03:05刘江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江苏高质量战略

刘江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区域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没有区域协调发展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统筹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正在逐步缩小。但是,苏南与苏北、沿江与沿海、城市与农村等仍然存在明显差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在区域协调中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的实践逻辑。

一、统筹重大战略衔接,着力放大政策叠加效应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先后叠加赋能江苏,这为江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了重大政策机遇。抓住用好政策机遇,必须正确处理好各重大战略间关系,统筹战略衔接协调、集成创新和融合互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在全省更好地落地生根、落实见效。

(一)统筹各大战略集成创新

上述三大战略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内容体系又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要求秉持互联互通、开放发展理念,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长江经济带着眼于区域联动、带动发展、创新引领,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长江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着眼于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地区之间协同发展,减少无序竞争的损耗,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处理好各重大战略间关系,应树立大局观念,加强系统思维,从顶层设计环节坚持“一盘棋”原则,统筹三大战略有效衔接、集成创新、整体推进,始终把创新、绿色、开放等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区域协调的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全过程。

(二)把握各大战略区域定位

各大战略既是国家战略,又带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其目的在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在“一带一路”共建上,江苏明确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要围绕互联互通、项目投资、园区共建、贸易往来等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拓展外向发展新空间。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江苏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增创沿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江苏明确在五大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从江苏省内看,连云港和徐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苏北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端起点;苏南和苏中则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统筹三大战略就是统筹省域内的区域协调发展,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对地区的功能定位,推进相互之间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叠加覆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三)推动省际区域协调发展

首先,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出发,建立健全跨省跨区域协作机制,全省全面接轨上海,加强与浙皖协作联动,提升一体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形成区域合作共赢发展新局面。其次,进一步深化与长江上中游兄弟省份协商合作,不断完善共抓大保护体制机制,推动建立省际治理合作机制、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做法和经验。再次,持续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进一步完善省际结对关系,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工作,不断提升省际协作新水平。

二、统筹省域协调发展,着力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苏南苏北发展的不平衡、苏北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江苏的集中表现。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省域一体化的热点在苏南、重点在跨江、难点在苏北,必须充分考虑三大区域发展的梯度差异,实施整体推进战略,“三点”并举、区域联动,加速省域一体化进程。

(一)加大区域战略统筹

一是推进省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构建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二是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促进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着力打造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三是推进产业链配套协作,促进省域先进制造业合理化布局和上下游联动,共建功能多元化产业格局,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四是推进生态环保设施共建共享,强化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五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推进省域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畅通人才跨区域交流渠道,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公共管理事务一体化。

(二)加快跨江联动融合

一是坚持以现代化都市圈战略引领江苏省域一体化,推动南京都市圈扩容升级,做深做实苏锡常都市圈,大力推进宁镇扬、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率先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二是加快建设战略性核心载体,建立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实践,推动建设跨江合作示范区。三是加快扬子江城市群统一市场建设,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营造规则统一、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全新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沿江地区高端引领带动能级。

(三)深化南北挂钩合作

一是创新南北对接模式,提升挂钩合作能级,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制,强化南北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化拓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推动南北共建园区提档升级,构建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优化区域协作机制,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大对苏北政策倾斜,提高能耗和排放指标,对重大项目采取省级点供或直供,推动苏南产业向苏北有序转移。三是探索区域协作路径,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推动南北协同发展,助力苏北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苏北崛起振兴。

三、统筹陆海协调发展,着力提升蓝色经济总量

纵观世界主要的生产力布局,基本在临海或近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都是各省市的发达地区和经济高地,而江苏沿海却例外地成为全省的经济凹地,特别是连云港和盐城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亟待创新发展思路,统筹陆海发展、江海联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一)推动双湾区建设

湾区经济是国际经济版图中的突出亮点,也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和经济带的显著标志,发展湾区经济对江苏转换增长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实际出发,南有通州湾、北有海州湾,以两大湾区开发建设带动新一轮江苏沿海大开发。因此,应尽快设立统一协调机构,明确湾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网络,以港口集疏运体系、统一市场培育发展等为关键抓手,以港产城一体化为重点方向,开启东部沿海湾区经济新时代,为全方位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供战略性支撑。

(二)重塑城市空间结构

一是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格局,大力推进沿海地区高铁建设,提升机场能级,做大做强港口,推动沿海地区海陆空交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互联互通高效综合交通网络。二是提升城市中心和中心城市的内涵品质,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发挥沿海城市聚合整合、辐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空间载体,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沿海城市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沿海城市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升统筹发展、协同发展水平,实现江海联动、河海联通、陆海呼应,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配置。

(三)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一是明确海洋强省战略目标,强化“蓝色”信念,铸造“蓝色”力量。巩固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海洋装备工程与海洋生物工程,加快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临港产业园区,加速培育现代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崛起长三角城市群北向发展的“蓝色板块”。二是强化沿海地区开发主阵地作用,调整优化沿海产业布局,推进基础产业向沿海布局,推动钢铁、石化等重工业由沿江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引导省级园区建设具有地方标志的制造业集群,促进国家级园区打造具有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标杆性产业。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污染产业清理,持续推动沿海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在江苏同样存在,并且表现仍然明显。必须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一体化为终极目标,以系统思维谋划乡村振兴,统一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等协调发展。

(一)以城镇化加快乡村振兴

一是在持续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大力提升县城经济社会综合承载能力。科学制定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推进以县城为载体、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坚持在“一县一策”的基础上,明确县域城镇化的角色定位、结构功能和发展方向,鼓励和引导人口资源向县城流动。二是加快理顺城镇化建设的纵向管理体制,赋予县城和乡镇更大的自主权限,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资源下沉和重心下移。推动“县城+乡镇”同步发展,构建交通便捷、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县域城镇体系。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提升配套设施,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二)以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

一是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坚持走特色产业振兴之路,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推动农产品绿色化、特色化、产业化,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动一批层次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小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能。三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以改革创新加快乡村振兴

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做大、做强、做实乡(镇)一级政府,探索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三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有效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四)以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将乡村纳入城镇化建设的体系之中,确保县域城镇化的整体推进和均衡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伸延,在保持乡村社会特色的基础上,促进水、电、气、网、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并轨,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和运营机制。二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特别是大力改善苏北农村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促进乡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彰显自然生态、城乡宜居、人文特色、文明和谐、绿色发展之美。

猜你喜欢
江苏高质量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数读江苏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江苏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