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的性格与演唱分析
——以咏叹调《我的耻辱》为例

2022-02-28 01:43任瑞斌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茶花女咏叹调世俗

任瑞斌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歌剧成就世界瞩目,他一生之中创作了歌剧近30部,迄今为止,其创作的歌剧如《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仍是世界各大歌剧舞台上的最受欢迎的剧目。这其中歌剧《茶花女》更是至今盛演不衰,《茶花女》中的选段《饮酒歌》更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歌剧唱段之一。《茶花女》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的成功,与它优美的音乐旋律、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鲜活的人物刻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男主人公阿尔弗莱德的咏叹调《我的耻辱》为例,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及演唱技巧。

一、剧情简介及性格分析

歌剧《茶花女》共三幕,女主人公薇奥莱塔·瓦蕾莉(Violetta Valery)是一位在巴黎上流社会的知名的“交际花”,而男主人公阿尔弗莱德·杰尔蒙(Alfredo Germont)是一位出身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他们不顾身份地位的悬殊和世俗礼教的看法一起离开巴黎到乡下生活,可是在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亚芒的干涉下,阿尔弗莱德误认为薇奥莱塔对他用情不专,嫌贫爱富,离开了薇奥莱塔,直到最后虽然误会解开,薇奥莱塔也病重离开了人世。

在第一幕中,盖斯通子爵带着阿尔弗莱德来到了薇奥莱塔所举办的宴会,盖斯通告诉薇奥莱塔,在她之前生病期间,阿尔弗莱德每天都会来探望他。宴会上阿尔弗莱德为心上人薇奥莱塔献上一首饮酒诗,歌颂此时的欢乐时光。(咏叹调《饮酒歌》)

在舞会的过程中,薇奥莱塔突然头晕目眩,她却告诉众人自己没事,只有阿尔弗莱德留下关切的问候薇奥莱塔的身体状况,再次表达自己的爱意,她的内心波澜起伏,回想起刚才阿尔弗莱德的真情表白,薇奥莱塔心中动摇,或许他就是那个要(女高音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

从第一幕的情节可以看出,阿尔弗莱德确实是一位专情、细心、勇敢的男士,他在薇奥莱塔生病时每天前来探望;在薇奥莱塔身体不适时悉心关照;他也敢于众人面前向薇奥莱塔示爱,表达内心的爱慕之情。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他较为感性,这在之后的剧情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第二幕:阿尔弗莱德和薇奥莱塔坠入爱河,他们二人离开了巴黎,来到乡下过上了平静的生活。阿尔弗莱德唱起咏叹调——《沸腾的激动心灵》,他感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无比的幸福,就像在天堂一般,薇奥莱塔为他放弃了都市纸碎金迷的生活,放弃了大众的追捧,跟他生活在乡下,他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

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阿尔弗莱德从女佣那里知道了薇奥莱塔为了维持他们乡间生活的不菲开销,已经变卖了不少的家产、财物,而薇奥莱塔为了维护阿尔弗莱德的颜面,没有告诉他,阿尔弗莱德得知后深感羞耻和愤怒,他决定要去巴黎亲自赎回薇奥莱塔的已经变卖的财物。咏叹调《我的耻辱》就是在这里唱响的。剧情发展到这里应该可以说是整部歌剧戏剧冲突最强的地方所在,音乐在这里所呈现的也是一种较为紧张、压抑的气氛。

在这部分情节中,主人公阿尔弗莱德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他极度的情绪化,充满感性而缺乏理性,而且是一位自尊心非常强的男性。他前一秒还沉浸在薇奥莱塔这样一位美丽、迷人的交际花能为了他放弃安逸、奢华的生活跟他隐居乡下,感到无比幸福,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可后一秒知道了薇奥莱塔为了维持乡间生活的开销瞒着他变卖家产,深深的刺痛了他的自尊心,致使他勃然大怒,这情绪变化可谓强烈。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阿尔弗莱德并不够成熟,甚至是有些自私,在乡下和薇奥莱塔生活了这么久的时间他却完全没有去考虑生活的开支问题,只知道单方面的享受这所谓的“美好生活”,却没有考虑过这“美好生活”是何来维持的,这个行为并不是一名成熟男人应该有的担当。

阿尔弗莱德离开后,他的父亲亚芒瞒着他来到了他和薇奥莱塔在乡间的住所,向薇奥莱塔表示为了他们家族的声誉,恳请她离开阿尔弗莱德,在亚芒的一再请求下,伤痛欲绝的薇奥莱塔为了阿尔弗莱德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意。亚芒离开后,薇奥莱塔要女佣通知她的朋友说今晚的舞会她会去参加,同时她写了一封信告别阿尔弗莱德。阿尔弗莱德回来看到了薇奥莱塔留给自己的信,知道薇奥莱塔已离他而去,亚芒劝告儿子放下这段感情,不要继续堕落,和他一起回普罗望斯。这时阿尔弗莱德看到了之前舞会的邀请函,他怒火中烧,抛下父亲去巴黎寻找薇奥莱塔。

舞会上,薇奥莱塔看到阿尔弗莱德,跟他说让他赶紧离开这里,还撒谎说她现在爱的是多佛男爵。阿尔弗莱德怒火中烧,当着众人的面羞辱薇奥莱塔,薇奥莱塔昏倒。

其实这里不难看出,阿尔弗莱德仍然是非常缺乏理性,幼稚、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已经被愤怒蒙蔽了心智。薇奥莱塔对其突然的离开,他并没有去思考这个中缘由,是什么原因导致薇奥莱塔这么突然的就离开了自己,是否这其中另有隐情,满脑子就只有愤怒,薇奥莱塔弃他而去的挫败和羞耻;再加之前面得知他们生活的开支都是靠薇奥莱塔私下里变卖家产得来,在舞会上又听到薇奥莱塔说她现在爱的是多佛男爵,多重的打击让他已经丧失了理智,竟然当众羞辱薇奥莱塔,这也对薇奥莱塔病情加重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第三幕:薇奥莱塔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她读到亚芒写给他的信,知道亚芒已经把事情的原委都告知阿尔弗莱德,阿尔弗莱德也正在赶来的路上。阿尔弗莱德赶到,他紧紧拥抱住薇奥莱塔向她表达着悔恨和歉意,他要带着薇奥莱塔来开巴黎这个纷扰喧嚣的地方,去过他们之前幸福的宁静生活(男高音女高音二重唱:远离巴黎的喧嚣)。薇奥莱塔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忽然她变的精神起来,觉得自己病好了,殊不知却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倒在阿尔弗莱德的怀中,离开了人世。

至此全剧结束,阿尔弗莱德虽然在最后得知了事情的原委,解开了他和薇奥莱塔间的误会,可是薇奥莱塔的身体情况已经无可挽回,他无比的悔恨,悔恨自己之前的不冷静,不理智,但他对自己的错误并没有去逃避,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从最后一幕可以感受到,阿尔弗莱德其实仍然是深深的爱着薇奥莱塔的,尽管之前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和误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深爱着彼此的事实,他也仍然是那个专情、勇敢,可以不惧世俗眼光追求真爱的阿尔弗莱德。

如果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阿尔弗莱德这个人物,那么从正面来看,他的确是一位专情、感性、细心、勇敢的男士,他可以为了追求薇奥莱塔不顾世俗的眼光,对薇奥莱塔关心细致入微,在众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薇奥莱塔的爱意;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也敢于承担责任。可从反面说,他又是个缺乏理性、幼稚、“大男子主义”、甚至有些自私的男性,他知道了自己生活的开支都是靠薇奥莱塔私下里变卖家产得来,所谓男性的自尊心就蒙蔽了一切,只剩下了愤怒;得知薇奥莱塔弃他而去,根本没有去深究这其中缘由,还是那所谓男性的“自尊心”只想着雪耻,甚至一度盖过了他对薇奥莱塔的爱;可当最后误会解开,他对自己做过的一切无比悔恨,也已经为时已晚。如果说没有这种种的误会,阿尔弗莱德和薇奥莱塔还能生活在一起,阿尔弗莱德是否能扮演好一个好丈夫的角色,笔者认为从他的这些行为来看,这件事还是个未知数。

从某些角度讲,有人认为阿尔弗莱德是造成薇奥莱塔悲剧的罪魁祸首,是阿尔弗莱德的种种作为,不断将薇奥莱塔推向深渊。在笔者看来,阿尔弗莱德确实作出了一些深深伤害到薇奥莱塔的事情,也对薇奥莱塔悲剧的造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这真的只是阿尔弗莱德一个人的责任么?其实追根究底,薇奥莱塔悲剧最重要的原因其实不还是所谓的“世俗眼光”么?试问,如果薇奥莱塔不是一位上流社会的“交际花”,而是一位同样与阿尔弗莱德家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又何至于走到这等境地呢?其实这段感情在开始的时候,他们身份、地位的悬殊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无法消除的隐患,他们的结合注定会被所谓的“世俗礼教”所诟病。而这个隐患也是后来许多误会发生的诱因。这其中最让他和薇奥莱塔误会加深的,不正是以他父亲为代表的“世俗眼光”么。阿尔弗莱德同样也是个悲剧,他身处在这样的社会中,尽管他曾经作出了努力,但很多事情还是无能为力,根本做不到真的不惧世俗礼教的眼光,他种种过分的行为,其实也是受到了这些世俗礼教的影响,甚至他真的认为薇奥莱塔是因为嫌贫爱富而抛弃了他。所以,阿尔弗莱德固然有他很大的问题,但是世俗礼教却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鸿沟。

二、演唱分析

在这首咏叹调中,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知道了他们隐居乡下的生活开支都是薇奥莱塔瞒着他变卖家产来维持的,这深深的刺痛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倍感耻辱,致使他勃然大怒,而就在这之前,他还沉浸在与薇奥莱塔隐居乡下,无比幸福和满足中。这里的戏剧冲突不可谓不强烈。这里的音乐与情节的匹配也是非常的紧密,更加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这首咏叹调的速度相对较快,基本是Allegro快板的速度,歌曲的结构相对也并不复杂,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

歌词大意:真是愚昧可耻,竟然有这样的疏忽,这犹如当头棒喝,让我从美梦中惊醒,我的胸膛隐隐作痛,我该为自己哭泣,我真可耻,真愚蠢,我要挽回这个错误,哦,我真可耻,我真愚昧,我要挽回这个错误,洗刷这个天大的疏忽。

第一部分(第1到17小节):阿尔弗莱德得知生活的开支竟然是靠薇奥莱塔变卖家产得来的,这让他感到无比的耻辱和恼怒,而这一部分正是在宣泄着这样的情绪。这一部分有一个特色的伴奏织体贯穿始终,八分音符后接16分音符三连音,从前几小节的每小节一次,到后面的每小节两次,这个特色节奏对于音乐的律动和前进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的营造出了这里紧张、压抑、愤怒的情绪。在演唱者部分时也要在心中熟悉这个节奏,才能更好的融合到音乐的律动中。除此之外,在乐句中多次出现的快速的下行音阶也值得注意,在快节奏的进行中要把音阶中的音灵活、有弹性的交代清楚,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两次A2音,都是五度的大跳,在这样的大跳中,就一定要有稳定的腔体和灵活有力的气息支持,既要能达到音乐需要的威力,又不能损失掉之前的状态导致音色脱节。在这一部分中有不少的重音记号,对重音记号一定要认真把握,每一处重音就仿佛是感情向外的一次喷发,是整首咏叹调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17—29)这一部分较前一部分来看,力度上略微柔和了一些,音区整体来看也有所下降(20—23小节)。在25—26小节这部分的最高音也到达了降b2音,在音区最高的这一句,旋律级进上行后,又级进下行,情感上来说也像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最后的两小节,有一个非常长的自由延长,这也为歌者里留出了充足的发挥空间。

第二段(37—65),这一部分是是第一段(1—29小节)的完全再现,在实际演唱中,力度较前一段可能稍有收敛,从演唱技巧方面讲,也是对结尾句之前的预备和蓄力,所以相较第一段力度稍减。

第三部分(65—结尾)结尾这一部分,在阿尔弗莱德认识到自己的愚蠢之后,他发誓要去洗刷耻辱,下定决定去巴黎赎回财物,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伴奏织体变为了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均匀进行,而旋律的时值也变为二分音符的和四分音符,在节奏快速的律动中将音乐推向最后的高潮。尽管在乐谱中并没有明确写出最后的c2音要翻高八度达到highC,但在实际的演唱中,众多实力强劲的歌唱家都在此处翻高了八度达到highC音。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讲,确实此处如果翻高八度得话,情感的爆发才是真正到达了顶点,也更能体现出当时阿尔弗莱德誓要去巴黎赎回财物、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才能算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但如果不翻高八度,只是c2音来结尾的话,效果是会有所折扣。

从整体上来说,这首歌是非常有难度的,由于戏剧性的突出,情感的表达非常强烈,力度整体偏强;可在强烈的同时,旋律又在快速的律动,这又要求声音需要“轻盈”“有弹性”,才能完成快速的跑动,这就对气息的灵活运用和稳定的发声状态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首咏叹调中,乐句间的连接非常紧密,中音区和高音区之间有多处大跨度级进和跳进,这就需要能够做到中高音区间非常流畅、丝滑的转换,既要保持住声音状态的稳定一致,高音又要灵活富有弹性。如果用劲过重,势必会对音乐的律动造成影响,如果过轻,又会让情感表达有所欠缺,歌者要始终保持住这个平衡,可以说稍有不慎,整首咏叹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不同版本的演唱分析

在实际的歌剧演出中,不同的指挥、不同的主创班底对音乐的处理是各有不同的,最直观的一点来说,《我的耻辱》这首咏叹调在第二部分之后原谱是有重复的第二段的,但在大多数的《茶花女》演出中这一部分是都被删减的,前两部分唱完之后直接结束句结尾。

在结尾这一部分,笔者听到多种不同的结尾方式,有按原谱演唱不翻高八度结尾,如维拉宗的2006年洛杉矶歌剧院的版本;也有翻高八度到highC演绎版本,如石倚洁在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也有个别不演唱第三部分,直接将第二部分最后的“lavero”旋律改为“4、5、1”到highC直接结尾的情况。但在这些版本中,笔者个人更倾向于石倚洁的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中的处理更符合音乐的性格,也更能体现出阿尔弗莱德的深刻的懊悔、耻辱,和要去巴黎赎回财物的决心。

猜你喜欢
茶花女咏叹调世俗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不愿向世俗投降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茶花女吊灯
歌剧《茶花女》剧照
茶花女柳依依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
老李的咏叹调