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杰卓玛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西藏 拉萨 850000)
当下许多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推出了许多别出心裁的主题特色文化活动和项目,但是这些活动质量各有高下,少数民族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需要,根据本地实际需要来推出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以期达到民族地区阅读推广活动的长足发展。
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承担着该地区的信息、文化、教育场所的职能,随着这些年中国不断进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公众非常关注城市图书馆等文化性质基础设施的建设,基于这样的普遍认知,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一方面,应该及时对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对他们提供的服务,加以评估,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让来到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能够获得到质量好的服务。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是其民族文化,我们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应当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的文化传承和继续发扬,需要先进文化的带领和指导,那么民族图书馆的作用就十分重要[1]。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传播本地文化提供了比较集中的文化阵地和文化场所,民族文化的再创造和再继承发展都需要对民族文化精华的大力弘扬,公共图书馆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导向型的资源库。
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性的阅读资源,利用公共图书馆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可以有效实现对该地区的文化扶贫。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门地区,当地的经济,也往往因旅游而实现高速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本地文化事业,无法及时跟上经济增长的需要,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建设,需要关注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只有贴合实际地优化和升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才能更好地推广先进文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文化水平。除了提供民族特色充分的少数民族文化文献馆藏,少数民族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发具有共享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化资源库,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阅读人才,创造开放性、共享性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审美情操,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和谐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2]。
我国许多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公共图书馆,多年来,坚持在全民阅读这个板块上深耕投入,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和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相符合的,所以,当代少数民族公共图书馆,一定要坚持面向不同的阅读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本身是一件非常具有个性化、因人而异的精神活动,不同的阅读群体,具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所以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群体的性质和特点。只有坚持在特色文化传播渠道、阅读形式、阅读输出内容等方面,探索如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才能提供更加适合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资源。当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要学会挖掘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新渠道。只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始终保持阅读推广活动的实际覆盖面,和对当地人民群众所产生的影响力[3]。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传承已久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大力开展阅读活动,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协作,维护当地少数民族和谐发展,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知识文化水平,从而进行文化精准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打牢文化基础,培养新的增长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推广一些带有民族特色、为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阅读活动,有利于发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领导作用,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推广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从青少年群体开始入手,做好下一代的文化基础和爱国文化教育,这样才有助于他们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宣传教育。少数民族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化规范使用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关于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特色主题活动,能够有效地把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和谐交流、互相交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文化,并且主动进行阅读推广,并开展相关的阅读交流活动。在大力倡导和推广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特色图书馆可以广泛开展贴近少数民族实际、类型和形式活泼、内容多彩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广大读者被阅读所吸引,让读者沉浸在阅读的享受中,让书香陪伴群众。节假日,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给广大读者和群众带来有意义、有情趣的节日。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是推广文化资源、开展主流社会教育、传播有益文化的重要场所,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创新和发展,以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与时俱进的方式,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公共图书馆向来有着“举主流文化旗帜、聚广大群众民心、育时代需要新人、兴社会主义文化、展地区文化形象”的使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深入研究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展现中华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强大魅力和时代优越性的有力渠道[4]。
有效建立起一个系统的阅读反馈和评价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少数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评价反馈机制比较落后、形式单一,这样既无法真正提升阅读推广的效果,也无法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时候,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要以阅读者为活动开展的核心,真正关注读者需要的是怎样的,充分考虑读者个体的差异,以专注文化的输出为主,转变为专注少数地区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为主。既要重视人民群众对于汉语言书籍内容的阅读能力培养,也要重视对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培养。既要重视让少数民族群众,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也要关注到,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提起对阅读的兴趣,并最终能够形成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习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反馈和评价机制时,既要关注如何将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也要适应普遍规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和参与度[5]。
当代公民素质,是评价一个为人民着想的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只有坚持增强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全民族的可持续创新素养,才能激励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的自我发展,和他们参加到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务的能力,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有效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借助善用、活用新时代带有文明实践作用的公共图书馆阵地,努力使文化活动载体创新,组织年轻人,发动所有年龄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实践活动,引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育新时代的好民风,进一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团结和谐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阅读方式,相比起传统的阅读,出现了重大转变。“互联网+”的语境下,人民群众阅读有其不同于往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阅读载体发生改变,由传统纸质文本,转为移动设备为主。第二,在多种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电子书、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等许多阅读形式,在人民面前广泛铺开,为群众网上学习、阅读提供了便利。“互联网+”下阅读变得更自由也更开放。各种移动设备的产生,既节约了老百姓宝贵的阅读时间,也缩短了对于文本内容阅读的周期。由于互联网自带的开放性,让阅读也同样具有开放性,人民群众的阅读选择更加广泛而自主。“互联网+”下,阅读的即时渗透性和当下关联性也变得更强。
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精神贫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短板之一。通过文化精准扶贫,可以有效解决精神贫困。扶贫要先扶扶志,治贫应先治愚。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战役的最大障碍。文化精准扶贫,需要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丰富农村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内容,重塑带有民族特色的优质乡村文明,培育良好的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植入灵魂。文化精准扶贫,是一种“注入新鲜血液”“培育四有新人”式的,可持续性的扶贫方式。文化精准扶贫,重在改善民生环境。最基础的措施着力点,就是提升就业和创业的整体水平,提高贫困人员的生活和就业技能,使广大农民自身能够成为自主的发展主体,将“外援性”的资源投入式扶贫,改变为“内生性”的自力更生式扶贫,这是文化精准扶贫的治本之道。文化精准扶贫,应该重视乡村人文环境的塑造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契合建设美丽乡村的绿色发展理念。文化精准扶贫,为的是实现生态宜居,通过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延续乡村文化血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塑造美丽新农村[6]。
整合社会资源,优化阅读推广的相关机制,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要避免单打独斗,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好宣传工作。构筑区域协作、民族协作、社会力量协作,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执行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应该学会创新宣传方式,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将民族团结宣讲宣传,与群众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庆元旦迎新春等节日庆典活动,有效传递“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重大节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文艺会演、创建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各民族优秀文化。
移动设备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可利用的阅读资源和阅读载体,它们通过图像、音频、视频、色彩等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人民群众的眼球。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把握风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阅读发展呢?首先,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推广阅读的方式方法。其次,我们应该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兴趣出发,吸引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互联网上充裕的阅读资源,激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兴趣。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繁杂的信息交互平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感兴趣的阅读资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阅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同阅读。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正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阅读,是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责任。其中,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要不断刷新阅读观念,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7]。
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立足区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少数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少数民族风情建设,持续加大对民族特色村镇、特色区域的保护力度,弘扬优秀民族特色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大开发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力度,有计划推进符合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饮食等习俗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优秀非遗项目进行拍摄记录,使民族特色文化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得到传承弘扬,促进各民族情感交融。
近年来,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以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扶持为契机,树立起了打造“高原生态自然文化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依托川藏线旅游建设,利用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优势,坚持打造六张旅游名片,有效增强了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县域文旅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是文旅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品牌,一是依托藏区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人文方面的优势,加快推动阅读推广工作和相关的阅读特色主题活动,提高藏区人口文化素质。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和拉动项目发展,完善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既有地方民族特色,又能彰显藏区文化气质的公共图书馆[8]。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环境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一定要做到既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和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又要与时俱新,利用传统文化精华,大胆创新。在任何类型的文化推广中,都要学会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利用当下先进的媒体技术,打造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精品公共图书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